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不自由毋宁死”?/章龙炎
全球2019冠状病毒病确诊病患超过1200万人,死亡人数超过55万人,康复人数约720万人,影响了213个国家与地区。
单单美国,就有超过320万人确诊,死亡人数超过13万人(死亡率约4.0%),康复人数135多万人(康复率约42%)。
强力抗拒戴口罩社距
美国不管是在确诊人数还是死亡人数,都是全球之冠,但是有相当部分美国人,对政府—不管是联邦、州或者地方政府所实施的防疫举措,例如戴口罩及社交距离,却是强力抗拒。
在过去几个星期,美国不少的商店挂上告示牌提醒顾客:戴口罩者免进。还有反封锁示威者认为政府以抗疫为借口推行的封锁措施是钳制人民的自由及反美国的。
与此同时,不少美国人认为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标准作业”是减少病毒传染的负责任作法。
对许多马来西亚人—即即使是那些平常把自由民主人权挂在嘴边的人,可能无法理解反对政府执行的封锁及其他抗疫措施的美国人的行为。
因此,我们自然会把部分抱着“不自由毋宁死”,或认为冒着被冠病感染也不愿意牺牲自由的美国民众,视为自私自利及不负责任。
对这些民众而言,冠病大流行最糟糕的部分也可能最无法恢复的破坏,其实美国民众给予美国的联邦、州以及地方政府很大的权力,以保护他们的健康为名控制他们的生活。而从政府手中夺回控制权是复原工作中最紧迫的组成部分。
他们知道,因为政治人物及其官僚一旦取得权力,会拼死维护。

纽约市民星期四在一家餐厅的户外用餐区就餐,可见大部分都没有戴上口罩。
群体免疫“上上之策”
对他们而言,没有什么东西—包括冠病病毒的危害,比失去自由的损害更大。他们会认同,自然的群体免疫是“上上之策”;等疫苗的出现,也需要时间,即使有疫苗,但疫苗是否安全还是需要更多时间证明。
所谓的群体免疫,指的是人口中很大部分受到某种疾病的感染,但其中许多人康复而对此疾病有免疫力。
病毒因为可借感染的宿主越来越少,一场疫情的爆发最终消退。
有专家预测,在美国3亿3000多万人口中,需要有2亿1000万人(占人口的70%)从冠病感染中康复,疫情就会中断。
要达到这个数目,看来需要至少两年的时间。
从数据来看,美国冠病毒的康复率远比死亡率高。以自由为理由抗衡政府权力及相关势力的美国民众,采取的是“两害相权取其轻”,认为这是个绝对值得付出的代价。
就如何应对冠病肆虐,美国人的多元(有的会被认为是极端的)可能让许多外人感到不可思议。但是美国人200多年来对以宪法为基础,在捍卫个人自由及权利的执着,是美国的“国民性格”的重要部分,往往在其面对巨大挑战的时候尤其突出。
至于这样的“国民性格”能否战胜病毒,同时确保市场经济不受到破坏,只有时间能够证明。
武汉实验室发现新冠状病毒 宿主范围更广
(武汉22日讯)COVID-19爆发至今已5年,疫情为全球带来冲击,最近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专家,在蝙蝠身上发现新的冠状病毒“HKU5-CoV-2”,入侵细胞的途径与COVID-19冠病相同,而且宿主范围更广,目前只在实验室中发现,尚未在人体中检测到。
根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武汉病毒研究所、广州科学院和广州实验室近日在期刊《细胞》(Cell)发表一项新发现指出,研究人员在蝙蝠身上找到全新的冠状病毒,命名为HKU5-CoV-2。
研究报告指出,HKU5-CoV-2含有一种蛋白酶,可以透过与人类和其他哺乳类动物体内的“血管收缩素转化酶2”(ACE2)结合,途径与COVID-19的SARS-CoV-2病毒相同。
报道指出,HKU5-CoV-2在试管模拟进入人类肠道、呼吸道模型的实验中,均显示能让ACE2受到高程度感染。研究显示,新病毒比原始毒株有更强的结合能力,且宿主范围更广。
不过研究人员强调,新病毒的效力明显低于冠病,不应夸大该病毒对人类的风险。新病毒目前只是在实验室中发现,尚未在人体中检测到。
新闻来源:中时新闻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