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请人来读书 谁之过?/罗汉洲

开学了,每年都一样情况的开学,家长为初次上学的孩子“护驾”,荷包“大出血”等等都没有改变。

另一边厢,一些华小爆满,一些却零新生,另有一些面对即将零学生的窘境也没有改变。



唯一改变的是零新生的情况引起副教长张盛闻有意见,他劝请这些学校的董事会和家长协会“勿为了挽救一所华小而苦了一人上学的孩子”、“ 千万勿为了救微小而补贴家长”、“从远处吸引学生到来绝非公平与非正面的行为”。

微小应该停止运作

因此张副部长希望这些华小接受指示,让学校停止运作。

微型华小(应该形容为超微型华小)的董家协为了延续学校的“性命”,可就出尽法宝,如义务载送学生往返、补贴学生,补贴费由数十令吉至二三百令吉不等,霹州大直弄益华小学由一位热心人士出重资,每人每月500令吉“请”学生来读书,所为的是什么?

为了保住学校而已,这种“聘请”学生读书以保学校的情况应可列为世界奇观或列入健力士大全,超微型华小董事会与家长协会的做法真可谓其行也哀,其情可悯,何忍复加责于彼?为了保住学校而尽心尽力到“无所不用其极”,这种苦心理应受到赞扬,殊不知却给打为“非正面行为”!可知道为什么要保住学校吗?



保校无所不用其极

学校一停止运作就是不再存在了,华小就少了一所,但学校那怕只有一个学生,它依然是一所学校,以后可以申请迁校,如果获准就保住了一所华小,只因华小已到了一所都不能少的情况,此所以超微型华小的董事会与家长协会“无所不用其极”,以致到了用钱“请”学生来读书的地步,但如此苦心孤诣保学校的用心究竟是谁使为之,谁令致之?

一言以蔽之,都因华文没有官方地位,单凭“华人可享母语教育权利”的契约保不了华文教育受到公平对待,华文为什么没有官方地位,副教长张盛闻可知道吗?不妨参阅拙稿“华社对马华不公平?”(15-10-15本栏)

说到超微型华小迁到需要华小的地方,人人都知道这是好办法,但可不是说要搬就搬那么容易,据教总《微型华小搬迁概况》指出,截至2013年,申请搬迁但未获批准的微型华小至少有13所,有者的申请已超过10年,个中缘由一言难尽,就算有人为迁校者捐献校地也会给驳回,不准。

经费庞大迁校不易

一些亟须华小的地方,当地人士申请某微型华小搬过来,学校董家协也同意了,可说“郎有情,妹有意”,照理应是水到渠成,谁知道当局却说当地已有“足够的华小”,所请不准,官字两个口,奈何。

再加上迁校涉及的庞大经费须自行解决,迁校可真的不是说的那么容易。

因此,在迁校申请获得批准之前,超微型华小的董事会与家长协会唯有极力保住学校的运作,即使出钱请人来读也也在所不惜,这种苦心应该受到赞扬和支持。

超微型华小大多在偏僻地方,董家协筹钱保校委实不易,但他们仍坚守学校,这种精神令人倍感钦佩,希望张副部长积极协助他们。

反应

 

言论

“D”级的安华政府/南洋社论

净选盟在“我们实现变革了吗?”论坛发布团结政府执政2年的期中考试成绩,对拿督斯里安华政府的成绩表现评为45.8分的“D级”,还判定安华的任相表现比前首相敦马哈迪还差,任期最短的拿督斯里依斯迈沙比里更被评选为表现最佳首相。

该组织是根据选举与体制改革、选举承诺、公民权利的提升,以及与前朝政府对比进行评估,对改革承诺与实际存在一定落差,而给出如此偏低的评分。

当然,政敌更是趁机猛踹,认为太不可思议了,还说要是由人民评分,那会是更糟糕的“E”。

其实益普索(Ipsos)发表过“大马人担心什么”的民调也显示,有越来越多人认为国家走在错误轨道,从团结政府执政初期的26%,飙升至2024年3月的47%。

因此,安华对这些情绪悲观民意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顾虑多多畏首畏尾

诚然初期通过协商凑合组成的团结政府,在政策设计,行动策略和路向选择上,会因面对党派分歧而使执政效率有所阻滞。

特别是因未获得“多数马来人的支持”,而削弱了团结政府执政的正当性,也使到安华顾虑多多,因内外交困,而变得只能畏首畏尾。

然而,民意嬗变,言者谆谆,却不能听者藐藐;安华要能正确应对外界的质疑,不要只为了安抚派残旧势力及宗教种族激化情绪而有所退缩,拒绝改革。

坚持多元廉正用贤

因为推行改革新政,就是追求大利,要是面对标榜以马来主流民意为旗号的国盟恣意阻扰,团结政府过度讨好狭隘的民粹,最后终会被反噬。

要知道今日的社会现况,其实是昨日政策的滞后效应,任何政策实际效应的释放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执政任期一幌过了2年的安华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抓紧时机,不能再有优柔寡断。

只有果敢而不畏其难,加速推动结构性的体制改革,坚持多元,廉正用贤,弃绝谬误邪说,让人看到团结政府在任内有所成,才能摆脱“D”级之困的差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