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特斯拉招聘的反思/曾志涛

日前,特斯拉的招聘活动吸引了超过3000名求职者前往面试。特斯拉招聘的5个职位,包括内部销售顾问、企业销售顾问、运输顾问、客服专员和售后服务顾问。

特斯拉在全球享有极高的知名度,是电动汽车制造业的领军者。

根据Glassdoor的数据,特斯拉柜台接待员的年收入为约3万8015美元,通讯部员工约10万2520美元,销售部员工则约13万6615美元。

特斯拉的员工也享受各种福利,包括全面的医疗保险、股票折扣,以及意外财务援助。

撇开薪酬福利不谈,特斯拉的创新理念、高端技术,以及高质量的产品线,使其成为梦寐以求的工作选择。在求职者趋之若鹜的当儿,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反思。

在后疫情时代,许多雇主面对劳力短缺的困扰。然而,特斯拉招聘活动爆满的情况,说明缺乏的不是人力,而是年轻人向往的工作机会。

千禧一代常常被雇主批评为抗压能力低下,而且喜欢换工作。成长于科技腾飞的年代,千禧一代必须面对就业市场不稳定的现实,怀有不同的工作态度,是可以理解的。

职位与人力错配

简单来说,国内现今的劳力市场面临着职位与人力之间的错配,即某些职位空缺无法满足年轻人的期望。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多角度探讨。

首先,中小企业应该借鉴特斯拉的运作,探索适合新时代的工作模式。

在工业4.0数字化的驱使下,企业需要通过数字创新来开发新产品,改进现有的商业模式。

企业也必须思考如何优化人力资源分配,如确定哪些工作可以外包、自动化或简化,以提高整体效率。

只有实现更高的利润和创造新的收入来源,公司才有空间调整求职者最关注的薪资。

政府在推动企业创新和劳动力培训方面也责无旁贷。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企业进行科研投资。

例如,新加坡政府通过科研援助计划(R&D Assistance Scheme),为企业提供高达250%的科研税收回扣。

高教部必须促进大学研究中心与企业更紧密合作,推动技术研发和知识转移,以实现企业创新。

加强STEM教育

此外,教育部也必须加强STEM教育,培养更多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人才,以满足技术型劳动力的需求。

年轻求职者则应该调整工作态度,勇于接受新挑战,并主动解决问题。他们可以寻求资深同事和上级的指导,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同时设定明确的工作目标,定期进行自我反思,提升自身在企业中的价值。

年轻人对特斯拉的向往反映了他们积极追求梦想的心态,证明了他们不是胸无大志的“躺平族”。

政府如果能保持中庸开明的治国理念,吸引跨国公司到我国开厂,不仅可以创造就业机会,还可以说服首投族这是个关心年轻人的政府,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反应

 

国际财经

汽车业务营收跌8% 特斯拉Q4净利猛挫71%

(纽约30日讯)特斯拉公布的第四季度收益和收入未达分析师预期,净利按年下降71%。该股在盘后交易中一度下跌,随后反弹。

特斯拉第四季营业额257亿1000万美元(约1129亿令吉),同比增长仅2%,上一年同期251亿7000万美元(约1106亿令吉)。

汽车业务营业额同比下降8%,从去年同期的215亿6000美元(约947亿令吉),降至198亿美元(约870亿令吉),其中6亿9200万美元(约30亿令吉)来自监管积分收入。

公司表示,旗下Model 3、Model Y、Model S和Model X的平均销售价格下降是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公司预计到今年汽车业务将恢复增长。

特斯拉净利较上年同期下降71%,至23亿2000万美元(约102亿令吉)。去年同期为79亿3000万美元(约348亿令吉)降。去年的净利因一次性非现金税收收益59亿美元而大幅增长。

特斯拉的财报发布前,其股价因特朗普当选总统而大幅上涨。特斯拉总执行长马斯克是特朗普竞选的主要支持者,并领导了总统的新政府效率咨询委员会。

自特朗普在11月胜选以来,特斯拉股价大涨,投资者押注马斯克的影响力将推动有利政策,并减少对其公司的监管。

特斯拉表示,经历了充满挑战的2024年之后,预计今年汽车销量将增加,抵消了盈利不及预期带来的影响,推动公司股价盘后反弹。

该公司在预测“2025年回归增长”时提及的原因包括汽车自动驾驶方面的进步和新车型计划。

特斯拉周三在第四财季业绩详情中还预测,人工智能、软件和基于车队的利润将加速增长。

这一预测缓解了对电动汽车市场的担忧。

汽车交付量下降

今年1月初,特斯拉公布第四季交付量为49万5570辆。全年交付量约180万辆,标志着该公司首次出现年度交付量下降。

交付量是特斯拉最接近销售额的指标,但公司并未在股东沟通中对其做出明确定义。

为了冲刺2024年底,特斯拉提供了各种库存车折扣,并为北美地区通过老车主推荐的新客户提供额外优惠。在中国,特斯拉在推出改款Model Y Juniper前,已降低了畅销车型Model Y的价格。

在周三的股东报告中,特斯拉指出,“客户仍然最关注价格可负担性。”

公司表示,将“审查每一个环节”的单车成本,以确保电动车更具价格竞争力。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