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州首长译名之争/王介英
砂拉越州的“州”称号改为“邦”后,于2月15日在州议会以67人支持及6人反对,通过2022年砂拉越宪法(修正)法案,将砂州首席部长的职称改为Premier of Sarawak,马来文称为 Premier Sarawak。英文与马来文职称没有引起争议,唯独这个职称,华文该译成什么,却出现“总理”与“总督”的争论。
砂州华人社团联合总会作为砂州华社的最高代表,主张应当译为“总理”,马来西亚华语规范理事会却建议译为“总督”。
作为语言文字的工作者、研究者,笔者认为词语中“职称”译名的制定须严格遵守两项基本原则:(一)译名应符合原文“称谓”的语义,越接近、越契合越好;(二)“客随主便”,尊重砂州人民的意愿。不过,这里头有一个大前提必须遵守,那就是要确保不会引起混乱!
一国不容首相与总理
大马作为“君主立宪制国家”,称呼内阁最高长官为“首相”,而“总理”却是“非君主立宪制国家”政府首脑的称谓。
“首相”与“总理”俱为一国政府首脑的称谓,名异实同。因此,一个国家不能同时有“首相”又有“总理”,正如语范副主席杨欣儒先生所指出的,尽管精通中英文的人都公认“总理”是“Premier”的最贴切译名。如果坚持采用“总理”作为Premier的译名,那该如何避免引起混淆,以致引发不必要的误会与误解事件发生呢?
笔者认为在称呼砂拉越首长(Premier of Sarawak)时,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须称他为“砂邦总理”或“砂拉越总理”,不能舍弃“砂邦”与“砂拉越”,单称“总理”!
锺启章先生在其大作《也谈总理与总督之争》(点击这里)一文中,提到“总督”的称谓带有浓厚的殖民地色彩,而“总督”实指“Governor”而非“Premier”,笔者完全赞成。
砂拉越当局选择采用“总理”还是“总督”,作为局外人,我们只能“建议”,不能干预,也没兴趣干预,以免有人怪我们西马人真多事,对砂拉越的事硬要插上一脚,那就一切交给砂州官方定夺吧!但请明文规定在用华文称呼Premier of Sarawak时只能称为“砂拉越总理”或“砂邦总理”,不能单称“总理”!
(作者为马大中文系前讲师、拉曼大学中文系前助理教授)
传砂州政府有意推动大整合 艾芬及大马银行酝酿合并?

(吉隆坡12日讯)砂拉越政府据悉正考虑收购另一家银行股权,并将其与早前入股的艾芬银行(AFFIN,5185,主板金融股)合并成新银行集团,重塑区域银行格局。
当中,大马银行(AMBANK,1015,主板金融股)可能成为其中一个目标;而若是大马银行和艾芬银行合并,将成为大马第4大银行集团!
根据财经周刊《The Edge》引述消息指,此次合并方案的核心在于通过接触大马银行(AMBANK,1015,主板金融股)创办人兼大股东丹斯里阿兹曼哈欣。
阿兹曼哈欣目前持有大马银行11.83%的股份,然而,消息人士透露,谈判尚未取得成果。
砂州政府目前已持有艾芬银行31.25%的股份。
按总资产计算,大马银行目前是我国第6大银行,而艾芬银行则排在第7。
另一位消息人士透露,合并后,砂拉越政府在新集团的持股权将不超过20%。
对于上述消息,砂总理丹斯里阿邦佐哈里的办公室尚未回应询问。
根据《1989年银行和金融机构法令》,机构投资者持有银行股份不得超过20%,而个人持股不得高于10%,但国行有权酌情批准。
而在《2013年金融服务法令》中,对于机构持有银行股权并没有限制,至于个人持股则同样不得高于10%顶限,除了获“祖父条款”豁免的银行家,当中包括大马银行的阿兹曼哈欣。
谁将主导合并?
无论如何,两大银行的合并传闻还是引发了市场忧虑,因为据了解砂政府有意让艾芬银行主导合并后的银行集团,而大马银行与当地官员关系又相当密切。
积极一面是,良好的关系也让砂拉越与阿兹曼哈欣可采取友好的商谈,但定价仍是一个问题。
周五闭市时,艾芬银行收报在2.48令吉,市值约为59.5亿令吉;大马银行则挂收在5.03令吉,市值总达166.2亿令吉。
尚有其他选项
另外,也有消息称,砂政府曾考虑通过收购其他银行的股份,其中包括多元重工(DRBHCOM,1619,主板消费股)旗下的Muamalat银行以及来自海外的大马科威特金融公司(Kuwait Finance House)。
Muamalat银行的大股东是多元重工和国库控股,分别持股70%和30%。
而大马科威特金融公司(Kuwait Finance House)早已有意撤离大马市场,预计将在2026年首季完成清盘;上述两项方案均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报道也指,砂政府在收购艾芬银行股权之前,似乎也对安联银行(ABMB,2488,主板金融股)有所留意,因此,如今不确定这些选择是否会被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