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联国吹捧“粮食系统”谁得益?/佐摩

本周举行的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UNFSS),已被包括科学家在内的公民社会及时介入,避免了许多可能的滥权事件。

现在,联合国秘书长必须避免的,是峰会第一推动者剩余的企业议程获得联合国背书。

近年来,粮食挑战的话语已改变。不再是“粮食权利”、“粮食安全”、“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可持续农业”等,而是吹捧“系统”解决方案。这将推进跨国企业影响、利益和营利。

峰会的召集据信是来自联合国秘书长办事处。极少或全无事先咨询总部设在罗马的联合国粮食机构领袖。不过,联合国秘书长很快应对这个明显的“疏忽”,催生了上个月在罗马的筹备委员会。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是由联合国领导的二战后多边体制所创立,以应对粮食挑战。其后,联合国粮食计划署(WFP)和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也在联合国的支持下于罗马创立。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当政时的主权单边主义,加速了此前破坏联合国领导多边主义的倾向。通常由跨国农企和慈善基金资助、表面上“多元利益攸关者”倡议的扩散,也边缘化了联合国领导的多边主义和罗马粮食机构。

至今,峰会程序已抗拒了联合国领导多边主义的跟进行动。确定的是,对联合国体制的边缘化是精巧的,而不是笨拙的。除了罗马三大组织,联合国世界粮食安全委员会(CFS)及其高级专家小组(HLPE)也遭殃。

近年来,粮安委已演化成涉及范围广泛的粮食系统利益攸关者,包括私人企业利益和公民社会。后者包括农民、其他粮食生产商和公民社会利益攸关者的社会运动,很大程度上绕开了峰会程序。

而通过粮食系统峰会,世界经济论坛(WEF)和其他倡议已以联合国的名义呈现。事实上,峰会极少涉及联合国体制领袖,更别说成员国。许多人提及峰会时前面不加“联合国”以否决其合法性,越来越多人叫它“世界经济论坛-粮食系统峰会”。

科学政策存偏见不透明

尤其值得关注的提议是新科学政策界面——“通过延伸峰会科学小组的授权,或通过在模板中建立永久的新小组或协调机制”。

粮食系统峰会科学小组绝大多数由峰会第一推动者遴选的科学家和经济学家。除了边缘化许多其他粮食系统利益攸关者,其偏见也与联合国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对立。

他们的评估几乎不考虑创新对弱势群体的后果。技术创新优先于社会创新,他们并不透明,更别说接受公众问责。

他们自命不凡的科学途径是居高临下的,因此很不可能有效应对牵涉多元利益攸关者、复杂的现代粮食系统挑战。

把科学小组的职权范围延伸到峰会以外,或以其他方式赋予永久性,将背叛峰会支持和加强粮安委、而非破坏粮安委的承诺。粮安委“应是利用包容性参与机制,最终讨论和评估峰会结果的地方”。

这种新团体将直接破坏高级专家小组现有的“角色和职权范围”,即通过粮安委向成员国提供科学指导。

7月,数百名科学家警告,新的科学小组将破坏的不仅是粮食系统治理,还有粮安委会本身。

就像峰会的筹备已排除粮安委,提议科学政策界面也将边缘化高级专家小组、破坏至今最成功的联合国体制改革,即有意义和有生产力地推进包容性多元利益攸关者主义。

2007-2008年粮食价格危机之后,粮安委于2009年改革,以提供“包容性平台,确保对范围广泛的对象的合法性”,并改善各种多元粮食相关政策的一致性。

就像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高级专家小组对其研究评估和工作优先性,广泛和公开咨询利益攸关者。其报告经过大量的同侪审阅,以确保为粮安委对象的需求而服务,保持政策上的相关性,并应对多元视角。

