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语言不是障碍/陈钊伦

本周最热门的搜索恐怕非里约奥运中国20岁仰泳女将傅园慧的“洪荒之力”莫属。“洪荒之力”不只在社交媒体、网际网络广为流传和引用,也俘虏了西方媒体的心。

“洪荒之力”引共鸣



英国《每日邮报》和《太阳报》还大篇幅报道这名逗趣姑娘的谈话。媒体甚至也对“洪荒之力”进行了全文翻译:“I didn’t hold back…I used all of my mystic energy! ”、“No no,not at all…I’ve been utilising prehistoric powers!”(沒有保留!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了!)。

这段逗趣的谈话是傅园慧接受中国中央电视台访问时所说,让她不只是迅速蹿红在华人社会,连西方社会也爱“洪荒之力”,称赞她是里约奥运“最可爱的选手”。

显然,语言在这个时代已不是障碍。世界各地的好人、好事、趣事,还是坏人、坏事、恶事散播之快,已超越我们所能想象的速度,媒介语不是问题。

一句中文能引起西方世界的共鸣,证明可爱、逗趣不需要用听得懂的语言也能认同,就如一个人真正的美丑,不需要高谈阔论或自吹自擂。女士举手投足间所散发的气质、韵味与魅力,而男士待人处事所展现的沉着、干练与气度,便能动人心。

艺术的审美更是超越语言。闹得沸沸扬扬的大马电影节国语或非国语片,乃至国际影展特设的最佳外语片等,是否还符合时代需要,或许值得思考。



好电影应超越语言

我不懂电影,只能行外人说行外话。但总觉得从艺术角度,而非商业角度鉴赏一部电影好不好,应当是超越语言、文化,甚至题材的框框,因为真正的好电影,不应该因为是外语片而被埋没,或语言不通,无法引起共鸣而被院线冷待。

尤其是随着国际观在当今社会越显重要,意味着人们的审美观也将走向国际化,加上互联网和科技的便利,使到我们接触不同国家与民族文化的管道更多,更快推进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和交汇。

世界很大,人心很小,我们又何必纠结于国语或非国语片。当你跳出井底,你会发现天空并非只有井这么大一个圈子,国语片或非国语片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不是马来西亚人制作的电影。

只要是马来西亚人制作的电影叫好又叫座,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不管它是国语、华语、淡米尔语、英语,甚至原住民电影,都是马来西亚的骄傲,也都是马来西亚的最佳电影。难不成,当我国奥运选手夺金、夺银后,你还要分他是什么种族、来自哪个州属?我们都是马来西亚人,我们任何一个人的成就,就是国家的骄傲。

反应

 

国际

【洛杉矶野火】大野火致痛失10面奥运奖牌 IOC将为美泳将补发

(洛杉矶13日讯)美国游泳名将霍尔(Gary Hall Jr.)在加州洛杉矶大野火中,痛失所有10面奥运奖牌。

对此国际奥运委员会(IOC)主席巴赫12日宣布,将会给霍尔补发新的复制奖牌。

在大野火吞噬洛杉矶高级社区“太平洋帕利塞兹”时,霍尔被迫紧急撤离他在这处风景如画海滨社区的住家。

霍尔向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表示,他逃难时只带走了爱犬、用来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一幅祖父的画作、以及一件宗教手工艺品。

他说,自己来不及带走他在1996年、2000年和2004年3届奥运中,所赢得的5面金牌、3面银牌和2面铜牌。

据法国24电视台报道,巴赫12日那天在X平台发文宣布,国际奥委会将给予霍尔复制的奖牌,来取代他在洛杉矶大野火中痛失的奖牌。

巴赫表示,国际奥委会和洛杉矶市民团结一致,并全心敬佩消防队与安全部队的努力不懈,强调“目前必须全力专注在扑灭这场大火,保护人员与财产安全”。

他说:“我们也获知道伟大的奥运选手霍尔在大火中痛失他的所有奖牌,为此国际奥委会将给他提供复制品。”

新闻来源:台湾中央广播电台(RTI)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