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行动党执政期的英沙主义/林恩霆

第15届全国大选将近,作为上一届大选胜出的希盟,在敦马哈迪医生领导之下,执政22个月;也因为如此,希盟在这一次大选中,对选民提出诉求是:仅仅执政22个月不够,希望选民再给他们多一次的机会。

22个月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的确无法施展抱负,但一个政府的执政态度和诚意,却可以在22个月内感受得到。

行动党内分成两大派系,即英沙派和华沙派,但熟悉行动党政治的人都知道,目前行动党的权力中枢掌握在“英沙派”手中,领导火箭政治路线。

何谓华沙派和英沙派?

“华沙派”顾名思义就是所谓倾向华人权益的派系,字义上是“华人沙文主义派”,这是敌对者为他们冠上的贬义标签,行动党的“华沙派”通常是受华文教育,比较关注华教和华人权益,如酝酿退党的刘天球。

而“英沙派”,则泛指党内英文教育背景者,他们或许不通晓中文,也刻意淡化本身的华人色彩。所谓的“英沙”,可以是“英文沙文主义”,也可以是“精英沙文主义”者。

英沙派与华社有隔阂

简单来说,“英沙派”和华社有语文和文化的隔阂,也缺乏情感上的感同身受,选择牺牲华裔权益操作下高举马来西亚人主义,而这些领袖以林吉祥、林冠英为佼佼者;之后更引进了陆兆福、潘俭伟、刘镇东、倪可敏、张念群、杨巧双、杨美盈等。

2018年希盟执政,“英沙派”的成员一一出任正副部长,行动党内出现“华沙做工”和“英沙做官”的论调。行动党成为执政党之后,明显改变其路线,刻意地淡化它的华人色彩,进而讨好马来社会。

这可从他们执政22个月的言论中可看出端倪,比如林吉祥的“承认统考需照顾马来人感受”,林冠英的“不把自己视为华人财长论”,倪可敏的“华人听到土著大会就反对”及“华人也很种族主化,回家照照镜子”,刘镇东的“照顾好马来中下阶层政权就稳”,潘俭伟叹“华人对爪夷文课题没了解就反抗,就像天要塌下来”等等,显见他们在执政上活脱脱地展现“英沙派”的执政理念。

以权力官威打压异己

不仅如此,英沙派为爪夷文护航,以及大砍拉曼拨款,处处以权力和官威打压异己,显见他们对捍卫华人教育事业不敏感。在希盟政府不签署《消除一切形式的种族歧视国际公约》(ICERD)之后,林吉祥却用过去揶揄国阵的那一套来解释,那就是不希望引发五一三事件。

董教总领导与教育部长秘书做好预约,约见部长马智礼,在候客室苦等一小时半,始终未见到部长本尊;与副部长张念群开会讨论爪夷文课题,却被要求没收手机及对外封口,这是对华教人士的怠慢。

最讽刺的是,陆兆福为敦马拿麦克风怒骂董总是种族主义组织,换做是马华部长如斯作为,早已五雷轰顶,被指卖华了。

因此,与其说22个月不够时间执行政策,哀求华社再给希盟多一次机会,不如希盟及行动党先承诺放弃“英沙主义”的执政理念,毕竟希盟和行动党的基本盘都来自非马来人,尤其是华裔选民。

行动党该检讨自身的“英沙主义”是否是华人想要的,华人选择行动党,并非要挨行动党成功入主布城后的声声教训,处处为难。

反应

 

政治

单凭区域优势难组政府 巫统领袖:国盟需扩大影响力

(瓜拉登嘉楼17日讯)巫统登嘉楼士兆(Setiu)区会副主席莫哈末依斯干达今日发文告指出,国盟若渴望将其领导人推举为首相,必须实事求是,先评估自身在第15届全国大选中所赢得的议席数量及执政能力,而非频频发表“市场测试”式的言论。

“其实他们也意识到这一点,但不过伊斯兰党把持的态度也是意料中事,因为他们以伊斯兰主义政党的形象为幌子,而把职权作为斗争的主要目标。

“在谈论是否有资格成为我国的主要执政党之前,伊党需要计算一下在第15届全国大选中是赢得多少个席位。”

莫哈末依斯干达指出,即便国盟内另一成员党土著团结党(土团党)加入,也难以单独组建政府,必须依靠其他政党的协助,特别是沙巴和砂拉越的政党资源。

他表示,伊党的支持力量完全建立在马来人占多数的地区,特别是被称为“马来链带州”(Malay Belt State)的东海岸和半岛北部各州。

“国盟需要扩大其影响力至沙巴和砂拉越,以获得简单多数来组建政府。问题是,伊党是否能够吸引到这些支持,因为上届大选的结果表明,若伊党单独参选是无法赢得很多席位。”

他强调,土团党显然需要依靠伊党在基层推动发展,因为他们缺乏强大的组织力量。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