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维护司法独立的决心/东之盈

前首相拿督斯里纳吉已经被关进加影监狱,证明国盟或国阵为主的政府并没有为了捍卫纳吉的个人利益,而设法阻止司法对纳吉的判决。

巫统作为国阵的主干,没有进行任何政治干预,是值得国人尊敬的。作为首相的拿督斯里依斯迈沙比里却在领导政府对付贪腐创立了个人的形象。他也没有质疑司法权力,也没有干预司法判决,是一位公正不阿的首相。

虽然纳吉被关进监狱让他的支持者大感悲痛,但纳吉尊重判决,也是服膺法治的一位领袖。纳吉作为巫统顾问,没有依赖巫统来维护本身的罪状,巫统也没有挑战司法,结果促成司法获得公正执行法治,实现了大马的民主精神。

无法靠宣誓自证清白

依斯迈沙比里没有因为巫统领袖被判监而干预司法,是值得人民赞扬的,至少他没有撤销巫统领袖所面对的罪状。依斯迈沙比里让巫统领袖自辩,为自己的清白做出辩护,才能体现民主体制。若是真的证明贪赃枉法,那是无法说服法官轻判的。

希望联盟执政时期就发生了一件令希盟感到尴尬的事,那就是撤销林冠英的海底隧道案件。当时的总检察长丹斯里汤米汤姆斯宣布反贪会不针对林冠英的案件做出起诉,无法还林冠英一个清白。丹斯里慕尤丁担任首相时期,当时的总检察长丹斯里依德鲁斯决定重新提控林冠英,而林冠英也因此须面对审讯的煎熬。

纳吉在回教堂发誓,声称自己从不知道本身户头的4200万资金来自SRC国际私人有限公司,但法庭是讲究证据的,因此纳吉是无法靠宗教来宣誓自己的清白。 

法庭是公正的,而法官是主持公道的执法者,因此被起诉者是无法质疑法官的公正态度。但作为廉正的法官,家人是应该避嫌参与政治,并发表本身的政治立场,以免被起诉人冠以不公正的恶名。尤其是法官的丈夫或妻子是相当密切关系者,而不是邻居或亲戚朋友,这会让起诉人对法官产生质疑。

政治人物勿步和珅后尘

作为反对党政治人物针对纳吉被关进监牢感到庆幸,并认为是人民投那一票的胜利。若是这么讲,万一反对党领袖被判有罪,岂不是人民自打嘴巴。由于这回有执政党与反对党领袖被提控,他们的命运还无法被确定,因此对于纳吉的被关进监牢,不能高兴得太早。

从纳吉身陷囹圄之灾,证明了廉正领袖才不会给自己制造麻烦,清朝的和珅已经是一个典型的贪官形象,政治领袖引以为戒,莫踏上和珅的后尘。作为政治人物宁愿清贫如洗,都莫为贪赃枉法而坐牢,但许多政治人物都无法不被金钱所诱惑,最终面对清官老爷都无法脱身。

大马的司法因为纳吉被判入狱而名闻遐迩,那5位法官都被赞为英雄,政治人物应该对他们的威武感到惧怕,还是廉正搞政治比较妥当。

大马处处是黄金,但不是任由政治人物胡乱调动来买奢侈品,大家应该以民为重,才不会辜负人民对他们的期望。 

反应

 

言论

富人再成为被开刀的群体/东之盈

民主行动党主席林冠英建议调高T20豪车路税,以解决免费过路费的问题,而富人再次成为被开刀的群体。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也认为,驾豪华汽车如劳斯莱斯与马赛地的富人不应该享有免过路费,但由于难以鉴定车辆类型,最终政府对此建议也只好作罢。内阁宣布两天50%的降路费,一劳永逸地把问题解决了。

当调高T20豪车路税的建议出现,再次让富人感到不悦,他们再次成为被开刀的群体。只要出现经济上的争端,富人依然成为被关注的目标,以便他们能以“借富济贫”的方式,解决贫富之间的差距。

当T20的路税被提升,可能导致全面或部分调整,其他比较大型的车辆也会随着水涨船高。尤其像CAMRY与高级休闲车也会深受其害,可能成为被列入缴纳更高额路税的牺牲者。

“仇富”导致资金外逃

有些国家因财困而不断向富人开刀,造成资金外逃,确实不是良好的趋势发展。若是太过“仇富”,却也无法增加所失去的税收。

进一步对富人采取征高税收措施,却也无法让经济取得良好的平衡。有些国家决定对富人抽取“海外富人税”,这些国家的富人就会想尽办法避开被征税。

马来西亚显然也对富人须为国家做出贡献有相同的理念,于是对富人享有柴油补贴感到不满,最终富人不再享有与平民同样的补贴。

取消柴油补贴确实为国家节省了几十亿令吉,最终让贫民享有更多的人民援助金。如今经济部正如火如荼地采取取消富人汽油补贴措施,深信今年就可推行。

全民应享免费教育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也曾表示可能削减富人在教育领域所享有的补贴,但马大新青年却认为向富人开刀不公平。他们认为全民应享有免费教育。

若是真的富人在教育领域所享有的补贴被取消,那么这些原本在政府学校接受教育的富人,将会转至国际学校就读,造成政府学校失去更多的优质学生来源。

原本被确认推行的奢侈税,其税率介于5%至10%,所涉及领域包括珠宝、名牌手表和豪华汽车等。这项措施预计每年可以让政府取得约7亿令吉的税收,但最终无法如期开跑,正等待政府另行通知。这些行业正面临艰难时刻,若是继续面对更高奢侈税,显然将会导致旅游业深受打击。

由于政治人物认为富人拥有“富可敌国”的经济能力,因此向他们开刀,必然可让国库增加收入。向富人“借富济贫”并不是罪过,但政府必须有绝对的说服力,让富人更有自觉性,并让他们自愿以及更广泛地从事慈善事业,用慈善的方式回报社会。

其实那些愿意为社会做出反馈的富人,才是令人敬仰的一群,而不是因为是富人就必然会受到他人的敬仰。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