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统考要的是承认,不是承诺/温思拯

承诺是指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即指受要约人同意接受要约的条件从而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然而承认是对事实行为表示确认的意思。无论是承诺或承认统考的课题已经是我们辩论了几十年的课题。

教育部长马智礼博士说承认统考是希盟政府的竞选宣言,所以承认统考的宣言势在必行。



但与此同时,马智礼博士也强调说承认统考前有两大考量。他说出了让独中生进入本地大学外,承认统考必须考量到国语的官方地位和国民团结不受影响。

假如承认统考只为了达成希盟政府的竞选承诺,那实际上承认统考只不过是保护希盟政府“面子”的政治行为。如果因为承认统考会让种族团结受到影响的话,那么在政府承认统考前我们的国民团结岂不是已经受到影响了?

语言是促使一个民族形成的重要因素,也是构成民族的特征之一。所以语言是作为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媒介,使一定范围的人们沟通思想、密切关系、加深感情。因此语言扮演着稳定民族共同体的基本的条件。

多元语言竞争力



国语是重要的但身为华人,华语对我们马来西亚华人而言也一样的重要。因为两种语言皆是奠定我们国家独特多元社会的重要元素,也是让我们国家有多元语言竞争力的条件。

对母语的肯定是深化多元特色的根基。如果我们要享受多元社会带来的利益,那我们岂能忽略语言的重要性呢?如果我们以排除其他语言来巩固国家团结与增加社会的凝聚力,那以剥削其他民族的独特性的团结是弄巧成拙的,那是以我们所提倡的多元导向背道而驰的。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精神等方面遗产的继承和生活等方面宝贵经验的传播,因此笔者认为华社在争取统考认同的斗争里,不是为了政治的好处而争取统考的地位,乃是为了我们的文化与华教精髓的传承而努力。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孙喜亭对教育的定义是“对人的发展的价值限定”。当代著名的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与心理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是“一种文化过程”。假如教育的目的只是单纯的增进知识和技能,培养人们思想品德和增强人的体质活动,那么不管什么媒介的教育都是一致对国家发展利益的指向。

假如我们可以有一个单纯的心看待教育和以一个尊重的心来看待语言,承认统考的课题就可以排除现有的“考量政治”。因为华社要的是承认,不是承诺!承认华教是踏入包容性多元社会的关键跨步,因为那是希盟政府表示接纳和承认华教对马来西亚教育和发展的肯定。那也是希盟政府打造一个全新全民多元大马决心的表态。

(作者为私立大专讲师)

反应

 

要闻

“几时承认统考?” 刘华才请安华正面回应

(吉隆坡27日讯)民政党全国主席拿督刘华才博士促请安华领导的团结政府,正面回应董总主席拿督陈有信的谈话,若政府真要承认统考,应该坦诚公布时间表,让华社知道何时落实。

他表示,安华既然熟读论语,那就应该知道在《论语·颜渊》里有:“民无信不立”,意指国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人如果没有信用,就没有立足之地,十分深刻地说明了诚信的重要性。

刘华才在周一发表的文告中说,不论经商或参政,皆须以诚信为本,绝不能失信。政府是诚信制度的制定者,又是企业诚信和个人诚信的管理者、监督者和裁判者,必须言出必行,即使办不到也应该说明真相、告诉原委。

大选宣言有列明

“在希盟《投希盟、一定能》第15届大选宣言的教育改革中有列明,希盟会继续努力争取承认统考文凭,希盟领袖至少应该然董总和全国独中的领导人知道,所谓的‘继续努力’已经努力到什么地步?保持沉默,只会让华社更加忐忑不安。”

他说,董总的领导是在1月18日向政府提出要求,教育部至今没有给予任何回应。安华自己曾说,华文已是国际语言,各民族都应该学习华语,而学华文最好的地方就是在独中。若能进一步晋升到承认统考,那就更加完美,也算了结华社多年的心愿。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