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英美关系,表里不一/黄英豪博士

美国总统特朗普携家眷浩浩荡荡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表面上声势浩大,排场十足,其实内里各怀鬼胎。

凤凰卫视资深时事评论员杜平先生6月3日在他主持的节目《总编辑时间》,更是毫不客气的把特朗普此行的契机形容为“趁人之危”。



英国公投3年过去了,“脱欧”遥遥无期,特朗普更是“混水摸鱼”,为了美国自身的利益不禁干涉英国内政,对英国力荐前任伦敦市长约翰逊为首相接班人。更唆使让独立党领袖法拉奇成为英方的“脱欧”谈判代表,再谈不拢,一拍两散,走人。

“国事访问”巧妙安排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法广)RFI重提2018年7月特朗普首次到访英国,因为当时的反对声浪此起彼落不得要领,特朗普主动要求把“国事访问”降级为“工作访问”。而且两天的行程都避开伦敦,不在白金汉宫。那个时候,特蕾莎·梅显得特别殷勤,她还是特朗普上任以后首位到访白宫的外国领导人。当时的如意算盘是,一手捉住美国这个亲密战友,另一手挟着欧盟谈判。

然而,时移境迁世事难料,转眼一年,特蕾莎·梅因为“脱欧”谈判不力,在残酷的英国国会里被折腾到遍体鳞伤,哽咽辞去。此次接待完特朗普,将于6月7日卸下保守党党魁一职,为选出新首相铺路。



特朗普在这个时侯出现绝非巧合但也是天时,巧妙的安排在6月3日到6月5日,而75年前的6月6日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诺曼底战役代号“霸王行动”是近代史上一场悲壮的战事,双方人马各损兵折将十几万,耗时将近3个月。由英美领头的联军登陆诺曼底海岸取得重要胜利,对结束法西斯统治、维护世界和平意义重大。

特朗普的“国事访问”安排在这个时间点,与其说是赶在特蕾莎·梅离职之前,倒不如说是后者拖到特总到访才离去。更重要的就是,英国人对特朗普为人和谈判手段的批评声越来越大。

反特声浪越来越大

英国反对党领袖科尔宾一早就说好抵制特朗普,不出席国宴,甚至刻意参加特拉法加广场的反特朗普集会并发表讲话。此君对特蕾莎·梅黯然下台起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以工党党魁的身分,在很多关键时刻对特雷莎·梅的提案落井下石,结果搞到“脱欧”程序一波三折。而他的私心路人皆见,是要推翻保守党政府,迫使全国大选让劳工党上台,然后他顺理成章的封相。

有更甚者,英女王的孙媳妇梅根与特朗普有过节,曾经是一名演员的她于2016年特朗普还没当上美国总统之前,在一个电视节目把特朗普的性格形容为“对女性有歧视和偏见”(misogynistic)和“喜欢引起人们对立和争纷”(divisive)。而特朗普也不甘示弱,报以“梅根讨人厌”(nasty),结果就是梅根以“坐月子”(她刚于5月6日为哈里王子诞下麟儿)为理由,缺席一切特朗普到访活动。

此次“国事访问”主办单位用心良苦,特意夹带“胜利75周年”这个宏伟的历史记忆,希望借此冲淡一切不利和负面影响。

不过呢,这一次特朗普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本性难移,一抵达就发飙,矛头直指伦敦市长萨迪克·汗,发推特说他是个“冷漠的输家”,回应萨迪克呼吁政府无需给特朗普红地毯接待。萨兄可不是省油的灯,去年特朗普首次到访英国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此仁兄“厥功至伟”。

去年伦敦6月3日遭恐袭7死48伤,萨迪克甫上任刚满一年,特朗普越洋发推特批评萨迪克竟然还胆敢要伦敦市民“切莫恐慌”奚落一番。萨迪克就地反击呛声道,英国不该给特朗普面子,因为“他的政策有违我们的立场”,顿时一呼百应,结果造成特朗普去年被迫把“国事访问”主动要求降级为“工作访问”,两人从此结怨。一般相信,因为萨迪克是第三代巴基斯坦移民,隶属逊尼派回教徒,而特朗普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人。

重大课题难达共识

综合以上观察,再加上特朗普与特蕾莎·梅会面后召开的联合记者会,双方肢体语言告诉我们,在许多重要课题,两国都未能达成共识。首先两人对特朗普耿耿于怀的华为5G课题避而不谈,当记者询问时,他们也是避重就轻的略过。

对贸易谈判,有记者追问是否连英国人最关心的国家医保也能拿来当谈判筹码,特朗普毫不犹疑的脱口而出“天底下所有的事物都可以放在谈判桌上”,吓得特蕾莎·梅马上补充谈判的过程就是要决定“把什么放到谈判桌上”。

表面上,英国是给足了特朗普面子,但私底下英国人给“脱欧”吓破胆,神魂未定,绝对不敢跟着特朗普疯狂起舞。

最后,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何许人?还见过不少世面,此时此刻大不列颠帝国今非昔比,特朗普得罪不起,但也不想和他同流合污,有辱天威。

反应

 

国际

美国国际开发署传大裁员 上万名员工只留294人

(华盛顿7日讯)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成为特朗普政府首波整顿机构,4名消息人士透露,美国国际开发署在全球各地拥有的逾1万名员工,将被砍至294人,包括非洲办公室12人、亚洲办公室8人。

外媒报道,特朗普上任后,科技富豪马斯克带领的政府效率部挥出整肃联邦部门大刀,第一个目标锁定美国国际开发署。特朗普政府本周已经宣布,要求USAID全球各地雇员进入行政休假状态,召回派驻海外的数千名人力。知情人士6日透露,部分职员已经收到解职通知。

USAID前署长艾伍德(Brian Atwood)直言,这真的太过分,大规模解雇会毁掉美国国际开发署,让世界上数以万计的人失去援助无法生存。

报道指,政府裁撤USAID是要将其併入国务院旗下,国务卿卢比欧(Marco Rubio)已被特朗普任命为USAID代理署长。

美国国际开发署1961年设立,是援助机构。中央社报道,2023会计年度发放总额达437.9亿美元,最大外援对象为乌克兰(约170亿美元)。

依据美国国会研究处(CRS),USAID在全球拥有1万多名员工,其中三分之二在美国境外。

新闻来源:ETtoday新闻云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