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看团结政府如何抗“绿潮”/洪东水

华人做了一个聪明的政治决定,倾全力支持民主行动党与希望联盟,结果在巫统的扶持下,成功崛起成为执政党。

正当华人欣喜若狂的时候,却出现了极端国盟来势汹汹,似乎对团结政府构成了威胁。为了防备国盟的攻势,拿督斯里安华采取“借富助贫”的经济政策,从富人中口袋中取出了一些财富,然后用在贫穷人民身上。

稳住政权需要财力

虽然安华采取的似乎是超种族性质的“借富助贫”政策,富有马来人也被抽更多的税,但华人总觉得将为此付出更多。有些华人原本是希盟的支持者,必然会觉得义不容辞;那些不是希盟的拥趸或不是绝对的拥趸,就不是这样想。他们开始发出了怨言,毕竟口袋破了个洞,没有半点“呻吟”是不可能的。

所以当针刺到自己的肉时,顿时发觉原本这个“借富助贫”终于动到了自己的口袋。有些一路来为希盟“默默耕耘”,是捍卫希盟的坚决支持者,只要能够扶持安华继续领导国家,就是一种功德,但这样的人究竟有多少?

想要稳住政权,就要有足够的财力,而就是利用富人的财富来援助另一些群体。若是富人愿意“舍生取义”,完全没有怨言地给予政府配合,那么将让团结政府有机会稳固政权。安华不但取得富人的拥护,也将取得穷人的爱戴,但想两全其美,的确是有点困难。

团结政府向富人“开刀”,是无可奈何的事,若政府无法取得贫富平衡,将面对来势汹汹的“绿色浪潮”的冲击。这时华人就立刻慌张了,若是让“绿潮”冲上了岸,届时可就呜呼哀哉了。

提起统考恐反效果

华人正陷入政治十字路口,最终看来还是安华占上风,华人还是觉得靠着安华比较“安啦!”

不但经济如此,即使提起承认独中文凭或拨款课题,都还是不提得好。若是现在逼着团结政府实践独中统考与拨款的课题,最终导致安华政府倒台了,独中教育课题更是陷入无药可救的地步。所以不是取得政权就可以为所欲为,当时宣言是这样讲,但现在还须想到将来的政治发展。

华人达致了政治目标,但却无法因此获得更多的权益,除了让行动党实现了当官的命运。最终华人还须面对汹涌澎湃的“绿色浪潮”,若是顶得住,则是国家幸甚!

反应

 

言论

过着凄凉新年的老人/洪东水

许多人都拥有养儿防老的观念,认为养儿防老方知父母恩。但如今的年代,年轻人对父母恩不再重视,只对自己的前程更加关注。

许多华裔年轻人除了通晓多种语文,更拥有一技之长,于是远赴外国谋生。既然孩子拥有创造事业的决心,父母也不会阻扰,最终孩子们纷纷为了开拓事业,离开了有养育之恩的父母。

这些拥有创造财富雄心的年轻人,认为在马来西亚没有他们开拓市场的机会,于是向外国发展,以寻求更佳的谋生机会,为自己寻觅更优质的生活。

有些年轻人在外国似乎受到重视,捞得风生水起,这让自己的父母相当告慰。自己的孩子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父母只有给予祝福。孩子不断把赚到的财富寄给老远的父母,也让父母感到开心与安慰。

有些孩子念及父母恩情,悠悠赤子心,浓浓故乡情,新年期间回乡探望父母,以便能一年回乡一次,重温家庭的温馨。孩子离开家园太久,父母一向来喜欢与友聚会,过着欢欢喜喜的日子。对孩子回返家园,却失去了往日的热情,让孩子觉得父母似乎对他们很冷淡。

长期疏远 产生隔阂

父母感觉孩子回来只是短暂的探访,朋友的激情绝对不可被冷落,于是时常不在家。父母为了各别的精彩生活,不愿意留下来陪伴孩子,可见远离家乡的年轻人还须面对这样尴尬的局面,觉得父母似乎与自己变得很陌生,根本不像一家人。由于长期的疏远,让两代人产生了隔阂,这是现代人的悲哀。

这些不愿意跟随孩子远赴外国定居的华裔老人,就是对外国生活有恐惧感,也离开不了熟悉的环境与亲戚朋友。若是孩子愿意趁着农历新年返乡与父母共度美好时光,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有些父母懂得珍惜,有些父母视孩子如陌生人,心中只有与友同欢共乐的画面,而忘记了回乡探望父母的孩子。

现在越来越多的华裔家庭老龄化,新春佳节也只剩下一双或一个老年人。年轻的一代远赴外国,也没有回乡与父母共度佳节。

有些推说工作忙,有些说买不到飞机票,于是让期盼与孩子共度佳节的父母大失所望,只好过着凄凉的农历新年。

所以“少年夫妻老来伴,携手相看两不厌”,养儿防老仅是无法预告的说辞,有老伴的陪伴才是最重要的,老人还是必须接受现实。

最凄凉的莫过于在老人院过农历新年的老人,这些老人“无依无靠”,似乎没有孩子接他们回家过年,还是他们都因为孑然一身,只能孤独留在老人院过新年。一年一度的农历新年也无法与家人同欢共乐,看来只有在老人院孤独终生,过着凄凉的晚年。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