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蓝领化的中国/潘政麟

白领是社会对企业中不需做大量体力劳动的工作人员的通称;蓝领则是从事体力劳动工人的通称。

一般上白领有较高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有稳定收入、从事脑力劳动的职员,工作时多穿白色衬衫;蓝领劳动时一般穿蓝色工作服。

在亚洲社会,人们一般上鼓励从事白领工作;而非蓝领工作。

这也导致了亚洲社会普遍相对严苛的考试和教育制度,只为让孩子们在未来能够从事白领工作,例如医生、律师、工程师等。

然而如今中国却是在“开倒退车”,掀起了一阵工作的蓝领化。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有着15亿人口,且中国平均受教育的程度领先全世界。这就导致了中国不缺乏高端劳动人口(即受教育高的劳动人口)。

例如程式员,许多人都会觉得如今接近铁饭碗的工作(随着疫情的爆发,人们对于软件的需求持续增高,这促使了程式员的受欢迎)。

然而在中国,纵然程式员的薪水极高,但工作强度却是极高,时常加班到凌晨。

过往许多人都是抱着辛苦2年的心态进入互联网大厂,希望快速累积财富之后退休。

疫情的爆发让人们对于阶级跨越/阶级向上流动的前景变得黯淡。

中国实施了3年的严格“冠病清零”政策,使许多人忍受长时间的封控和裁员,而且意识到辛勤工作并不能换来对未来的掌控。

在中国经济放缓的情况下,人们求职变得异常困难。供大于需促使中国出现了许多工作时间长但薪水低的岗位,以及极容易遇到专横及不讲理的上司。

“躺平”去白领化

为了摆脱上述困境,中国年轻人发展出了两个思想,一个是“躺平”,另一个则是去白领化。

有许多人厌倦了白领虽薪资高但工作强度大的工作,进而选择辞掉压力大、地位高的白领工作,选择去干体力活(即蓝领工作)。

虽然这个趋势的规模难以衡量,但社交媒体上(例如小红书),“#我的体力活初体验”标签的浏览量已超过2800万。

许多人承认辞职需要作出牺牲,例如需要大幅削减日常开支。但让他们觉得值得的是摆脱了以前工作带来的心力憔悴。

例如有个此前是室内设计师的女士,转行做宠物照料人员就表示她宁愿照料不合作的狗导致的体力消耗,而不要费力地去弄那些不由她选择的设计任务带来的精神损害。

寻找轻体力劳动

当中有许多人表示,他们正在寻找的是轻体力劳动,而不是像建筑工地或工厂工作那样的高强度劳动。

中国经济如今正在经历放缓。许多企业都陆续开启裁员潮,更别说要招聘新的岗位了。

中国每年有2000万人从大学毕业。为了解决劳动力的过剩问题,从前中国官方吹捧白领工作的美好,希望让许多年轻人能够努力读书找到好工作。然而如今时过境迁,经济不景气,转而宣传蓝领工作的美好。

不否认亚洲社会普遍对白领工作追求。疫情加速了大环境的转变,如今正在经历经济上的不景气。

亚洲整体社会相对于西方社会都来得竞争,平均受教育程度高之外,人口也众多。

中国目前正在经历阵痛期,年轻人也开始蓝领化,或许未来亚洲其他国家也会开始陆陆续续蓝领化。

反应

 

财经新闻

【独家】年入可达50万·抢手蓝领工 冷气清洗业收入高

独家报道:陈美玲

(吉隆坡14日讯)现今冷气机已从奢侈品进阶至必需品,并衍生出高达1.5兆令吉的全球冷气机销售、安装、维护与清洗服务市场规模,彰显洗护需求殷切。

至于在大马,一名冷气机清洗工的年收入甚至可接近50万令吉,这被视为一门收入可观、利润丰厚的行业,为此就业市场对“洗冷气机”这职业不再抗拒,反观越来越多人乐意从事这份蓝领工作。

纵使收入高且入行门槛低,但入行前要谨慎,因我国有立法规定,从事安装与维护冷气机的技工需考核两项官方认证方可执业,否则会遭取缔。

基于行业涉足人士日益增多,市场开始“浑浊”,有者的专业资格受质疑。根据《南洋商报》探悉,国内有多达50%冷气机技工,是未获得资格认证下在市场提供服务。

无证冷气机技工将面临一系列的严重后果,不只被罚款,甚至会被判坐牢……

冷气技工需2认证

大马冷气机清洗工并非要当就能当,它需考核并获取两项官方认证,即天然资源及环境永续部发出的维修技术计划认证(CSTP),以及大马建筑工业发展局(CIDB)发出的专业技工认证(SKK)。

简单来说,有专业技工认证才能安装和维护冷气机机组,有维修技术计划认证则能处理制冷剂。

若一名冷气机清洗工未获得维修技术计划认证,将在1974年环境素质法令(1999年、2004年修正)下被对付,任何人未经正式培训并获得环境部认证的资格,是不能处理对环境产生破坏的制冷设备或制冷剂。

