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蚊型脚车的幻想曲/郭碧融

2年前,女司机沈可婷于凌晨3时开车行驶在新山内环公路时,突然撞上一群少年蚊型脚车骑士,导致8人去世。

该案件并无随着新山推事庭的判决而悄然落幕,反之在沈可婷获无罪释放后掀起激烈的争议。有者认为法庭的判决公正,并认为少年的父母应该负起最大责任;有者就批评判决不公平,因为撞死人是一个错误的行为。



每个人都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所以难免会对法庭的判决持有主观的看法,甚至发出情绪化的言论。遗憾的是,一些政治人物也闻风起舞,不仅没有理性探讨问题的根源,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反而发表似是而非的言论,企图混淆视听,让人无法不去揣测他们背后的动机。

国阵兼巫统主席拿督斯里阿末扎希博士就站出来炮轰法庭的判决,指司法在希盟政府及总检察长汤米汤姆斯的监管下正遭到腐蚀,涉案者均被轻易释放。

质疑司法公正性

阿末扎希是在丹绒比艾国会选区的竞选活动上说出这番言论,难免会令人觉得他为了拉倒希盟的候选人,不惜发表煽动民心的言论,以激发人民不满希盟的情绪。但,这种攻击法庭的言论将导致人民质疑司法的公正性,动摇人民对司法的信任。



此外,一些领袖对飚蚊型脚车的活动持有特别“宽容”的态度。即使马路上的蚊型脚车危及民众的安全,更会造成生命的消逝。但,有关领袖不仅没有谴责蚊型脚车骑士,还想方设法协助他们完成“梦想”。

回教福利及宣教组织吉兰丹分会的秘书慕扎哈玛达就表示,政府不必禁蚊型脚车,反之,应该准备脚车道或专属的骑车空间予那些喜欢骑蚊型脚车的人。

青年及体育部长赛沙迪也力挺蚊型脚车活动,并指我国有些知名脚车运动员也是从蚊型脚车活动“出身”。赛沙迪其实应该仔细说明,这些脚车好手所历经的艰辛训练,以免蚊型脚车的爱好者以为本身可以“轻易”地成为脚车运动员。

即使慕扎哈玛达及赛沙迪的言论出于一片善意,以期将蚊型脚车的爱好者引向正确的轨道上。但,若未曾深入探究未成年者飚蚊型脚车的原因,所提出的想法并无助于改善问题,反之会让涉及的未成年者误以为本身的行为正确,于是继续在马路上奔驰。

青体部理应严正看待这种会危及生命的活动,探讨蚊型脚车的爱好者是否真的对脚车运动感兴趣,或纯粹因受到同伴的影响而在马路上飙蚊型脚车?未成年者是否因心理问题而透过飚蚊型脚车来宣泄情感?是否因为政府没有为未成年者提供足够的活动设施,以致他们唯有以蚊型脚车填满空闲时间?

政府应该通过教育来让未成年的蚊型脚车爱好者懂得分辨是非黑白,判断应该或不应该做的事情,如此方能协助他们成长及确定志向。如果一味认为有关的未成年者的梦想均是成为一名脚车运动员,那未免过于简化问题,恐怕所投入的心力及资源最后落得一场空。

反应

 

言论

梦想之车不是说要就要/郭碧融

据《阳光日报》的报道,一名进口车销售员旺法里斯在脸书帖文透露,一名Z世代客户月入1700令吉,却渴望购买一辆市价达16万3000令吉的本田FL1车型,并要求高达6万3000令吉的折扣。

旺法里斯向客户表明他无法将汽车价格打折至10万令吉后,该客户指他失去了一个赚钱的机会,更不会推荐朋友向他买车。

其实,这还不是最离谱的个案,更早之前,也有一名汽车销售员乌马在社媒发布一则帖文,讲述一名年轻人月入3000令吉,却想要购买一辆价值约31万2000令吉的二手马赛地豪车。

乌马表示,他有向该名年轻人推荐符合对方预算的其他车款,但是对方一直坚持要购买本身无法负担的汽车,比如本田DC5。

无可否认,我国的公共交通系统欠佳,包括衔接不完善、不准时等,不像新加坡、日本、澳洲等国家的人民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依赖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所以对我国人民而言,汽车是一种必需品,却也导致塞车成为人民的梦魇,尤其是在都市或热门景区内。

买车容易养车难

只要年轻人拥有一份工作、收入稳定,为了方便通勤,买车原本就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但上述两个个案主角的行为却令人摇头,因为他们没有那么大的头,却要戴那么大的帽。

汽车不是一种只需要缴付头款和贷款就无需额外开销的物品,很多年轻人不知道的是买车容易养车难,包括日益上涨的油费、每年必须缴交的路税及保险费,而且越昂贵的车的费用会越高。

汽车也需要定时送厂维修,万一零件坏的话需要更换,动辄就是3至4位数的费用,若是豪车,分分钟需要花费超过5000令吉,比一般打工仔月薪还高。

不过,很多年轻人只觉驾驶进口车或豪车上路很威风,可以引来他人羡慕的眼光,他们没有预料到的是,届时负担不起怎么办?

一名名为依德扎的男子早前就在脸书帖文表示,其朋友月入6000令吉,不听朋友的规劝执意购买Alphard豪华休旅车,之后却发现自己供不起,结果哭着要求朋友借他8500令吉,以偿还拖欠6个月的车贷。

年轻人向往奢饰品的心态多少与近几年社交媒体刮起的炫富风潮有关,尤其在网络时代下长大的Z世代,肯定会看到朋友、网红、名人等群体,在社媒上晒名牌手表、包包、豪车、豪宅等,久而久之难免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认为自己也必须拥有奢华品,才能获得他人的关注与流量。

从小教导消费观

现实中,有些人并非真正拥有奢华品,而是与他人合租来拍照放上社媒,刻意将自己扮成“伪名媛”、“假富少”钓金龟婿或寻富家女,以通过结婚达到富有之路。所以,年轻人看到的只是虚假表象,却信以为真而将炫富视为人生目标。

回归到问题本质,就是家庭和学校都必须从小教导孩子正确的消费观,同时将财务管理纳入学校课程里,以让年轻人掌握相关知识,免得因盲目追求奢华生活,还不了贷款而跌进破产深渊里。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