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独中筹款事非得已/罗汉洲

吉隆坡一所独中因为要增建教学楼,于是发动师生向公众筹款,但因为在校內张贴“加油榜”,为筹款成绩不理想的班级打气,鼓励学生加倍努力筹款,这原本是很正常的事,不料“加油榜”却引起部分人士不满,他们谴责董事会不该逼迫学生筹款。

钱不够用出尽法宝

华文中小学筹款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已习以为常,也未曾遭到华社质疑。筹款方式从1950年代初期的师生挨家挨户,或在菜市场售卖纸花,任由买的人随意付钱,两三角钱、四五角钱都欢迎(那时三角钱可吃到一碟不加蛋的炒粿条),而后有义跑、义卖会、千人宴、万人宴。

华文中小学为了筹措办学资金,可谓出尽法宝,各显其能,为什么要那么辛苦呢?都是因为学校“钱不够用”,不得不出此“下策”。

早几年,我不时看到300公里外的独中学生来我们这个小镇劝捐、卖义卖券,所为的也是因为学校“钱不够用”,对这些学生,我由衷地钦佩。

后来有人批评学校让十来岁的学生远赴外地筹款,那是很危险的事(其实都有教师带领),近一两年已不见外地学生来筹款,但不知道其他较大城市有没有这现象。

说回义跑,参加的人须缴报名费,然后在原可休息的假日去参加义跑,跑得满身大汗,出钱换来辛苦,但却人人乐而为之,为什么呢?为了华文教育。

1960年前后兴起的义卖会,先由师生四出兜售义卖券,届时就在校园办义卖会,由师生在校园摆摊子,售卖各种各样由商家报效的食品、用品,也有家长制作了各种糕点、炒面、炒米粉让孩子拿去贩卖,又有猜谜、灯谜、游戏,各出法宝,大家都是为了华文教育尽心尽力,毫无怨言。

那个时候的人,好像视参加义跑、买义卖券、赞助商品给学生义卖为义不容辞的事,学校筹款也是理所当然的。

冷嘲热讽伤害人心

那个时候,不曾听人责备学校不该“逼学生外出筹款”、“不该叫学生冒险在闹市筹款”,更不曾听过“学校经费应该由董事会负责”这种不明就里且伤害人心的论调,但近日却都听到了。

有句话说:“有头发,谁要做癞痢头”,只因为学校缺钱,董事会难为无米之炊,他们都已尽力而为了,万不得已之下才出动师生筹款。诚如古人所言:余岂好哉,余不得已也。

我希望当今的社会人士能体会华教资金短缺的窘境,如遇到学生筹款,阁下坚决不捐也就是了,但请别冷言冷语,毕竟学生外出筹款是万般无奈的事。

2017年,时任教育部长拿督斯里马哈基尔称赞道,华校中小学校友有为母校出钱出力的文化,但国民中小学校友却没有这种文化,因为他们认为教育部应该拨款给学校。

华校校友回馈母校或华校的文化正是在学生时代培养起来的。他们认为,为学校筹款是一种必尽的责任,所以离校后,仍然保有这个责任感。

华人的母语教育也因为华社有这种责无旁贷的责任感而得以延续不断。

在此,请那些谴责“不该叫学生筹款”的社会人土先弄清楚,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华校必须自力更生?请你们不要谴责已尽心尽力为华教工作的华小及独中董事会成员。

视频推荐 :

反应

 

北马

峇冬丁宜华小筹百万 打造36间精明课室

(大山脚3日讯)峇冬丁宜华文小学计划将现有36间课室提升为精明课室,董家协及校友会订于2025年1月31日(年初三)晚上7时,在该校礼堂举办筹款晚宴,以筹募100万令吉经费。

工委会主席兼董事长吴德扶昨日召开记者会时说,为赶上科技时代发展让更多学子受惠,该校共有36间课室需提升为精明课室,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乐趣。

他说,工委会的目标是筳开150桌及筹集100万令吉经费。

“每3年会举办一次校友回校日,但疫情至今已有6年没办回校日活动。届时,活动将欢庆校友回校日、新礼堂开幕及新春团拜,工委会希望校友们能趁华人新年回乡时,本着饮水思源精神大力支持母校建设。”

吴德扶说,该校创立于1953年,目前学生人数包括学前教育班共780人,华小生占730人。

他说,新校舍工程原订于1月完成,但因更换承包商,预计明年底才能完工,届时峇冬丁宜华小将可在2026年实行全日制,并可容纳约1000名学生。

详情可联络黄永和(012-579 0199)、黄准为(012-426 3958)、陈圣明(012-471 9700)、黄彩丽(019-422 1144)或傅瑞报(016-491 3378)。

出席者有董事财政吴顺荣、理事许振丰、筹委会总务王庭顺、校友会会长巴创楷、校长黄慧菁及工委们。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