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行动党仅能纸上谈兵/洪东水

最近民主行动党似乎在尝试推行党的政治新方向,但看来都碰壁,以失败告终。行动党领袖推崇不少政治理念,但似乎都触及马来人的神经,最终仅能纸上谈兵。

陆兆福到处“灭火”

他们所推崇的政治思维不成气候,最终草率了事,还须主帅陆兆福不断出来灭火。陆兆福成功灭火,巫统与马来人深信行动党没有干涉回教徒事务的企图,最终陆兆福被确认是中庸的行动党领袖。

由于行动党领袖热衷推崇许多政治新思维,其领袖如林吉祥和倪可汉所涉及的言论,都无法让行动党获得马来社会的垂青,而是遭受反弹。

行动党最近热衷讨论华人可当首相课题及审查回教法委会清一色回教徒,促纳入非回教徒专家,引起热议。

行动党从推行“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精神面对压力后,再继续展现新政治思想,似乎为塑造新马来西亚政治动向而努力,但都面对巫统与巫青团的强烈反击,草草收场。

由于倪可汉面对四面八方的抨击,最终还是在国会向马来社会道歉,可见任何企图干涉回教徒事务是无法得逞的。

最近行动党领袖所触及的课题,都让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感到相当尴尬,显得他无法阻止行动党领袖发表敏感性的课题。

所幸行动党秘书长能够第一时间出来否认行动党领袖们的不确实言论。

巫统最高理事拿督莫哈末弗亚甚至赞扬陆兆福具有高度敏感性,始终没有让课题恶化,而波及团结政府。

难突出政治形象

虽然团结政府显得相当稳固,但一旦敏感课题被掀起成为种族与宗教课题,将导致国盟利用这些课题煽动马来人,最终损害团结政府。

虽然行动党想向华社表达本身当家又当权,但一旦触及种族与宗教课题,最终行动党还是吃不了,兜着走。在大马这样敏感的过度,行动党是完全无法逞英雄。

巫统与巫青团对行动党领袖的言行举止相当关注,行动党想实践超越种族与宗教思想的政治理念,时刻都在他们的监视中,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他们就会把行动党领袖骂得狗血淋头,这样才能显得出他们是捍卫马来权益的政党。

虽然行动党领袖的观点让巫统与巫青团有机会发挥其捍卫马来人的本色,但行动党在马来群体中的形象依然被视为被排斥的华基政党。

行动党依然无法突出自己的政治形象,任何捍卫非回教徒或非马来人的权益犹如蜻蜓点水,最终没有展现任何政治效果。 

反应

 

言论

过着凄凉新年的老人/洪东水

许多人都拥有养儿防老的观念,认为养儿防老方知父母恩。但如今的年代,年轻人对父母恩不再重视,只对自己的前程更加关注。

许多华裔年轻人除了通晓多种语文,更拥有一技之长,于是远赴外国谋生。既然孩子拥有创造事业的决心,父母也不会阻扰,最终孩子们纷纷为了开拓事业,离开了有养育之恩的父母。

这些拥有创造财富雄心的年轻人,认为在马来西亚没有他们开拓市场的机会,于是向外国发展,以寻求更佳的谋生机会,为自己寻觅更优质的生活。

有些年轻人在外国似乎受到重视,捞得风生水起,这让自己的父母相当告慰。自己的孩子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父母只有给予祝福。孩子不断把赚到的财富寄给老远的父母,也让父母感到开心与安慰。

有些孩子念及父母恩情,悠悠赤子心,浓浓故乡情,新年期间回乡探望父母,以便能一年回乡一次,重温家庭的温馨。孩子离开家园太久,父母一向来喜欢与友聚会,过着欢欢喜喜的日子。对孩子回返家园,却失去了往日的热情,让孩子觉得父母似乎对他们很冷淡。

长期疏远 产生隔阂

父母感觉孩子回来只是短暂的探访,朋友的激情绝对不可被冷落,于是时常不在家。父母为了各别的精彩生活,不愿意留下来陪伴孩子,可见远离家乡的年轻人还须面对这样尴尬的局面,觉得父母似乎与自己变得很陌生,根本不像一家人。由于长期的疏远,让两代人产生了隔阂,这是现代人的悲哀。

这些不愿意跟随孩子远赴外国定居的华裔老人,就是对外国生活有恐惧感,也离开不了熟悉的环境与亲戚朋友。若是孩子愿意趁着农历新年返乡与父母共度美好时光,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有些父母懂得珍惜,有些父母视孩子如陌生人,心中只有与友同欢共乐的画面,而忘记了回乡探望父母的孩子。

现在越来越多的华裔家庭老龄化,新春佳节也只剩下一双或一个老年人。年轻的一代远赴外国,也没有回乡与父母共度佳节。

有些推说工作忙,有些说买不到飞机票,于是让期盼与孩子共度佳节的父母大失所望,只好过着凄凉的农历新年。

所以“少年夫妻老来伴,携手相看两不厌”,养儿防老仅是无法预告的说辞,有老伴的陪伴才是最重要的,老人还是必须接受现实。

最凄凉的莫过于在老人院过农历新年的老人,这些老人“无依无靠”,似乎没有孩子接他们回家过年,还是他们都因为孑然一身,只能孤独留在老人院过新年。一年一度的农历新年也无法与家人同欢共乐,看来只有在老人院孤独终生,过着凄凉的晚年。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