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纳吉最懂赛沙迪和马智礼/黎添华

被誉为“最帅国会议员”的青体部长赛沙迪因社交媒体上的一张半裸照片引起网民议论后,这位“国民老公”不仅撤下了照片,日前更在拒绝评论此事时,促请媒体报道其他更重要的事。这似乎意味着,媒体失责了。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同样来自土团党的教育部长马智礼博士。刚上任不久的他,曾在某场合提出了一连串的政治理念,不料最终焦点却落在“校鞋白转黑”上。尽管媒体也有提及他其他的谈话,但是民众关注的始终是校鞋课题上。



媒体的关注、民众的反应,乃至网民的焦点,或许是两位部长始料不及的,但是,却不能只怪媒体和网民。

首先,当马智礼被选为教育部长时,为了一洗他过浓的回教色彩,希盟宣传团队亮出的就是其“华人血统”“会说简单华语”“优雅的中文名字”这些与他称职与否毫无相关的论述。马智礼甚至还不厌其烦地对媒体展开相关角度的叙述。

当赛沙迪竞选时,为在最快时间内提高知名度,并在选民中鲜明化其形象,其竞选团队何尝不是打出“年轻”“帅气”“国民老公”等包装策略?赛沙迪甚至乐此不彼地做出了许多相应的配合,不为什么,因为他知道选民喜欢。

网友习惯花边新闻



说到这,你或许开始明白了什么。是的,当选民都习惯了在类似的宣传手法下认识他们的代议士后,就算媒体全面报道了有关的讯息,读者不会选择性阅读吗?当网友都习惯了花边角度,尽管媒体报道了严肃的正经事,多少人又会关注?

或许,目前最了解赛沙迪和马智礼心情的,当属前首相拿督斯里纳吉了。当时纳吉在论坛上分享自己的政改看法,然而短短的“藜麦养生”却成了希盟炮轰得乐此不彼的课题,其中马哈迪更在社媒上贴文表示藜麦很贵,自己只吃米饭,借此揶揄纳吉。结果,藜麦课题成了是次论坛的焦点。然而,当时谁曾站出来促请媒体“关注其他课题”?谁曾叫网民检视媒体的提问方式?

其实,两名部长不是单一个案。为在大选吸引年轻选民,该党核心敦马哈迪医生就以93岁之龄,率领丹斯里慕尤丁在内的一众土团党议员也曾玩起了当时最流行的“假人挑战”(Mannequin Challenge),结果不仅夯爆了整个社交媒体,引起的回响和关注率,更远胜他们如今不是圣经的宣言。

当然,我们不排除媒体或许真的失责了,但是,却不一定失焦。毕竟当焦点被惯养成如此口味时,“咎由自取”这四个字不应只让媒体和网民来承担。

看回我们的“国民老公”和“史上华裔色最彩浓郁的教长”事件,两人印证的不仅仅是“怎么样的政治人物,就有怎样的选民”这句话,作为命运共体的各造,我们何尝不是在印证着彼此的共业?

反应

 

要闻

纳吉获准检讨居家服刑附加谕令 总检察署申请上诉准令

(八打灵再也5 日讯)总检察署已针对前首相拿督斯里纳吉获得上诉庭批准司法检讨居家服刑的附加谕令,入禀联邦法院,就上述决定申请上诉准令。

总检察署发文告说,这项上诉准令申请是因为高庭与上诉庭对法律的诠释有所分歧,且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明确的法律解答,有必要通过联邦法院提供法律诠释。

文告说,其次就是联邦宪法下法律的重要性。毕竟,此涉及重要的法律问题,不仅具有重大意义,也涉及公共利益,理应由联邦法院作出裁决。

文告指出,总检察署采取此举措不仅有助于确保此案的公正裁决,更能捍卫宪法和法治的原则,澄清法律的诠释,造福所有相关方。

总检察署是在2月4日,向联邦法院入禀申请通知书,以取得上诉准令。

上诉庭是在今年1月6日,以二比一多数票,批准纳吉的司法检讨上诉申请。随着纳吉获得准令,这意味着此案将发还高庭审讯,而高庭则需聆听纳吉的申请理据。

在上述司法检讨中,纳吉把7造列为答辩方,分别是内政部长、监狱局总监、总检察长、联邦直辖区特赦局、首相署部长(法律及体制改革)、首相署法律事务组主任及大马政府。

另一方面,随着上诉庭批准案件发还高庭审理,今年1月13日在高庭进行的案件管理中,代表大马政府和答辩方出庭的高级联邦律师三苏博哈山表示,会入禀书面申请,要求取得保护令和封口令,以禁止包括媒体在内讨论此案。

纳吉的代表律师丹斯里沙菲依在当天案件管理后,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反对申请封口令和保护令。

他说,承审法官哈雅都阿克玛还未裁定是否批准上述申请。此案将于3月11日再次进行案件管理。

71岁的纳吉于2022年8月23日,因被判挪用SRC国际公司资金罪成,监禁12年及罚款2亿1000万令吉,目前正在加影监狱服刑。

特赦局于去年2月2日宣布,纳吉的刑罚获得减半,即监禁12年减至6年,罚款2亿1000万令吉减至5000万令吉,这也意味着纳吉最快可在2028年8月23日出狱。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