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让教师成为教师/苏鸿业

若是要把现今老师的职责和二三十年前做一个比较,我想现今的老师工作量比以前多太多了吧?可是工作量的提升却不在于教学上,往往这些工作跟教学一点关系都没有。

进入21世纪的老师,必须身兼书记工作,老师除了在上班时间教课、备课、批改功课以外,还要输入很多文件和一些文书工作,这都让一些不熟悉电脑的老师们喘不过气来。



另外,现在的学校课外活动越来越多,老师除了教书,还要负责课外活动,偶尔还要带队外出参加比赛或参与活动。学校的大大小小节日活动都跟老师脱离不了关系。

以这样的情况分析,一位老师除了是老师以外,还要身兼书记和活动策划者,一份收入,三份工作。

虽然大部分老师一个星期可能只需要教二十多节课,不过老师不教书的时候并没闲着,因为批改功课、备课、出考卷、批改考卷、关心学生、和家长沟通等等的工作都需要老师处理。至于额外的文书和活动事项,只能牺牲用在学生身上的时间处理这些非教育性质的事情了。

工作量扼杀教学创意



教师其实是一份非常需要创意的工作,老师的教学方法要不断地创新改变,才能够契合学生的需求,才能更全面的帮助学生。创意是需要在空闲时间才能激发出来的,不断地加重老师们的压力和工作量,只会扼杀创意。

教师需要更多时间观察学生的需求和思考如何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让学生进步。教师也需要时间陪伴学生成长,更需要时间让自己成长,增加自己的教育能力。这才是老师应该做的事情。

若文书工作真的很重要,政府应该为每一所学校多请几位书记,要是办活动真的能提升学生素质,则应该聘请专业的活动策划人员负责。别再让老师们充当不属于他们专业领域的工作了。

我国正在实行的KSSR和KSSM课纲程度都比以往高,教育局注入的21世纪教学法也纳入一些教学新元素,这需要老师去学习,因此,一位好老师要在课堂上有所表现,备课需要的时间也相对的更多。

请教育部关注此事,让教师成为真正的教师,把不属于教师专业的工作交给其他更适合的人处理吧!既然教师是一门专业,就应该让它真的专业,我们何曾看过医生必须自己处理文书工作,还需要兼顾医院的活动策划人员呢?

反应

 

言论

强扭的瓜不甜/何燕羚

虽说,教育对一个国家的繁荣和富强起了关键作用,但也要公平对待。

话说,孩子就读小学三年级,明年开始“分班”,孩子获分配到“特选班”(所谓的精英班),但让家长摸不着头脑的是,这特选班的学生,放学后要强制上“进修班”,即补习班,还“必须”在特定的3项才艺中选一!

由于孩子对其3项才艺完全不感兴趣,多次向身为父母的我们要求不要去特选班,继续“普通班”就好。

父母当然希望孩子随心所欲,做自己喜欢的事,不勉强不强迫。

无法遇强越强

如果我有直接与校长对话的机会,我会向对方提出以下问题:

一、为什么特选班要强制性上进修班,而不能自由选择?用意是培育出“精英中的精英”?那普通班的学生呢?

二、为什么特选班学生只可以有3项才艺选择?而不是根据喜好选择?校方要知道强扭的瓜是不会甜。

以我的孩子为例,因为才艺选择的受限,最后抗拒被分到特选班。

自己虽不至于是恐龙家长,但眼看孩子成绩出色,原本可以到特选班上课,与其他“强者”一争高低,除了能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还能遇强越强。

但,如今都不成立了。

学习能力落后

校方实行分班制,原意是根据各学生的学习水平提供适当教学。现在,不仅自己的孩子,还有不少同学的父母都不同意到特选班,敢问,这样的分班制能有什么成果?

早前世界银行报告已指出,马来西亚15岁的孩童,与中国、香港、日本和新加坡等同龄人相比,在阅读、科学和数学方面都远远落后,显然国内的教育制度已敲响警钟。

如何提高国民教育水平、不断改进教育体制弊端,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课题,政府应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全面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推行有强度的教育政策纲领,国家才有望培育出更多人才。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