上周,与联合国系统紧密合作的数名重要公民社会领袖警告,峰会结果可能进一步侵蚀联合国的公共支持和合法性,和罗马团体对所须粮食系统改革的指导能力。

这个组合包括联合国食物权问题特别报告员法赫里、他的前任——现任联合国负责赤贫问题的特别报告员德许特、粮安委主席塔纳瓦·天信,和高级专家小组主席科尔。

挽救联国领导多边主义

他们重申了数百名科学家、全球治理专家、公民社会团体、可持续粮食系统国际专家小组(IPES-Food)等各方的关注。最主要的担忧是“其对科学和知识在粮食系统决策中的角色构成的威胁”。

4人注意到从一开始就围绕在粮食系统峰会的争议,向秘书长呼吁:“在峰会前夕,紧急要务是恢复对联合国体制的信心。因此,明确承诺支持和加强高级专家小组和粮安委就非常有价值。”

他们强调:“仍须进行大量工作,以确保高级专家小组和粮安委具备能力,继续在粮食系统科学和政策的界面继续扮演其重要角色。”

在早前的挫折后,联合国秘书长必须捍卫粮安委和高级专家小组代表的进度,以促进有意义的联合国领导多边主义,并与公民社会建立密切关系。

反应

 

国际

特朗普下令美国停止参与联合国人权理事会

(华盛顿5日讯)美国总统特朗普4日签署行政命令,下令美国停止参与联合国人权理事会(U.N. Human Rights Council),并检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也继续暂停对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UNRWA)供应资金。

特朗普在签署上述行政命令时向媒体表示,联合国“确实有强大潜力,基于这点,我们会继续和它合作,但他们必须重整旗鼓”。他表示:“坦白说,联合国管理不善,他们没有做好工作。”

特朗普说:“我们正在处理的许多冲突都应该获得解决,或者我们在解决时应该得到一些帮助。但我们似乎从来没有得到帮助。这应该是联合国的主要职责。”

特朗普表示,他无意削减给联合国的资金,但他也抱怨美国承担的金额高得不成比例。

美国是联合国193个成员国的最大出资国,其金援占联合国核心预算的22%、维和预算的27%,中国则是第二大出资国。联合国表示,美国目前拖欠的款项总额为28亿美元(约124亿令吉),其中15亿美元为常规预算。

有外媒指出,特朗普当天签署的命令主要是象征性质,与他在第一任期内的政策相符。特朗普在第一个任期内的2018年,就在3年理事国期间中途退出了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理由是这个有47国参与的机构对以色列“长期存在偏见”,且缺乏改革。拜登执政期间,美国重新加入,在2022至2024年间担任理事会成员,但目前已非成员国。

审查反美组织或公约

特朗普当天还要求国务卿卢比奥审查国际组织、公约或条约是否“促进激进意识或反美情绪”。他特别指定应首先审查教科文组织,此前华府曾指控该机构对以色列存在偏见。

美国和以色列2017年就已宣布退出教科文组织,理由是该机构对以色列不公。教科文组织在2011年将巴勒斯坦纳入正式成员后,美国就已停止资助教科文组织。

特朗普当天也签署行政命令,将继续暂停为近东救济工程处出资。该机构是为加沙地带、约旦河西岸、叙利亚、黎巴嫩和约旦的数百万名巴勒斯坦人提供援助、医疗和教育服务。

美国原为近东救济工程处最大的资助者,每年金援3亿至4亿(约13亿至18亿令吉)美元。但前总统拜登在2024年1月暂停向该机构出资,因为以色列指控该机构员工参与了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对以色列的突袭行动。之后联合国称,已将9名涉嫌参与突袭的员工解雇。随后,美国国会正式决定暂停对该机构的捐助,期限至2025年3月。特朗普签署的行政命令则将暂停捐助期继续延长。

当天适逢以色列总理内坦亚胡访问白宫与特朗普会晤。内坦亚胡长期批评近东救济工程处,指责该机构煽动反以色列情绪,称该组织员工“涉及恐怖活动”。

近东救济工程处署长拉扎里尼(Philippe Lazzarini)上周曾表示,该机构遭到“激烈的假讯息攻击”,这些假讯息试图“将近东救济工程处描述为恐怖组织”。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