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读《敬人只是个人素养》之拙见/超秋

拜读刊登于7月9日的《敬人只是个人素养》后,笔者想针对其观点提出一些拙见。

作者方城提到:“如果父母不堪,也不可以否认父母的恩惠。”其实这可分成两个层面,我们应该感恩的是“父母”——生我者、赋予我生命者这一抽象概念,不过,具体现实的“父母”则另当别论。



一个从你受胎起始,从未关心你、残虐你的劣母狼父,无需过多感恩。套句孔子的话“以直报怨”,只须体认此人的血缘关系即可。就如“爱国”,爱的是国家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的概念,而非具体施政的政府或政党,盗国欺民的执政者甚至应予以推翻。

中国传统的忠孝之道很容易导致愚忠愚孝,于是父母乃至父母官即以此君临子民。

方城说:“也许你可以说我信宿命,但是没有这样的思维模式,如何在这越来越混乱的社会安身立命啊?”遇到压迫时就以宿命来自我安慰是消极的想法。当华人在越来越混乱的社会,甩甩头、摊开手、耸耸肩,叹息说:这就是命啊!而不争取权益,那只能被蚕食,何来安身立命之说?

姑息足以养奸

作者还说:“就算今天你给予一个别人认为不堪的长辈敬重,也没有什么大错,那只是显现了我们的修为与大度而已。”“修为与大度”这就是传统中国士大夫追求的“不跟小人一般见识”的形象,可是他们牺牲了正义,漠视了是非对错。近来有数十名少年出言辱骂苏珊大妈,并向她抛掷燃烧的报纸,她却给他们机会,选择不报警。这就是“修为与大度”,但是别忘记姑息足以养奸。



另外,方城引“苏轼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想这些已足够说明经典教育的功用了”。这在逻辑上有问题。苏轼和孔子说的是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如何能扯到经典教育的功用?

方城还表示“就算黄先生还是觉得《弟》无用,我还是认为所有今天我们认为无用的,也许在未来就会发挥其大用!这与庄子的哲学思维里提及‘无用之大用’是吻合的”。依方城的逻辑,即使所有人都认为《弟子规》或其他邪书无用,也不应废弃,只因“也许”将来有大用,那我们必须具有前瞻性的眼光才行;此外,这和庄子说的也不是同一个概念。

最后,方城说道:“不要问别人给我什么,只问自己可以给人什么。这样, 博爱无私奉献精神才会传承下去,人文教育才会在日久见功效。”笔者觉得真是“信手拈来”。为何会谈起“奉献精神”?和前文根本无关。什么“奉献精神才会传承下去”和“人文教育才会在日久见功效”的逻辑在哪?

末尾,笔者想说,在《弟子规》的存废上,还是倾向方城的。

反应

 

言论

汶砂经济特区有潜力?/利亮时教授

近日美里国会议员赵俊文与八打灵再也国会议员兼区域策略研究所(CROSS)主席李健聪联合撰文提出这一经济特区概念,并指出汶砂经济特区蕴藏巨大的发展潜力。

两位议员的建议是将瓜拉峇南(砂拉越美里)-瓜拉马来奕(汶莱)走廊(俗称“KB”)打造为充满活力的工业、创新及永续发展中心。

他们表示,汶莱拥有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包括深水码头、现代化国际机场和拟议的跨婆罗洲铁路。美里方面2022年人口增至超过35万人,加上汶莱的44万居民,这个跨境地区其未来发展可期。

还有则是提到汶莱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约为3万3431美元,显示该国的资本储备和高质量人力资源;高级学位持有者的劳动参与率为80%。

两位议员的数据很正确,理念也很好,他们主要希望通过合作,推动砂拉越的经济发展。他们亦提出汶莱的优势,并且合作是可以发展高科技制造业、数字服务和专业研发。

对此,笔者却有一些不同的看法。首先是只有不到80万的人口量,似乎无法让这个特区具备足够的人力的供给。

再来提到汶莱的优势和拥有高质量人力,在数据上是没有错,但实际情形呢?

画饼难充饥

汶莱的工作人口超过半数都是在公务体系任职,他们是否愿意离开公务体系?还有,所谓的高学历人力资源,我们必须看他们是哪方面的专业,如果大部分是非理工或科技类,如何投入高科技业呢?

另外,汶莱的石油工业,请问是掌握在谁的手上?

从人力资源来看,砂邦是否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尤其是高科技的专业人才?砂邦不少人才都在新加坡就业,特区的成立能否吸引他们回流是关键。

特区的宏图大业,如果只是提出一些数据就认为可以成事,似乎太轻忽或没有详加了解整个砂沙汶的整体情况。发展高科技业,拥有土地是无法吸引投资者进入,因为人才方是最主要的关键,如果砂汶都不具备又如何发展呢?

再者是交通问题,汶莱的国际机场能否具备国际功能?汶莱机场是国际机场,但每日的航班并不多,空桥应该不会超过15个,其国际机场的功能性有多大?这是笔者存疑的,因为笔者曾多次到汶莱,发现其机场的繁忙度尚不如我国槟城的国际机场。

还有最后一个关键,汶莱苏丹是否支持此建议,这可是关键中的关键。

画饼无法充饥,建议必须更详尽分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