言论

火箭只好兵来将挡/东之盈

民主行动党最近面对政治压力来自四面八方,除了国盟伊斯兰党的政治污蔑,也面对逐渐推行“绿化”政策的团结政府政策。

行动党只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而这场政治游戏似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让行动党挡无可挡,忙得不可开交。

国家逐渐面对“绿潮”威胁,让华印社会感到焦虑不已,盼望行动党能够对症下药,让华印裔社会感到安心。

伊党主席丹斯里哈迪阿旺谴责行动党企图阻止伊党推行回教教义,是对行动党最大的挑战。这样的污蔑将导致马来人社会对行动党产生误会,最终让团结政府也面对马来人的唾弃。

看来行动党毫无阻扰马来人积极推行回教教义,只是反对回教刑事法,而哈迪似乎故意歪曲事实,让行动党吃死猫。

行动党秘书长陆兆福对哈迪的指责感到气愤,认为希望联盟执政时的首相敦马哈迪医生也坚决抗拒回教刑事法。

这样的解释似乎无法让马来人认同行动党的立场,因此陆兆福必须采取更坚决的立场来抗衡哈迪的歪曲言论。只有通过控告哈迪毁谤,才能阻止他继续发表如此煽情的歪曲言论。

采“绿化”政策抗“绿潮”

为了抗拒“绿潮”的影响力,团结政府也采取一些“绿化”政策,以便提升马来人对团结政府捍卫回教的决心有所认同。

团结政府的用心明显,通过“纳瓦威40圣训”来纠正回教徒对一些政党乖离宗教教义,但却引起非回教徒对这项课题感到担忧,深恐这项措施会扩展到其他宗教的学生。

虽然教育部副部长林慧英表明教育部的立场,不会让“40圣训”变成政治课题,但华总总会长丹斯里吴添泉担心这项课题是爪夷文事件的翻版。

人民公正党副主席郑立慷却认为教育部没有采取良好的处理方式,让华印社会感到忧心忡忡。由于华社对政府所推动的政策杯弓蛇影,才会发生这项误解。

教育部副部长林慧英日前解释,2023年师范学院华小组共有600人被录取,只是600人当中,主修华文科的有15人。这是教育部学校管理组提呈的数据,以及教育政策策划及研究组提供的方程式。

若每个州,吉隆坡及纳闽联邦直辖区各获1名主修华文科教师,刚好15人,而华小共有1300多所,深信退休的华文教师不可能仅有15名。所以,教育部的数据是否有出错?

槟州伊党反对在甲抛峇底千禧礼堂举办的“马印TIK TOK网红歌曲演唱会”,槟州政府副首席部长拿督莫哈末阿都哈密宣布取消这项演唱会,准备来个“绿对绿”的迎合。但槟州政府却建议把这场演唱会搬迁至峇都加湾,也是半迁就伊党的无理鞭策。

安抚马来人情绪

从总总发生的宗教与教育课题,行动党只好随机应变,对这种政治压力感到烦不胜烦。

伊党对行动党绝对不会轻易放过,而团结政府为了应对伊党的挑衅,也只好推出更多的“绿化”政策,以便安抚马来人的情绪。

作为捍卫华印裔权益的行动党,还须步步为营,以免陷入难以解脱的困境。

反应

 

言论

富人再成为被开刀的群体/东之盈

民主行动党主席林冠英建议调高T20豪车路税,以解决免费过路费的问题,而富人再次成为被开刀的群体。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也认为,驾豪华汽车如劳斯莱斯与马赛地的富人不应该享有免过路费,但由于难以鉴定车辆类型,最终政府对此建议也只好作罢。内阁宣布两天50%的降路费,一劳永逸地把问题解决了。

当调高T20豪车路税的建议出现,再次让富人感到不悦,他们再次成为被开刀的群体。只要出现经济上的争端,富人依然成为被关注的目标,以便他们能以“借富济贫”的方式,解决贫富之间的差距。

当T20的路税被提升,可能导致全面或部分调整,其他比较大型的车辆也会随着水涨船高。尤其像CAMRY与高级休闲车也会深受其害,可能成为被列入缴纳更高额路税的牺牲者。

“仇富”导致资金外逃

有些国家因财困而不断向富人开刀,造成资金外逃,确实不是良好的趋势发展。若是太过“仇富”,却也无法增加所失去的税收。

进一步对富人采取征高税收措施,却也无法让经济取得良好的平衡。有些国家决定对富人抽取“海外富人税”,这些国家的富人就会想尽办法避开被征税。

马来西亚显然也对富人须为国家做出贡献有相同的理念,于是对富人享有柴油补贴感到不满,最终富人不再享有与平民同样的补贴。

取消柴油补贴确实为国家节省了几十亿令吉,最终让贫民享有更多的人民援助金。如今经济部正如火如荼地采取取消富人汽油补贴措施,深信今年就可推行。

全民应享免费教育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也曾表示可能削减富人在教育领域所享有的补贴,但马大新青年却认为向富人开刀不公平。他们认为全民应享有免费教育。

若是真的富人在教育领域所享有的补贴被取消,那么这些原本在政府学校接受教育的富人,将会转至国际学校就读,造成政府学校失去更多的优质学生来源。

原本被确认推行的奢侈税,其税率介于5%至10%,所涉及领域包括珠宝、名牌手表和豪华汽车等。这项措施预计每年可以让政府取得约7亿令吉的税收,但最终无法如期开跑,正等待政府另行通知。这些行业正面临艰难时刻,若是继续面对更高奢侈税,显然将会导致旅游业深受打击。

由于政治人物认为富人拥有“富可敌国”的经济能力,因此向他们开刀,必然可让国库增加收入。向富人“借富济贫”并不是罪过,但政府必须有绝对的说服力,让富人更有自觉性,并让他们自愿以及更广泛地从事慈善事业,用慈善的方式回报社会。

其实那些愿意为社会做出反馈的富人,才是令人敬仰的一群,而不是因为是富人就必然会受到他人的敬仰。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