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珍惜每一位医药人才/南洋社论

冠病疫情肆虐全球,但却没吓退有意投入医护志业的有心人。

就如,受到疫情重创的美国,全美医学院收到的申请较往年多了18%;顶尖大学史丹佛大学医学院收到的申请比往年多了50%。

这种越危险越向前的情况,被取名为“福奇效应”。

安东尼·福奇是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美国政府抗疫失灵,不过当民众看到福奇就安了心,更燃起年轻精英的使命感,冒险投入医药领域。

在我国,暂无类似的统计,不过有心的年轻人肯定不会少,就如正冒险站在抗疫前线的2万3000名合约医生及合约医护人员,就有着“福奇使命”。

7月26日,这批受到不公对待的年轻福奇站了出来,表达他们的政策及前景的失望。

合约医生的抗议行动,不应被界定为恶意示威,因为他们在国家面对疫情最苦难时刻,绝没放弃病患或刻意瘫痪医疗系统作为威胁。

2万3000名合约医护人员是惊人数目,而“合约”两字何背后,其实藏着的是一些说不出口的不公和政策失能。

培养一名医生,不论是国家或个人要投入的资源,比任何科系都来得高。以世界公认最难考的美国医学系为例,医学生从本科、医科到成为医生,至少要经过10年磨练及每年5万美元的学费。

在我国,培养医生一样路途漫长,医学生除了心志要坚定,学费更是非常沉重负担,国内私立医学院5年医学教育学费,从最低的40万至百万令吉,这是庞大的资源。

应诊治“有色之眼”

为何我国的医学界会来到精英被当“草”对待的情况?这是否与“有色之眼”有关?

这里要提一提邻国新加坡“色盲”人才政策。当年该国被“请离”马来西亚后,没天然资源是很难生存下去,但他们相信这句:有了人才,那什么都会有。

李光耀当年除了制定深化教育政策,更非常重视人才,他们甚至到全世界去找来能干的人才,马来西亚更为他们“免费”培育大批人才。

该国到各国“挖”人才,甚至夸张到邻国小学毕业的优秀生也曾是目标。

当大马的医生“过剩”到只能以合约方式雇用时,其实新加坡已经对准我国三大政府大学医学系杰出毕业生下手,吸纳精英中的精英,我国这些医学生甚至还未参加期末考试就被吸纳。

一名医学系教授曾说:“我不知道新加坡是如何晓得我们的优秀生。”

其实,只要我国主策者,如果人人都是“色盲”、重视人才及绩效为先,就不会搞到各领域出现那么多的奇难杂症。

政府应不分种族重视人才、珍惜人才及吸纳人才,不要一再把一批批的“大马福奇”送给外国。

国内“有色之眼”这个顽疾应加速诊治,不然迟早祸国殃民。

 

ADVERTISEMENT

 
 

 

反应

 

财经新闻

人口老化加剧·医护需求激增 保险成社会安全网

(金銮镇7日讯)马来西亚人口老龄化加剧,政府和国家银行受促关注乐龄与退休人士的长期护理及医疗保障需求,当中保险更摇身成为重要的社会安全网。

由于全球化和老龄化双重挑战下,保险逐渐成为个人财务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LPA理财顾问私人有限公司总执行长陈礼平接受马新社专访时指出,国人对保险认知普遍停留在如何保障传承、企业和财产,这与亚洲其他国家与地区专注的“养老”概念大相径庭。

他以中国为例,为长者建立养老概念的“平安村”,可作为投保人日后的归宿,保险公司所卖的不只是保险,而是与当地政府和发展商合作开发的平安村,这是他们已达到的发展阶段。

“大马仍未有此概念,一来是法律的限制,二来也是否迫切需要问题。”

线上购保险仅占2%

互联网普及和技术进步促使消费人舍弃传统保险经纪和代理人,倾向采用在线渠道购买保险,惟大马国人线上采购保险却占整体比例不过2%。

人工智能技术或取代保险经纪与代理,加上线上购买保险基本没附带专业咨询,因此费用相对便宜。

陈礼平说,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提供更多信息,但能否有效过滤及提供专业咨询则是关键。

针对我国能否突破寿险渗透率60%的瓶颈时,陈礼平指出,这只是时间问题,要达到100%渗透率仍有一大段距离,但也意味市场仍庞大,且成为外国保险公司觊觎的市场。

巫裔投保率激增

大马寿险渗透率仍未突破60%,但投保起步晚的巫裔或回教群体近年警觉意识大大提高,促使增长率有显著增加。

理财顾问认为,上述族群的醒觉可能与政策有关,比如巫裔上大学的几率大幅提升,对保险的认知相应提高,断保率也开始稳定下来。

LPA理财顾问私人有限公司单位经理周勇材向马新社指出,回教保险在我国起步比传统保险晚,但其市场反应和未来潜力料比华裔保险业者当年的起步更迅速。

“上述现象可能是因时移世易,国人普遍已能接受保险产品,而且知道可向谁购买保险及相关产品等。”

他说,国行放眼大马寿险渗透率在2020年达到75%,但数据仍徘徊在57%至58%之间。尽管政府有在推动,但依然无法提升寿险渗透率,很多人买了第一年后,第二年没补贴就断保了。

他认为绝大部分是观念造成,业界发现并非每个人愿意把钱投入保险,大多数人抱持“有买足矣”心态,对产品也不太了解。

针对货币贬值等因素对保额足够的影响,周勇材说,从理财与保障规划角度而言,保险份额可占个人收入的10至15%,但许多人在薪水增加之际却忘了加保,这也是保险业者需要传达的信息。

“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需求,投保人需定期评估保单,胥视自身生活水平作出改变。”

他也说,灾害事故的确触发国人投保意识,根据观察,过去几年确有加保趋势,但不代表是“人人投保”普及化现象。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