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谈是说非“大白象”/江军

对于前朝几个大型发展项目被当今首相敦马哈迪医生轻轻批一句“不需要,加重国债”,就可能半途而废的事,批评敦马“不很对”的言论居然不少,可见言论自由还是有的。

其中两位朋友的对话是这样的:



甲:“随口一句不需要,数以千亿元计的计划就从大热变大冷,大人物果然是一言九鼎!”

乙:“但却有人问所谓需要不需要用什么做标准?如果不需要,就是大白象;他们说前前朝的一些大项目不也是当时不需要的吗?而那时的当权者却一意孤行!”

甲:“真的吗,可以举出一些例子吗?”

乙:“可以,他们举出的项目包括国产车、大地鸿图大厦、双峰塔甚至布城等等,认真想想,这些大项目让国债增加多少千百亿令吉!国家真的需要这些吗?国产车不是亏到不清不楚?大地鸿图大厦和双峰塔到了今天,有利用到的空间有多少?难道不是名闻遐迩的大白象?为什么没有人追究这些?”



甲:“我也记起来,当时反对党骂得有多凶就多凶,也有其他批评的杂声,可是,骂归骂,计划照走,一些相关的国债今天还没还清。”

历史总在开人民玩笑

乙:“谁想到当时的当权者也就是今天的当权者,当时的反对党则成为今天的当权者的最亲密伙伴。人间真是充满讽刺!”

甲:“当年为什么不像今天这样取消“不需要”的项目?”

乙:“当时的当权者不只没取消,连批评声音也入不了耳,他们责骂反对党和评论者不懂治国之道,所有批评不值3仙(not worth even three sen),因此不必放在心上。”

甲:“难道历史总在开人民的玩笑?我们全力支持和期望,结果得到的就是这些?”

这时,一位希盟铁粉插嘴说:“你们为什么不想想老马是不是从过去的错误中得到教训,不想国家再添多些像大地鸿图之类的大白象,才腰斩这些大项目?”

有人马上说:“老兄,今天面对腰斩命运的计划是大白象吗?你喝醉了吧?”

反应

 

国际财经

债市收益太低 中国倒逼资金出海

随着中国国债利率不断创新低、中美利差倒挂一度创纪录的超过300个基点,境内债券投资机构出海寻求高息资产的需求愈发强烈,纷纷通过南向通等渠道投资离岸债券。

彭博根据上清所托管数据剔除玉兰债计算发现,12月南向通渠道资金净流出逾500亿元(约312.5亿令吉),创2022年8月来最大。截至2024年末,南向通存量规模创历史最高,突破5500亿元(约3437.5亿令吉)大关。

去年12月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快速下行,从2%上方一举降至1月初的1.6%一线,部分境内机构甚至面临了资产端与负债端倒挂的挑战。

而中美利差倒挂不断加深下,境外美元债等资产的吸引力进一步提高,资金流出规模明显增加;随着特朗普新政府就位,海外通胀预期仍存,利率或居高难下,在岸资金流出的趋势短线料难扭转。

不得不多元化投资

“境内债券收益太低了,投资者不得不多元化投资,去离岸美元债和点心债市场上买相对高息的资产,预计2025年该趋势还会持续。”

东方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齐晟接受彭博电话采访时表示,去年年底互认基金的火爆、QDII额度紧张等也体现了同一趋势。

除了离岸美元债,点心债2024年也是供求两旺。点心债去年发行量约8300亿元(约5187.5亿令吉),同比增长37%,较两年前翻番。

随着供给增加、市场深度和流动性进一步改善,对希望增厚收益的境内投资者而言,吸引力亦进一步提升。

彭博行业研究首席亚洲外汇和利率策略师史蒂芬邱(译音)称,监管可能在人民币压力大、资本流出太集中的时候适当控制节奏,但考虑境内低利率环境下,金融机构面临投资压力,总体不会太多干预,2025年南向通净流出规模料整体居于高位。

来源:彭博社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