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职业不分贵贱,却为何非要“贱”?/江振鸿

日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在2019年,我国有39万名,即大约72.1%的考生在考完SPM后,不愿意继续升学。这些17至18岁的少年不愿意继续深造的原因,是因为认为高学历不代表能够获得更好的工作。

一些大马教育文凭(SPM)毕业生受访时更是表示,虽然没有高学历,但他们还是可通过送餐员的工作,每月获取3000至4000令吉所谓的可观收入。

首先,送餐员所谓月收入3000至4000令吉,恐怕是之前我国管控令期间不能堂食的“行情”。而目前防疫措施已大幅度放宽的情况下,还有多少人仍会使用送餐服务呢?

没学历 门槛低 竞争大

我的订餐应用程式,自从去年可以堂食以来,已几乎一年没有启用了。

第二,电召车及送餐员这些都是属于的体力活,一名二十余岁的年轻人,每天也许可以工作16小时以赚取高收入,但是当他年届四十余岁时,是否还有那个体力去工作16小时呢?

没有学历要求的这些行业,更是意味着其门槛非常低,随时得面对新加入的大量竞争者。而其未来的成长及增值空间是有限,因为这些工作并任何无技术可言,意味这些工作并不会随着你工作经验及技术的增长,有所增加。

第三,网红虽然收入不菲,然而,除非你有过人的先天条件例如长相过人,或者有好歌喉,否则不学无术的你,将如何持续推出高素质的作品来吸收或维持流量呢?

第四,就算没兴趣或因故没有机会升学,大可选择一些有升值空间的行业,即日后可掌握一技之长的工作,例如理发、美容、修车、电工、水喉工、厨师、裁缝师等。

这些工作,当处于学徒阶段的起薪也许远不如送餐员,但是一旦掌握相关的手艺后,或自行创业,或成为雇主倚重的头手,前程不可限量。

不升学造成恶性循环

第五,相信许多SPM考生不想要继续升学,是因为大学毕业后难找到理想工作的现象。

但是,如果大家在考完SPM后都不愿意继续升学,只会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加剧了大学生毕业后难找到高薪高价值的工作。因为当一个国家只有不到30%的人拥有高学历(大约72.1%的SPM考生不愿意继续升学),那么国家日后如何能够有更好的发展,或吸引外资,以创造更多高薪高价值的就业机会呢?

所以,虽说职业不分贵贱,但是在有选择的情况下,我们为何不选择“贵”,而非要选择“贱”呢?

反应

 

言论

穿件长裤有问题吗?/江振鸿

马大校园再次闹出服装风波,一名中国留学生控诉,因穿着短裤进入马大图书馆,遭工作人员怒吼及录像,甚至扣留其证件和记录学号,导致他可能将面临被开除的风险。

首先,到目前为止,校方尚未就此事作出回应。

但是如果控诉属实,相关工作人员肯定要被谴责,因为穿着不苻合规则,小事一桩,有关工作人员不让穿着不苻合规则的人士进入相关场所即可,何必弄至录像及扣留证件和记录学号如此“大费周章”呢?

第二,此控诉工作人员态度恶劣的事件,因为源自于服装规则的问题,引起不少人的“带风向”,指责马大的学生着装和仪表指南宗教化,甚至指责当朝政府与在野党竞争保守云云。

仪表礼仪无关宗教

马大图书馆不准穿短裤的规则,20多年前即我于马大求学时代就已存在。那时可没什么绿潮。

而此不准穿短裤的规则,更绝对是符合目前大部分世俗社会的商场或职场及社交仪表礼仪,恐怕与什么宗教保守化是无关的,因为此规则只是要求不准穿短裤,而不是要求戴头巾及罩袍遮脸或黑色长袍这些拥有宗教色彩的服装。

其实,不管喜不喜欢,在职场及商场上,相关的仪表礼仪是很重要的。

一些讲究创意的科技公司,为了激发员工的创意,而制造的无拘束工作环境,包括不限制员工的上班着装,甚至有网民举例的所谓穿睡衣上班,固然令人乐道,然而每逢新产品的发布,或一些记者招待会时,相关公司的高管却也得“乖乖”穿上符合商场仪表礼仪的着装出席。

而在年度晚宴上,这些所谓平时不限制员工上班着装的公司,其员工不也盛装出席,而非穿短裤拖鞋?

我更是不相信,这些所谓平时不限制员工上班着装的公司,其员工出席一些与主要客户会谈的会议时,会穿短裤拖鞋。

最后,我也发现到近年来有越来越多,尤其是华裔年轻人似乎不懂得基本的职场及社交仪表礼仪。

包括有人身穿T恤出席工程及执行阶级的工作应征,更是有人穿短裤拖鞋出席隆重的婚宴,不尊重自己之余,也不尊重场合及主人家。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