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穷人,在中国病不起/杨恕

穷人,在中国病不起,不是一病起不来,而是付不起医药费!

作为中国的女婿,笔者要经常陪老婆回东北的娘家。在人民医院——国家(政府)的医院,目睹太多没有医德的事件。现在和大家谈谈中国人民医院黑暗的一面。



除了付住院费、医药费,病人如果动手术,还要付“台底钱”的红包,这已是公开的秘密。小手术“指定”红包是人民币1000元,大手术至少5000元;连打麻醉针的医护人员也“沾光”不少,红包500元!如果不付呢?就有个农村来的病患,不懂得人民医院的“潜规则”,没有付红包;原来他动了甲状腺炎手术,午餐时间一到,手术还没有完成,医生和护士就离开手术室到外用餐;结果,可怜的病患就得遭罪两个多小时。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如果伤风去人民医院就诊,第一件事就得要你去做化验,包括验尿和血液,这些在我国是不必要的;结果,还没有看到医生,化验费就要你一千多元。还有一个“畸形”的现象,你伤风也好,泄肚子也好,医生不是要你先服药,而是先打点滴。这一次点滴就要花你几个小时,也花去你几百元!

服用进口昂贵药物

第二个“畸形”现象是医生往往要你服用进口昂贵的药物,原来药剂商和医生有一手,给医生极高的回佣。大家要知道,这里是人民医院,政府的医院啊,但是病患还得付医药费!在我国的政府医院的诊疗费仅是1令吉,乐龄人士免费。

人民医院的护士也挺“高贵”,不像我国的政府医院,她们不会为住院病患处理各种杂务,例如倒尿屎、抹身体;对她们来说,那是病人家眷的事,或者由病患请临时工来处理。



农村老人家病重拒绝住院已不是新闻,老人家宁可病死也舍不得花高昂的医药费,为的是准备给儿子娶媳妇留下一笔钱;有些则宁死也要给儿子在城里留下买新房子的首付。穷人因为生病住院,到处举债的事已屡见不鲜。

因为医药费和住院费高昂,衍生出一些社会“病态”事件时有所闻。有位老太太被撞后逃的汽车撞伤,站不起来,有好心人扶她起来,结果,老太太想到没有钱付医药费,违心诬赖是这位好心人撞伤她的,要他付住院费;令人意外的是,后来法院判决老太太胜诉,好心人要付她住院费一万多元。这事件的后遗症是社会上的好心人以后还是“少管闲事”。

所以,我太太一直都说宁可在马来西亚大病一场,绝不能在中国她的娘家小病一次!看来,她的话绝不是空穴来风!

习近平政府目前在大力打击贪腐,也许没有注意到人民医院的腐败。究竟打贪的矛头何时才指向人民医院?救救可怜的穷病患!

反应

 

言论

汶砂经济特区有潜力?/利亮时教授

近日美里国会议员赵俊文与八打灵再也国会议员兼区域策略研究所(CROSS)主席李健聪联合撰文提出这一经济特区概念,并指出汶砂经济特区蕴藏巨大的发展潜力。

两位议员的建议是将瓜拉峇南(砂拉越美里)-瓜拉马来奕(汶莱)走廊(俗称“KB”)打造为充满活力的工业、创新及永续发展中心。

他们表示,汶莱拥有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包括深水码头、现代化国际机场和拟议的跨婆罗洲铁路。美里方面2022年人口增至超过35万人,加上汶莱的44万居民,这个跨境地区其未来发展可期。

还有则是提到汶莱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约为3万3431美元,显示该国的资本储备和高质量人力资源;高级学位持有者的劳动参与率为80%。

两位议员的数据很正确,理念也很好,他们主要希望通过合作,推动砂拉越的经济发展。他们亦提出汶莱的优势,并且合作是可以发展高科技制造业、数字服务和专业研发。

对此,笔者却有一些不同的看法。首先是只有不到80万的人口量,似乎无法让这个特区具备足够的人力的供给。

再来提到汶莱的优势和拥有高质量人力,在数据上是没有错,但实际情形呢?

画饼难充饥

汶莱的工作人口超过半数都是在公务体系任职,他们是否愿意离开公务体系?还有,所谓的高学历人力资源,我们必须看他们是哪方面的专业,如果大部分是非理工或科技类,如何投入高科技业呢?

另外,汶莱的石油工业,请问是掌握在谁的手上?

从人力资源来看,砂邦是否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尤其是高科技的专业人才?砂邦不少人才都在新加坡就业,特区的成立能否吸引他们回流是关键。

特区的宏图大业,如果只是提出一些数据就认为可以成事,似乎太轻忽或没有详加了解整个砂沙汶的整体情况。发展高科技业,拥有土地是无法吸引投资者进入,因为人才方是最主要的关键,如果砂汶都不具备又如何发展呢?

再者是交通问题,汶莱的国际机场能否具备国际功能?汶莱机场是国际机场,但每日的航班并不多,空桥应该不会超过15个,其国际机场的功能性有多大?这是笔者存疑的,因为笔者曾多次到汶莱,发现其机场的繁忙度尚不如我国槟城的国际机场。

还有最后一个关键,汶莱苏丹是否支持此建议,这可是关键中的关键。

画饼无法充饥,建议必须更详尽分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