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纳吉已是巫统的历史/一愚

巫统几位重要人士,为了巫统该如何对待纳吉,公开发表不同看法,这是过去很难想象的。

有人认为纳吉是巫统的负担,有人认为骤然切割太过无情,看来巫统内部为了此事仍会争执良久。巫统向来关门吵架,公开场合大团结,并视为美德。如今党内成员公然发表不同意见,这是巫统成员一时激动的意外之举,抑或巫统文化正在改变,有待观察。



其实,切割或不切割都无济于事,无论成员是否接受,纳吉注定为巫统历史的一部分,关键是巫统成员如何理解、诠释这段过去。依大马人惯性思维,不光彩的事别提就好,时间会解决一切。大马人向来爱提光荣过往,同时回避历史伤痕,这样的集体性格不分种族。

可惜,光彩过往除了虚荣,不会让后人学习什么。国家社会若能集体面对错误、伤痛,彻底探讨来龙去脉,并借此改革,反而是前进的契机。痛苦可能带来成长,快乐却不会,在个人和国家层面,都是一样的。

检讨现行制度缺失

假使国家社会不愿面对领袖无能贪腐的痛苦,只将之视为个人失德,等于是继续放任高官为所欲为。高官掌握官方很大权力,理应承担比现在更多的监督,这是义务。



大马若不彻底铲除产生贪腐的温床,类似的不光彩,可能在未来再次发生,只是那时的手法会更加精微细致,以致外界不容易察觉。纳吉是否涉贪,尚需法庭审理,一般人不宜一口论断。但他和家人持有的巨额财富,显然并非长年从政的官僚所能负担,这一点确实可疑。

与其挞伐个人失德,大马不如检讨现行制度缺失,设立更多监督机制,比如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规范政治献金、确保言论自由等等,以便早日发现,且及时纠正政治人物的错误行为。

对领袖忠诚虽是美德,但万一领袖才德均不足以领导政党和国家,怎么办?成熟的民主国家,早已发展出各自的机制处理这类问题,大马也应找出适合国情的监督机制,这才是釜底抽薪之计。

巫统如何对待纳吉,以及纳吉在巫统的历史定位,那是巫统成员的选择,巫统家务事,确实不劳外界说三道四。然而,如何防止高官以权谋私,以私害公,是国家社会应思考的重大议题,人人都有发言权。

反应

 

要闻

纳吉获准检讨居家服刑附加谕令 总检察署申请上诉准令

(八打灵再也5 日讯)总检察署已针对前首相拿督斯里纳吉获得上诉庭批准司法检讨居家服刑的附加谕令,入禀联邦法院,就上述决定申请上诉准令。

总检察署发文告说,这项上诉准令申请是因为高庭与上诉庭对法律的诠释有所分歧,且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明确的法律解答,有必要通过联邦法院提供法律诠释。

文告说,其次就是联邦宪法下法律的重要性。毕竟,此涉及重要的法律问题,不仅具有重大意义,也涉及公共利益,理应由联邦法院作出裁决。

文告指出,总检察署采取此举措不仅有助于确保此案的公正裁决,更能捍卫宪法和法治的原则,澄清法律的诠释,造福所有相关方。

总检察署是在2月4日,向联邦法院入禀申请通知书,以取得上诉准令。

上诉庭是在今年1月6日,以二比一多数票,批准纳吉的司法检讨上诉申请。随着纳吉获得准令,这意味着此案将发还高庭审讯,而高庭则需聆听纳吉的申请理据。

在上述司法检讨中,纳吉把7造列为答辩方,分别是内政部长、监狱局总监、总检察长、联邦直辖区特赦局、首相署部长(法律及体制改革)、首相署法律事务组主任及大马政府。

另一方面,随着上诉庭批准案件发还高庭审理,今年1月13日在高庭进行的案件管理中,代表大马政府和答辩方出庭的高级联邦律师三苏博哈山表示,会入禀书面申请,要求取得保护令和封口令,以禁止包括媒体在内讨论此案。

纳吉的代表律师丹斯里沙菲依在当天案件管理后,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反对申请封口令和保护令。

他说,承审法官哈雅都阿克玛还未裁定是否批准上述申请。此案将于3月11日再次进行案件管理。

71岁的纳吉于2022年8月23日,因被判挪用SRC国际公司资金罪成,监禁12年及罚款2亿1000万令吉,目前正在加影监狱服刑。

特赦局于去年2月2日宣布,纳吉的刑罚获得减半,即监禁12年减至6年,罚款2亿1000万令吉减至5000万令吉,这也意味着纳吉最快可在2028年8月23日出狱。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