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独中统考宜庄敬自强(上篇)/林国安

华社“争取政府承认独中统考文凭”课题,已经被朝野政客和极端种族主义者高度“政治化”和“种族化”,成为各方政治角力和挑动种族情绪的筹码。

即使希望联盟成功改朝换代,上台执政,基于既有国策国情,华文独中教育被认为是“违背国家教育政策”,承认独中统考文凭将影响马来语文作为国家语文的地位和损害国民团结,需要考虑马来民族的感受,安抚他们放心。



因此,希望联盟全国大选宣言关于“承认独中统考文凭”诺言的兑现,看来须要从长计议了!

华社争取政府承认独中统考文凭,还得仰人鼻息?以致有论者不急于政府承认与否,愿意给予时间当局研究并耐心等待;反正独中统考文凭“墙内开花墙外香”,“因祸得福”呗!

实质上,华社争取政府承认独中统考文凭的意义,不仅在于认可独中统考文凭作为升读本国政府大学的录取条件,而是希望政府采纳多元民族语文教育政策,全面肯定独中“本土化”教育价值功能与贡献。

这是多年来我国华裔公民胼手胝足发展民族语文教育,培育民族子女,为国储才的夙愿。



从这个意义上看,独中教育不能满足于培养能考上大学的毕业生。独中高中教育也不能仅定位于大学的预备教育,专为大专院校输送合格的新生;其功能还在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为学生的全面与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独中高中教育价值取向

因此,如果单方面突出独中统考的“甄拔功能”,用以区分学生的水平,界定升学的标准,迷思其作为升读大专唯一的“敲门砖”,这未免失去办理独中教育的深层意义,也窄化了独中统考文凭的价值。

独中统考是对使用独中统一课程的学生群体进行学习评价,独中高中统考的价值定位,需要考量高中教育的性质特点和价值取向。高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思维与人格发展的基本定型期。

这时期学生志向逐渐形成,兴趣逐渐聚焦,优势潜能逐步显现,是学生选择决定自己今后生活道路的关键时期。

高中教育宜抓住学生发展的这一阶段性特征,让学生志向舒展,激发其内在动力;聚焦兴趣体验,形成个性化知识结构;个性化地发展优势潜能,开拓未来发展的指向性领域。

为此,高中教育就要着眼人的现代发展、终身发展,创设丰富多样的、可选择的载体与平台,提供学生更大的个性发展空间。

独中高中教育实宜在现有理文商工分流教育的基础上,加强课程建设的多样性与选择性,寻求多样化发展与特色发展,为不同潜质、不同兴趣与爱好的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以“适性扬才”。

因此,独中统考的改革与发展,须要整合课程研制、教师教学、学生发展诸因素,进行全方位思考。

具体说来,就是考试改革要能科学引领课程评鉴,有效诊断教师教学,改进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

遗憾的是,当前一般独中教育办学者,甚至全国独中工委会诸公,都缺欠这种全方位思考教改问题的意识与思维,让课程研制、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考试评价流于各自为政,甚至互扯后腿。

这种局面的存在,不仅滞后独中教育价值取向的落实,也不利独中统考的学术发展。

相关新闻:

独中统考宜庄敬自强(下篇)/林国安

反应

 

要闻

“几时承认统考?” 刘华才请安华正面回应

(吉隆坡27日讯)民政党全国主席拿督刘华才博士促请安华领导的团结政府,正面回应董总主席拿督陈有信的谈话,若政府真要承认统考,应该坦诚公布时间表,让华社知道何时落实。

他表示,安华既然熟读论语,那就应该知道在《论语·颜渊》里有:“民无信不立”,意指国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人如果没有信用,就没有立足之地,十分深刻地说明了诚信的重要性。

刘华才在周一发表的文告中说,不论经商或参政,皆须以诚信为本,绝不能失信。政府是诚信制度的制定者,又是企业诚信和个人诚信的管理者、监督者和裁判者,必须言出必行,即使办不到也应该说明真相、告诉原委。

大选宣言有列明

“在希盟《投希盟、一定能》第15届大选宣言的教育改革中有列明,希盟会继续努力争取承认统考文凭,希盟领袖至少应该然董总和全国独中的领导人知道,所谓的‘继续努力’已经努力到什么地步?保持沉默,只会让华社更加忐忑不安。”

他说,董总的领导是在1月18日向政府提出要求,教育部至今没有给予任何回应。安华自己曾说,华文已是国际语言,各民族都应该学习华语,而学华文最好的地方就是在独中。若能进一步晋升到承认统考,那就更加完美,也算了结华社多年的心愿。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