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爪夷文字与语言景观/林国安

教育部副部长马汉顺医生在雪隆华小董事交流会上宣布将建议出版“多元语文资源手册”,介绍我国主要民族和原住民族群的语言文字,内容包含国徽、令吉纸钞、路牌、中国清真寺门匾上的爪夷文字、书艺作品、对联、寺庙楹联的华文书法、淡米尔文书法(小学四年级适用)、伊班文(五年级适用)、卡达山杜顺文(六年级适用)。马副部长强调语文资源手册纯属知识介绍,增进学生见闻,不作为课本内容,以消弭爪夷文教学纷争。

上述“多元语文资源手册”有两大值得关注之处。

语言是重要资源

其一,是把语言当作资源来认识,这是我国语言社会关系的重大发展。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文化、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语言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它成为人类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重要的资源。我国社会有着马来族、华族、印度族三大主要民族和伊班、卡达山、杜顺等原住民族群,各民族历史悠久的语言文字承载着彼此优秀的传统文化,生生不息,构成我国全民共享的精神财富,丰富国家多元文化色彩。

这一笔珍贵无比的语言资源,必须注意善用,小心保护,不容污蔑,严防破坏。当政者如有心、有诚意公平对待各民族,应秉承宪法精神,对善用语言资源进行顶层设计,包括通过政策立法、行政实务,扶持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教育发展。从这个意义上看,“多元语文资源手册”的作用远超于向学生介绍各民族语文知识。

语言景观的象征功能

其二,“多元语文资源手册”所提各项内容就是各民族的“语言景观”。“语言景观”(Linguistic Landscape)是语言资源的组成部分,主要指公共领域或公共空间可见的书写形式语言文字的应用,包括典型的街道路牌、商铺招牌、公共广告、建筑物标牌、寺庙楹联,以及非典型的海报、横幅、标语、产品包装、邮票、纸钞、墙壁涂鸦等。这些空间话语构建,除了提供特定信息功能,其背后还反映着族群权势关系、身分认同、语言地位、意识形态、经济效益等象征功能。

尽管拉丁字母已成为现代马来语文的通用书面形体,爪夷文字出现在我国国徽、纸钞、邮票、街道路牌上面,体现的就是上述语言景观的信息功能和象征功能。而这种现象跟课程教学相结合,据教育部的说法,目的在于“增进学生对马来语文艺术、传统和历史的知识”,其象征功能就更显著了。

遗憾的是,近年我国有地方政府下令老店商家以白漆涂掉骑楼柱子的中文商号,否则征收广告执照费;强制规定公共领域不能突出非官方语言文字的位置和字体,要求商店招牌附加爪夷文,以及禁止街道路牌附加中文名称。这毕竟是一种“语言歧视”行为,违背善用、保护“语言资源”的美好愿望。

多元民族社会的“语言景观”是各民族语言文化的汇集,彰显民族文化主体性和身分认同。社会语言文化生活呼唤“语言景观”缤纷多姿,百花齐放春满园,促进民族融合,社会和谐。

反应

 

北马

曼苏:仅鼓励巨型广告板添加 吉没强制爪夷文招牌

(亚罗士打22日讯)吉打州行政议员拿督曼苏澄清,州政府并无意强制在广告板附加爪夷文字,只是针对路边的巨型广告板,以符合州情而已。

曼苏是掌管吉打州地方政府事务委员会,他今日向中文媒体记者进一步澄清说,大小商店招牌无需特地附上爪夷文字。

“此建议只是针对巨型广告板,不是针对各大小商家们。”

统一文字规范

“如果要配合农历新年而设的广告板祝福语,除了必须有第一文字的马来语罗马文字,中文文字作为辅助文字,没有附加爪夷文字也可行的,没问题!”

出席新闻发布会者包括掌管吉打州华人事务委员会主席黄佳祯。

他说,此事牵涉州务大臣机构旗下的Darulaman Media & Event有限公司的“一站式服务”,所有路边的巨型广告板是通过这个机构的“一站式服务”申请取得准证,并有一套文字规范。据地方政府的附属条例注明,广告板需拥有马来文的罗马字母,但也鼓励商家在特定情况下添加爪夷文字,但这并非强制性。

他解释,事情的来龙去脉源于Darulaman Media & Event有限公司此前召开有关巨型广告板的文字统一规范工作坊,当时有提到鼓励广告板上添加爪夷文的事项,却被外界扭曲为“强制性”。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