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再聊股票回购/黄子伦

今天在对股票回购这个话题再聊一聊。

简单说明一下,股票回购就是上市公司自己从市场里把一部分的股票给买回来,通过这种做法可以让市面上流通的股票数量减少,进而让股票的供需关系进入一个良好状态,最后达到稳住股票的结果。另一个说法则认为股票回购会增加每股盈利,如果公司股票本益比维持不变的话,那么更高的每股盈利在理论上会让股价变得更高。

以上这一切都只是停留在理论上,我考金融专业认证时也都是这么教的。不过啊,一旦到了现实层面,有更多因素会让这套理论失效。

我们就拿最近顶级手套的股票回购来说明这个情况。根据报道,顶级手套集团从2020年9月到2021年2月期间共花了大约14亿令吉来回购2亿股左右,入手价格介于5.78至8.01令吉之间。而截稿至今,顶级手套的股价为1.13令吉。这当中的亏损,大家心中有数。而该公司表示这些买入的股票因为并非投资项目,所以并不会有账面损失的问题。

当然,该公司可以按照会计准则来回答股民的疑问,但有一个事实并不会改变,那就是这些买入的股票都是买在高点。而另一个问题就会浮现,为什么这些钱不索性派回给股东呢?我相信广大的顶级手套投资者都非常乐意收到更多的股息。不过,股民喜欢的未必是公司管理层的首选。

与其回购  不如派息

那么,公司到底应不应该回购股票呢?当公司拥有一笔不知道怎么使用的现金时,可作股息用途或者股票回购,而当中最大决定因素就是看当地对资本利得或者股息,何者征收更高的税收。如果对股息被征收更高的税率,那么就用来回购股票比较划算,反之亦然。而在马来西亚,股息是没有双重税收的,而且资本利得也不需要缴税(除非是以买卖股票交易为生就另当别论)。既然税收这个因素在马来西亚并不存在,自然无法决定是股息还是股票回购。

那么,就剩下一个因素,那就是公司管理层。有些管理层就认为股票回购可以稳住市场信心,让大家以为老板不断回购股票是对公司前景有信心。但老实说,唯一能够稳住市场就是公司业绩,公司业绩不好,回购股票再多也是不足以抵抗市场的信心崩溃。我们看到很多的公司股票在回购过程中不断上升,另一大助力就是公司的业绩节节攀升所致。

换言之,与其把钱花在回购股票,倒不如搞好公司业绩,或者作为未来发展用途。次之,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投资项目,当作股息派出是更为厚道的做法。再次之就是偿还贷款。最后才轮到股票回购。说到底,你回购再多股票,其效果都是极其有限。

反应

 

名家专栏

热门提示灼伤手指/麦传球

笔者刚刚完成了我们自己公司的第一次实体研讨会,因为由于冠病大流行,我们过去都是主办在线研讨会。

尽管自2014年以来,我已经举办了数百场实体研讨会,但大多数时候,我是在马交所工作时作为主持人或是受邀为演讲者。

这是我第一次作为研讨会的主办者和演讲者。从参与者的互动和分享中,我发现尽管他们参加了1天多的研讨会,并学到了一些正确的知识,但有些人仍然在使用”Hot Tips” 来炒股。 

依赖“热门提示”,而不是投入时间和资源向经验丰富的培训师或教练学习,是交易界的常见现象。

根据我31年的股市经验,以下是许多人不喜欢投入太多精力和金钱来学习,而喜欢购买热门股票的一些原因:

1. 渴望免费信息

许多人都倾向于热门提示,因为它们提供了无需财务投资即可获得成功的捷径。在一个信息丰富且通常免费的世界中,对某些人来说,支付培训费用似乎是不必要的,特别是如果他们相信通过免费技巧可以达到类似的结果。

示例:交易者在社交媒体上,关注一些所谓的股票交易专家。他们定期分享有关市场趋势的见解和技巧。为了省钱,交易者使用这些免费资源,而不是投资于结构化课程或个人辅导,认为这足以成功。

