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疫情后的慢经济/许世平

一段视频,演讲者说:“再过20多天,中国将陷入西方媒体悲观预测的那样:工厂停工,商铺关门;有钱人拖家带口,奔上远方;老百姓急于将钱换成食物;许多家庭在门口张贴标语表达诉求;街上充满爆炸残留物的火药味;大人无所事事整天喝酒打牌;小孩子们成群结队的去讨钱。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过年!”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春节黄金周的消费规模超过万亿元人民币,春节最能聚拢人群消费,年货送礼、旅游餐饮等都是中国最大的消费场景。



然而,一场猝不及防的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却让中国换了另一个现实场景:

各地防控措施不断加强,封城封村封路、商铺关门、工厂停工,经济生产几乎陷于停摆状态。

疫情持续蔓延势将对中国的结构性经济带来重创,生产链的断裂将瘫痪经济的再生循环,根据摩根史丹利最新研究报告,全球经济料萎缩0.4%。

根据统计分析,自实施改革开放,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年度经济产出就比十多年前刚进入世界市场时超出8倍多,贡献了全球经济增长的三分一,比美国、欧洲及日本加起来贡献的全球经济增长份额还要多。



中国更多地参与全球供应链,过去10年更是全球经济低迷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这个庞大的经济体,用惊人的增速与生产体量与时间竞争,过去3年耗用的建筑水泥比美国整个20世纪的用量还多。

虽然中美贸易战暂时达致第一阶段的协议,但新冠肺炎疫情却打乱宏观经济的部署,给实体经济都带来冲击,让经济金融、社会秩序、旅游医疗及人际接触的服务行业受到重创,甚至让全球陷入滞涨的慢经济。

在此至暗时刻,当局制定专门政策应对疫情冲击,给弱势业主及个体经营户提供信贷支援、房租减免、社保缓缴等系列惠企政策,给疫情严重冲击的旅游餐饮业减降税费,以缓解企业经营压力,拯救实体经济。

发展要有冷却机制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疫情会给经济带来冷却效应,经济放缓或呆滞会给人类带来全球界域的慢经济。

中国将告别经济的飙速增长,疫情会给过往过热的经济注入一些冷却剂,慢经济会影响政策制订,提醒决策者,一切发展要有议案冷却的机制,要让政策主张有冷却的机会,要给游说团体和缓与社会矛盾留有余地,要给体制外的利益团体留下通道,以产生政治他律的效应。

就像喝热咖啡,要等它冷了,才能喝下去。

因为有冷却的机制,才能让民间的呼声有传递的渠道,或通过媒体发声,让一些误解和不满得到化解,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因素才能得到有效控制和释放,这样才不会被热咖啡烫伤。

因此,漫天乌云遮天日的疫情过后,全球将会出现慢经济的场景,我们祈望会有那样的魔幻画面:一个人穿着睡衣和雨衣与风雨苦斗,帽子乱飞,围巾被吹起来,可是,暴风中的烛火却仍能纹风不动。

反应

 

言论

中国社会的“戾气”想象/黄贤鸿

中国广东省珠海市体育中心11月11日晚间发生越野车撞人事件。在案件信息仍处于不甚明朗的处境下,中国民众普遍一直对这件事进行各种揣测、表达看法。

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人在中国网络上,重点在官方的“离婚与财产分配”问题,紧贴各种肇事者私人生活进行揣摩;一些人则拍手叫好,因受害者中不少是因时常做出扰民举动而被贬称的中老年休闲活动团体“暴走团”,觉得他们被撞是活该;一些侧重在今年下半年来多起类似此案的犯者生活背景称,中国历来司法不彰,又碰经济下行,“随机伤人”、“报复社会”等暴力事件只会增多,呼吁健全社会保障与司法机制。不同的意识形态与立场,有不同的关注点。

但几乎没有例外的是,所有人都说:中国这几年来,戾气很重。

此时此刻的中国人无比关心这起事件,但中国政府早期却是忌惮无比。我们盘点事后中国政府做了什么。

压制媒体操控舆论

即时压制媒体,尤其是非中国的外国媒体报道,直到习近平发话后才不压制;事后两天内不断删除民间社会就相关事件讨论的网络信息,尤其是剑指社会戾气、正义不彰或经济下行的内容;外交部对各国媒体就此案提问进行马马虎虎、牛头不对马嘴的回应;似乎有意的舆论操控手段,比如微博热搜本应存在此事的网络标签,却疑似被撤下,或被其他非社会议题的热点标签掩盖;官媒报纸几乎不见此事的深度追踪报道;有公安单位把前往事发地悼念者的鲜花没收……

中国公安尚未就珠海一案,包括此前的类似案例,公布完整调查结果,但全世界与中国社会有利益或关系牵扯者,多少皆因此案的严重性产生恐惧感。比如,日本驻中使馆担心再度发生深圳日本人学校随机伤人案那般的案件,因此提醒在中日本人勿在当地“引人注目”,避免因日本人身分惹来杀意。

我认为多数舆论对此事中肇事者的想象似乎过于狭隘。尚未有任何可靠调查结果前,我们仍可以假设,肇事者经济能力正常、此案并非随机伤害、对肇事者财产的司法审判并无不公……等等,而非主流,包括中国政府所设想,此案的发生,综合来说是中国经济下行背景下的产物。

我们应该从此案的社会舆论注意到的是,无论什么身分与立场,驻地中国者感受到的中国社会,已不再是中国政府宣传那般“小康富裕”、“是世界上最安全、稳定的国家”,而是充满戾气、随时都要提防外人的社会——这不是外交部的一句“此次事件没有外国人伤亡”就可以应付的。

珠海撞人案敲警钟

这次案件是一个警钟:敲醒中国政府“只要没人说,就没发生过”的信息审查技术,恐怕没有办法应付公众的不安,甚至可能会加剧之。而顾虑“不报道就不会引起模仿效应”的想法,我只能说这是天真——假若此案真是“报复社会”的“恶性事件”,本就怀有报复社会意识者,不需要此案的新闻报道来激发他的犯罪心理。一个可犯罪的环境和条件,再加上不可预测的心理状态,就足以促使一人突然想报复社会。哪怕中国政府不愿使用“无差别伤人/随机伤人”一词,此类案件的发生,就是不可预测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