无证冷气机技工会面临一系列的严重后果,包括被禁止安装和维修冷气机、遭执法单位开出罚单、被列入政府或私营项目黑名单,甚至无法购买冷媒等相关商品。

在1974年环境素质法令第41条文下,违例者可被罚款不超过1万令吉、监禁不超过两年或两者兼施。

另外,在1994年职业安全与健康法令下,从2016年6月1日起,所有冷气机安装员在获准进入建筑工地工作前,需获得大马建筑工业发展局发出的专业技工认证,违规者将面临最高5000令吉罚款。

马来西亚空调及冷藏协会(MACRA)也向《南洋商报》确认,冷气机清洗工需有资格认证,才能提供服务。

市场逾7万冷气技工
仅3万多人注册

大马空调及冷藏协会署理主席颜琸书说,目前市场上有超过7万名冷气机技工,然而在环境部的记录里,只有3万多人在维修技术计划认证下注册,尚有约50%未获得认证。

根据大马建筑工业发展局提供的数据,该局从2019年至2024年10月,在全国为青年提供冷气技能培训活动,至今只有1577名青年获得专业技工认证。

虽然冷气机技工需要认证已非新鲜事,但仍有许多消费者不知情,有者则认为有无认证并不重要,只要达到清洗冷气机的目的即可。

无论如何,颜琸书指该协会有义务提高消费者的认知,并教育他们寻找有认证技工的重要性,以确保获得有保障的服务。

师徒制不合时宜

国内的冷气机清洗技术向来奉行“师徒制”,由头手教新手,通过不断尝试来优化技术和累积经验。

本报访问一些在清洗冷气机行业几十年的技工,他们知道政府出台认证,却没有取证的意愿,因认为无证并不影响服务水准,他们一样有处理冷气机组的知识,也明白不同机种采用不同方案,同样以负责任的态度提供服务。

虽说无证冷气机清洗技工也能掌握纯熟技术,凭经验解决问题,然而大马空调及冷藏协会认为,缺乏正规的行业培训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安全危机。在问题产生时,若缺乏相关知识,就很难追踪和找出问题源头,甚至难以制定合适的解决方案。

处理不当减冷气机寿命

比如市面上仍有不少旧款冷气机组,它所需要的冷媒必须按照特定比例来混合两种不同的制冷剂,这些知识需要透过培训来学习,处理不当则会降低冷气机性能,甚至缩短它的寿命。

此外,冷气机的冷媒需以专业和环保方式处理,减少排放能破坏臭氧层的物质,政府需履行《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的国际义务,“师徒制”被认为无法完整传授如何妥善处理冷媒知识,环境部因此出台维修技术计划认证。

该协会解释道,强调无证冷气技工需获取认证,并非要砸当事人饭碗,而是因为如今的行业发展,靠手艺无法走得长远,必须靠规范训练和不断更新的知识才能持续职业生涯。

长远而言,获取专业认证能维护服务水准,有利于制冷行业发展,对消费者也有保障。

由于当局采取鼓励态度,支持无证冷气机技工接受培训计划,从而考取认证,至今才未有严厉执法。

仅20%住宅冷气机定期清洗

在炎热的大马,国内住宅的冷气机渗透率高达80%,但只有约20%有定期清洗,凸显洗冷气机的市场尚有很大发展空间。

大马空调及冷藏协会主席陈振华说,全球冷气机销售、维护与清洗服务市场规模达3300亿美元(约1.47兆令吉),前景极好。

至于我国的工商领域,冷气机渗透率已达100%,由于办公楼或购物商场需要凉爽环境来运营,因此都有定期维护和清洗冷气机,一些大型企业甚至设有内部单位,负责维护和清洗冷气系统。

陈振华坦言,仅20%住宅冷气机有定期清洗,有些甚至不曾清洗,很多人认为购买冷气机并不贵,坏了买过便是。

不清洗更耗电

“他们都忽略了定期清洗不仅能延长冷气机的寿命,还能省电和减少碳排放,若未定期清洗,每年电费会增加5%。”

另外,清洗冷气机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在工商领域投标争取项目不只面对同行竞争,还会被商家压价。

陈振华说,清洗冷气机行业向来没有划一的收费制,所以消费者会发现同一项服务的差价。

这也是他任内有意推行的计划之一,即依据不同地区制定统一的洗冷气机服务收费。

收入比白领行业高

若日均清洗10台1马力挂壁式冷气机,一个月工作26天可进账近4万令吉,年收入更是近50万令吉,收入比许多白领行业要高!

有冷气机清洗工表示,每天清洗的数量并不固定,有时一家工厂有10至15台冷气机需清洗,就会用上一天时间;有时一天得去3个不同地点服务。

大马有完善制冷教育

另外,颜琸书说,大马的制冷教育系统很完善,多家院校分别提供长短期课程,为国家栽培专才,如技职教育与培训、大马建筑工业发展局、大马环境研究院(EiMAS)、社区学院、翁姑奥马技术学院等,都有相关课程。

“我国的制冷技术水平很高,在国际获得认可。”

在2017年,大马在阿布扎比举办的世界技能大赛冷气机与制冷类别中取得第4名,这被视为我国制冷领域的重要成就,体现国家的技职培训和技术竞争能力达到国际水平。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