2. 感到学习困难

交易涉及市场分析、风险管理和策略制定等复杂的概念,学习这些概念可能会令人望而生畏。

这种感知到的困难阻碍了一些人参加正式培训,导致他们转而依赖来自技巧的简化建议。

示例:初学者对交易课程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感到不知所措,例如“斐波那契回撤水平”或“布林线”。他们不试图理解这些概念,而是寻找不需要深入理解的简单、可操作的技巧。

3. 缺乏时间

许多潜在交易者正在平衡其他承诺,例如工作、家庭或教育,并且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致力于全面的交易教育。 热门提示很有吸引力,因为它们比接受全面培训所需的时间投入更少。

示例:一些有全职工作和家庭责任的人,发现分配时间进行广泛的交易研究具有挑战性。他们选择可以立即采取行动的快速提示,将他们的交易活动融入有限的空闲时间。

4. 缺乏学习兴趣

并非每个交易者都有兴趣成为专家。有些人认为交易只是众多投资策略之一或一项副业活动。对于这些人来说,花时间进行深度学习,并不符合他们的兴趣或目标。

5. 不信任培训师

交易教育市场可能充满错误信息和没有成功记录的个人。这可能会导致潜在学习者的怀疑和不信任,然后,他们可能会转向看似更透明或直接的来源,例如热点提示。

示例:在遇到几位交易“大师”的昂贵课程并没有兑现承诺后,交易者对专业交易教育变得愤世嫉俗,转而寻求同行和财经新闻网站的提示,他们认为这些提示更真实且不那么商业化。

6. 自认有足够知识

一些交易者认为,他们已经拥有足够的理解力或具有独特的见解,因此无需接受正规教育。 

示例:一位业余交易者经历了一些成功,并相信这些成功,归功于他们固有的技能和对市场的理解。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依靠自己的判断和热点提示。

7. 渴望快速获胜

许多人被交易所吸引,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快速获得经济收益的途径。赚快钱的诱惑可能掩盖了获得深入的市场知识和交易技能的重要性。 热门提示通常承诺立即回报,而不需要专业交易所需的严格分析和耐心。

示例:新手交易者可能会听说一只股票,由于最近的新闻事件而预计会“爆漲”。 交易者可能不会分析公司的基本面,或了解市场情绪,而是仅仅根据消息购买股票,希望快速获利。

8. 被复杂性压垮

交易世界可能显得极其复杂和令人生畏,尤其是对于初学者而言。大量的数据、图表和策略,可能会让一些人感到不知所措。

因此,这些人可能会转向热点提示,作为自己应对复杂金融市场的更简单的选择。

示例:考虑一个刚刚接触期货交易的人。 他们可能会对杠杆、点差和技术指标等概念感到畏惧。当从看似可信的来源获得提示时,他们可能会盲目跟随,将其视为成功的直接捷径,从而绕过了解这些复杂交易机制的需要。

9. 社会认同影响

社会证明是人类行为的强大动力。人们经常将他人的行动和成功,视为自己决策的指南。

在交易中,当个人看到其他人从热门提示中获利时,他们可能会觉得更有必要效仿,相信这些技巧是经过验证的成功之路,即使它们并非基于合理的交易原则。

示例:社区论坛中的交易者,可能会观察到他的许多同行正在讨论他们从一位受欢迎的交易影响者那里,收到的特定股票提示。看到其他人对潜在收益感到兴奋,他可能会决定基于这种集体热情进行投资,而不是他自己的分析。

有效的交易需要知识、分析能力、情绪控制和耐心的结合——这些特质最好通过正式的学习和实践来培养。

那些仅仅依靠技巧的人,往往会错过发展这些关键技能,而这些技能对于在动荡的交易世界中持续取得成功至关重要。

当散户根据热点提示(hot tip)买股票亏钱时,他被“市场烧伤”時会遭受“指尖被烫伤”(hot finger tips)的结果。你认为这有可能发生吗?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