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美债危机迫在眉睫?/陈万诚

近日的市场动荡再次聚焦于美国的国债市场。美国国债持续遭受大规模抛售,令市场警戒。 

10月19日,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冲破5%,短短不到10天飙升超过40个基点,这种速度让人想起过去的金融风暴。

回顾今年以来,7月前的10年期美债表现相对平稳。但在接下来的时间,尤其是9月20日之后,收益率的上升趋势更明显。

此波剧烈波动与美国宏观经济数据超预期,如非农就业和消费零售数据,密不可分。

资金面的供需失衡逐渐成为重要议题。其中,两大关键因素显著影响市场动向:供需的不均衡及对冲基金的可能螺旋解杠杆行为。

美国政府为应对各项政策需求和经济挑战,使得2023年的财政预算赤字达到惊人的1.7万亿美元(约8.14万亿令吉)。这个数字不仅高达23%的增幅,更创下历史新高。

需更多发债平衡预算

这一增幅超越了金融危机时期,甚至超过了冠病疫情前的纪录,让人不禁对美国的财政健康状态感到担忧。

这种快速增加的财政赤字,使得美国政府需要更多发债以平衡预算,从而拉高了美国的公共债务比例。

在债务增加的同时,市场需求似乎并未完全跟上这一供应扩大的脚步。当供应过度而需求又未能满足时,这会对国债的价格产生压力,进而影响到收益率。

其次,对冲基金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其杠杆操作策略在市场变动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但当市场环境变得不利,如国债价格下跌时,这些高杠杆的基金可能面临解杠杆的压力。

当这些基金大规模解杠杆时,其卖出的动作可能形成螺旋下降的趋势,加速国债价格的跌幅。

另一方面,国债需求方面却出现问题。近期的30年期美债拍卖结果不佳,显示市场对中长期美债的需求疲软。

过去长时间以来,美联储、美国银行和外国投资者是主要购买者,但现在他们的购买意愿都显著减弱。

在这种紧张的氛围下,多位美联储官员已出面发表公开言论,试图缓和市场情绪。他们主张当前的情况更多是市场的过度反应,并表示将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

但是,考虑到过去中央银行对危机的应对记录,市场是否会买账仍是未知数。

投资者现在更加关注的是:这次的动荡是否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美债危机,还是仅仅只是市场的一次调整?

反应

 

国际财经

埃里安:美债遭抛售 “暴露市场脆弱”

(纽约11日讯)知名经济学家埃里安表示,坚韧的劳动力市场反映美国正在引领全球经济,而高企的美债收益率给英国等其他国家带来压力。  

12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达到9个月来最高,美债应声下跌,10年期收益率创2023年以来最高。

现为剑桥大学王后学院院长的埃里安表示,“数据证明了两点,第一,美国经济依然稳健;第二,美国的经济依然明显好于其他发达经济体。随着我们继续向前迈进,这种分化将变得非常重要。”

对美国国债的抛售正在蔓延至其他市场。英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美国就业数据公布后延续涨势,随着借贷成本升高,公共财政可能陷入恶性循环。 

埃里安表示,美国引领了这股席卷全球债市的抛售潮,收益率升高暴露出其他国家的软肋。

他补充说,英国这样的国家有国内问题,如果收益率因美国而继续上升,这个问题会被明显放大。他们不能光指责美国了事,必须共同行动。”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