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扭曲的正义/章龙炎
民主行动党的潘俭伟和杨美盈5年前被马华前副总会长拿汀巴杜卡周美芬起诉诽谤。莎阿南高庭前些时候宣判周美芬胜诉,并下令潘杨两人赔偿35万令吉赔偿金和5万令吉的堂费。
他们认为有关马华在2007年转让一片州政府土地的事,关系到公众利益,是任何当选的人民代议士都有义务回答的重要治理问题,因此会提出上诉。
在上诉在进行期间,潘俭伟在脸书上发起“维护正义,一人十元;声援俭伟,支持美盈”向公众筹款,以支付赔偿金和堂费。
潘杨两人以“公众利益”辩护,法官拿督罗斯兰也认同,但是他确信周美芬已经成功以潘杨两人的言论受质疑,而他们两人从来就没有向有关当局或者文件求证周美芬是否为县土地委员会成员(也就是涉及割让土地)。
法官认为,两人指控周美芬滥用权力和涉及利益冲突,授权土地交易、缺乏职业操守及从事不诚实的活动,导致她受到任何正常人的憎恨、嘲讽或者蔑视。
周美芬当时也是八打灵再也北区国会议员,潘杨两人的言论表明周美芬滥用职权并影响土地委员会购买有关地段似乎是不确实的。
不得不说的,我绝对不会质疑那些以钞票“声援”和支持潘杨两人的权利,正如我不会质疑人家施舍乞丐的权利。
相反的,我相信进入白沙罗行动党银行户头的额外款项很快就会超过40万令吉(我希望我是错的)。
我感兴趣的是:这样的现象反映了什么?
首先,以诽谤“捍卫”公众利益是值得鼓励,以事实为根据捍卫公众利益不值得鼓励。
其二,法庭的判决起诉人胜诉不够正义,“一人十元”捐助在民事诽谤败诉的人才是正义。
其三,会捐款的人士肯定大多数是华裔同胞。这证明华人除了有钱,还有扭曲的“正义感”,把捐钱给当作是做善事,以为是为自己积功德。
其四,基于第三,可以肯定大多数捐款人士受华文教育,“声援”和支持潘杨,比实践华人优良传统价值观,如礼义廉耻等更加重要。
其五,可能我,还有跟我的看法大致一样的人士的错,井底之蛙,没有跟进最新的“道德指数”,被扭曲的正义为衡量道德的指标之一。
视频推荐:
换政府换了个寂寞/章龙炎
民联/希盟在野的时候都主打反贪,不少人听了信心满满。可是,在2018年实现“改朝换代”以后,人们对贪污的印象并没有改善。
根据最新的报告,我国2024年的贪污印象指数“原地踏步”,与2023年一样全球排名第57。不明就里的人士可能会说,这总比拿督斯里纳吉当首相的时候强。
以2009年至2024年我国在贪污印象指数(CPI)为根据,并不是那么一回事。事实是,“改朝换代”后的马来西亚与纳吉时期的马来西亚分享了最佳与最糟的贪污指数排名。2014年与2019年都是排第51名;2017与2022年同样排第62名。
2019年排名大有改进,从2018年的第61名升至第51名,可被解读为纳吉下台人们一般觉得贪污没那么严重了。不过,“新政府新气象”之下排名也只能与纳吉时期扯平,太不应该了。
贪污印象比较真实
更具讽刺的是,纳吉时期最后6年的贪污指数平均排名比“改朝换代”后6年的平均排名佳。纳吉时期平均排名为第56,“改朝换代”后平均排名第57.5。
换政府是换了个寂寞,是毫无疑问的。而且,这些贪污印象还是比较真实的。

在纳吉时代,关于他个人与政府的贪污腐败的信息铺天盖地、无日无之,贪污状况被夸大。
“改朝换代”后,负面信息比纳吉时代实有天渊之别。照理,没有365天、一天24小时铺天盖地的负面宣传,2018年后我国的贪污印象应该有非常大的改善才对。
也就是说,即使没有纳吉时代无所不在的负面宣传,再加上某些媒体、网络军团与国家领导人很费心地为政府营造正面形象,为什么人们还是觉得“改朝换代”后国家不是变得“更干净”,而是变得污浊?
这比较接近事实的印象反映了“1MDB” 世纪弊案与纳吉不但不能成为当今政府当作反击打贪不力的借口,还可起反效果。
或者换个角度来看,希盟以前在1MDB弊案、纳吉及其战友等腐败宣传过度,为支持者制造了不切实际及不可能被满足的期望。期望越高,失望越大,人之常情也!
为“大局观”编制借口
这导致现在任何与上述课题不符的最新发展(例如巫统主席拿督斯里阿末扎希博士案件的无事省释、拿汀斯里罗丝玛洗黑钱与逃税案无罪释放等)也被视为“团结政府打贪不力”的证明,进而让期望过高的人们对“改朝换代”后的政府打贪行动没有什么好印象。当然,还有一些人受到“大局观”的影响而编制借口让自己的心理平衡,也照顾到自己的面子。
不只如此,他们对贪污腐败还非常宽容了——当初眼睛容不下的朋党、裙带风等公私不分的行为,现在是一眼开一眼闭。
如此,纳吉被标签为“盗贼”,那其继任者及指控者应该称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