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涨最低薪大势所趋/曾志涛

2025年财政预算案中,首相兼财政部长拿督斯里安华宣布将最低薪金从1500令吉提高至1700令吉。虽然这标志着我国劳动力薪资朝着更公平分配的方向迈进,但从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角度来看,伴随而来的挑战不容小觑。
对于任何企业来说,劳动力成本是运营中的关键一环。最低薪金的提升将直接增加企业的人力成本,特别是依赖大量低技能劳工的行业,如制造业、零售业和服务业。
以目前的中小企业为例,许多雇主已面临着原材料价格上涨、通货膨胀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薪资的提高将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虽然那些雇员数量少于5人的公司享有6个月的宽限,但在长期来看,这些企业迟早仍要面对成本的上升。
面对最低薪金的调涨,部分企业可能不得不采取成本削减的手段来维持运营。
裁员是一种最常见的应对方式,特别是那些雇佣大量低技能劳工的企业。
裁员降低薪资支出
企业可以通过减少员工数量降低薪资支出,确保企业的持续运营。然而,裁员虽然可以在短期内缓解成本压力,但从长期来看,这可能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国人的就业机会。
此外,随着薪资标准的提高,部分雇主可能会缩减实习机会或兼职岗位,特别是那些原本用于提供年轻人或低技能劳工入门机会的岗位。这将影响年轻人的就业路径,使他们难以通过初步工作经验进入劳动力市场。
政府显然意识到这种问题,因此给予员工少于5人的企业六个月的缓冲期,让他们有更多时间进行调整。然而,这一举措只能在短期内缓解压力,长期而言,中小企业仍然需要找到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方法。
提供税务优惠和减免
为了缓解最低薪金调涨带来的负担,政府可以考虑对中小企业提供更多支持,如提供税务优惠和减免,同时通过补贴鼓励中小企业进行自动化转型和技能提升培训。
此外,政府应可以加强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援,提供低息贷款,帮助它们纾缓成本压力。
从长远来看,企业必须认识到,最低薪金的提升是大势所趋,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的现实需求。企业不能仅依赖削减成本的方式生存,而是需要通过提升员工技能、加强创新和提高生产力来应对市场挑战。
劳动力市场的升级与转型,最终将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使其在国内外市场获得更多机会。
最低薪金的提升无疑是政府在改善员工福利和提高社会公平性方面的重要一步。然而,对于雇主,尤其是中小企业来说,这一政策伴随着一定的挑战。
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政府应当提供更为全面的支持,帮助企业平稳过渡。
与此同时,企业自身也需要加速适应市场变化,通过提高效率、创新和员工培训来确保在现实的经济环境中继续生存与发展。
经济增长须惠及人民/曾志涛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表示,我国2024年经济增长达5.1%,高于预期,证明了昌明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然而,如此亮眼的经济数据却未能换来民间的普遍认同,反而引发了许多民众的反感。
其中,许多人仍抱怨生活压力不减反增,甚至调侃经济增涨了,可是钱包还是那么浅薄。这种对经济增长无感的现象,值得深思。
经济增长的意义,其实不只在于数字的攀升,更重要的是如何让人民真正受惠,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如果经济成长只是体现在统计报表上,而民众的收入、购买力、生活成本等核心问题未见改善,那么增长的数据对他们而言,就毫无意义。
首先,大马整体工资增长率远低于房价、食品、教育及医疗成本的增长速度。这意味着,我们虽然在统计数据上看到国家经济向好,但在现实生活中,所赚取的收入购买力却持续下降。
即使通货膨胀率相对温和,但由于人民日常开销的负担仍然沉重,他们自然无法感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

生活成本差异巨大
根据雇员公积金局的《Belanjawanku》报告,不同地区的生活成本差异巨大。例如,巴生谷地区的一个四口之家,每月生活开销比吉打州高出近1500令吉。然而,政府在最低工资制定及补贴政策上,并未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的生活成本差距。
这使得在城市中生活的民众生存压力更大,而即使是中产阶级(M40),在面对高房贷、交通成本、子女教育等开销时,也感到入不敷出,甚至有被“降级”到B40的无力感。
T20群体虽然收入较高,但同样面临高昂的生活成本压力,而即将撤销的汽油和医疗补贴则会让他们更吃不消。
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往往来自高附加值行业,如科技、制造业、出口导向型企业等,但这些行业创造的财富未必能均衡地流入普通民众的口袋。
相较于大型企业和高收入者,低薪工人、小型商家、自由业者等群体未必能得到同等的经济增长红利。此外,由于外资企业和政府大型项目多集中于城市,乡区人民的收入增长缓慢,加剧了城乡贫富差距。
要让经济增长真正惠及全民,政府必须在收入增长、生活成本控制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全面优化。
首先,政府应推动更有针对性的工资政策,例如依据不同地区的生活成本设定更灵活的最低工资标准,而不是一刀切的全国统一标准。
其次,现行的B40、M40、T20收入分类方式较为笼统,难以精准反映家庭真实的财务压力。因此,补贴应结合“家庭负担”(如子女、赡养老人)、地区生活成本,以及职业类别进行更细致的划分。
确保医院学府收费合理
此外,政府应确保私立医院和教育机构的收费维持在合理水平,并严格监管医疗保险的价格调涨,以降低人民的生活负担。
经济增长固然是国家经济向好的指标,但并不能直接反映人民的生活质量。
政府应当意识到,人民真正关心的并非经济增长的百分比,而是收入能否支撑基本生活需求,享有更好的医疗保障,让孩子接受优质教育,在面对生活压力时感到有安全感。
唯有当经济增长真正转化为民众的幸福感时,这样的增长才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