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独中高中文商应念科学/小二

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和人类生活的各方面,成为日常生活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科技的重要,毋庸置疑。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科技不但使社会进步,还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实用与方便。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万不能分割。

然而,令人感到异常惊讶的是,我国独中高中部文商班的学生竟然完全没有科学科目。换句话说,在独中选读文商班的同学,从高一开始,就没有触碰科学这一科。也就是说,他们的科学知识或水平,只有初中三程度。



只拥初三科学水平

在今日高度重视科技的时代,独中高中部文商班学生却没有念科学,真是不可思议。我们总不能说文商和科技完全没有关系,不需要选读。这个理由不但不实际,而且是自欺欺人。

众所周知,今日社会已进入资讯时代,凡事都离不开电脑及其各类功能效应。如果一个文商班的学生只拥有初中三的科学水平或知识,将来在社会上谋生,他如何在知识上、工作上及交际上去面对及跟上那一日千里、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呢?

反观政府中学及私立学校的文商班学生,都必须选读一科普通科学或综合科学,这样才能与时并进,不至于跟不上时代而被淘汰。尤其是青少年,更应该紧跟着时代步伐,千万不能与科学脱轨,成为科技时代的迷途羔羊。

因此,我们希望董总诸公不要闭门造车,数十年如一日,一成不变。我们应该为年轻人提供有利条件,让他们能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逆流而上,而不被时代屏弃。祈望董总课程纲要局及考试局尽快把科学这一学科列入高中统考文商科课程纲要,则莘莘学子之幸也。



反应

 

言论

独中教育坚守与传承/黄燕娣博士

自1957年我国独立以来,华人不想成为一个没有灵魂的民族,故一直都坚持捍卫自己的民族教育。因此,独中宁可不要政府的津贴都要保留自主办学的权力,虽在不利的大环境下还是设法将独中教育努力传承下去。

独中是我国华文教育体系重要之一环,它是华文小学母语教育的延续,也是华文教育的进阶发展。独中的存在,除了背负华文教育 “承先启后” 的重大责任外,更被华人社会视为种族政治的一部分。

独中一直都在逆境中求生存,发展历程可谓波折重重,因每所独中所处的地理环境不一样,学生也来自不同的社经背景,部分小型独中数度濒临关闭,尤其在东马的独中。

办学理念不完全相同

各独中为了发展,除了办学大方向依照董教总的办学使命与方针外,通常各校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划,各校领导组织的办学理念也不完全相同,但共同的办学理念都是以华文为主要教学语言及保有自己民族文化的课程。60至70年代,我国政府废除小学升中学考试后,独中面对更严重的学生来源短缺问题,办学陷入低潮,生存与发展面临重大危机。

面对极其恶劣的客观环境,华人社会为了挽救民族母语教育,当时于1973年在霹雳州发动一场席卷全国的 “华文独中复兴运动”,及时把全国仅存的60所华文独中从死亡边缘救活和渐渐发展起来。

董教总也于当年成立董教总华文独中工委会,并发动筹募全国独中发展基金,成立独中课程编委。独中的任务,基本上分为两方面 : 一是维护母语教育发扬中华文化;二是发挥中等教育功能,培育有用的人才。

课程不是永恒不变的,刚开始独中成立时,政府规定独中课程必须与国民教育体系相同,只是媒介语可保留华文教学,但经费由董事会全权负责筹备。

之后,因各独中的发展条件不一,渐渐地没有统一及一套适合独中的标准的课程,教科书早期多以中国、香港编纂为主,后来也采用自新加坡和台湾编纂的。

教科书参差不齐

当时各独中的教科书参差不齐,很多时候是依据老师的意愿来决定教科书,有英文版本、中文版本,甚至有些学校无法采购到大量的统一版本的教科书,学生只好用影印的方式当成教材,或由老师和学生共同抄写编制成笔记本大家一起分享。

1973年独中复兴运动发表《华文独立中学建议书》之后,董教总独中工委会就开始制定统一的办学方针与使命,接着采取进一步行动规划独中统一课程,统一独中课纲及考试,协助各独中更有效的发展校务。

教科书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知识传递工具之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相关学科知识的基础。

华教工作者认为,从教育原理来观察,“认知及效忠” 是教育的目标,“课程内容” 是手段,而 “语文”只是一种工具;只要手段正确,不论使用什么样的工具,必然可以达到目标。

为了长远的发展独中,为了推动课程改革和课程本土化,以及提升和加强独中的学术水平与学生素质,于是董总独中课程编委会于1976年,积极着手进行编纂高初中各科统一课本。

直到今天,独中所使用的课本几乎都采用董总出版的教科书,这是独中一路以走来的坚守与传承。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