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谨慎改革公仆退休金制/黄子诚医生

日前,副首相拿督斯里阿末扎希博士表示,内阁同意检讨现有公务员退休金制度,以便能更好控制这方面的财政支出。

现有公务员不会受到影响,但未来新聘的公务员,将直接使用公积金制度管理退休福利,不再享有退休金。

公务员使用公积金制度,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现有公务员在入职时都会给予选择,是否使用退休金或公积金制度管理退休福利。即使在这样的双轨制下,政府2023年还是花费约300亿令吉或国家总支出的10%来支付退休金。

我国逐渐增长的人均寿命,以及越来越庞大的公务员体系,让这项开支在未来只会越来越大,成为财政计时炸弹,侵蚀原本可以用来推行发展计划的政府拨款。

有着退休金保障的公职,一直被认为是铁饭碗。不止退休可以继续享有退休金,就连去世后,遗孀也还会获得一部分退休金。不仅如此,其他福利保障,如医疗保障,更是可以惠及父母妻儿。对很多人来说,是梦寐以求的工作。

改革需要政治勇气

现在要改革这项福利,肯定会引起反弹声浪。要坚持推行,绝对需要政治勇气。在选票与钞票之间,过去政府一直不敢大刀阔斧改革,以免牵一发动全身,丢失政权。

部分民众担心,退休金制度的退场,会否导致新生代对成为公务员兴趣大减,造成政府人手短缺,更可能导致人才外流。毕竟,私人领域一般上能够给予更诱人的薪金待遇,会选择成为公务员的,一部分原因还是退休金制度。

要解决这个问题,政府能够在工作绩效以及服务年份的基础上,推出新的奖励制度,让那些真正对国家建设有贡献的公务员享有更好的退休福利。这也可以帮助解决存在已久的公务员效率问题。

与退休金退场需同步进行的,就是招聘制度的改革。现阶段,大部分公务员的聘请,采用的是正职制度,只有小部分已经开始推行合约制。

应扩大合约制筛选

要选贤与能,政府应该扩大合约制,以便能够周期性对公务员进行筛选。表现不达标的公务员,就会面对合约不被更新,或薪金福利不被提升的后果。唯有以绩效制度来管理庞大的公务员体系,才能确保纳税人的钱花得值得,也能够提升公务员整体素质。

以公积金制度取而代之,也可进一步将公务员体系企业化。为了吸引最好的人才,政府就必须与私人企业竞争,推出更贴近市场的薪金制度。做不到这一点,就会出现现在卫生部面临医护人员严重外流到私企或国外,导致人手严重短缺的问题。

如果本来用来支付退休金的支出,可以部分用来改善在职公务员的薪金,解决人手短缺问题。政府花的钱,也将更具经济效益。

取消退休金,将可以减低政府的行政开支。但更重要的是,这笔钱需要用在对的地方上。我国近20年的财政开支,都过于忽略发展开销。

这样的财政政策,不仅不具生产力,也让国家赤字逐年攀升。在经济前景不明朗,能够减低退休金开销达到节流,然后把钱花在基础建设,尤其是东马地区,进一步提升国家竞争力,才会让这项改革发挥最大作用。

政府能够跨出第一步,应该获得人民的支持。但退休金退场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唯有配合全套方案,才能确保各方权益,也能让这个改革效益最大化。

反应

 

言论

汇率加剧人才流失/潘政麟

近年来,随着新元对马来西亚令吉的汇率持续走高,许多马来西亚人选择越堤前往邻国新加坡工作。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两国之间日益扩大的薪资差距,也揭示了马来西亚在留住本国人才面临的挑战。

马新之间的“人才争夺战”正逐渐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经济问题。

近期,新元兑令吉的汇率达到了1新元兑换大约3.29令吉,此前最高时可兑换3.55,这使得同样一份工作的薪酬,在新加坡可以比在马来西亚多出数倍。

例如,一名工程师在马来西亚的月薪约为3000令吉,而同样的职位在新加坡则能赚取超过1万令吉。对于许多马来西亚打工族来说,这样的薪资差异无疑是巨大的吸引力。

因此,在新元飙涨之后,国内一些领域如餐饮业、零售业和技术行业等,迎来新一轮的离职潮,尤其是在靠近新加坡的柔佛州等地更为明显。

各行各业中,受影响最严重的莫过于中小企业。由于无法提供与新加坡相匹敌的薪资水平,这些企业面临着员工流动性大增的问题。以轮胎行业为例,尽管熟练工人的薪水已经涨到了4000至6000令吉,但依然难以吸引到足够的求职者。

此外,修车行和餐饮业同样遭遇了类似的困境,许多年轻技工和厨师纷纷选择到新加坡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为了应对这种情况,部分企业不得不采取措施提高员工福利,比如发放额外的花红或提供住房补贴等。

人力资本的流失不仅仅是企业层面的问题,它还关系到整个国家的长远发展。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总财政拿督孔令龙指出,如果连本国公民都对自己国家的经济缺乏信心,那么要吸引外资将变得更加困难。

他认为,政府需要传递积极的信息,展示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良好的投资前景,才能吸引更多投资者到来,并稳住马币汇率。

同时,他也强调了工业4.0的重要性,即通过数字化转型和自动化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从而缓解因人才外流带来的生产压力。

马新合作互利共赢

尽管存在竞争,但马新两国之间仍然存在着合作的空间。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的李活安博士认为,“柔佛—新加坡经济特区”计划有望成为连接两地经济的桥梁,创造出更多高技能、高薪资的工作岗位。

他相信,随着该计划的推进,不仅能够为新加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能促进马来西亚本地经济的增长,最终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综上所述,汇率变化所带来的薪资差距确实加剧了马来西亚的人才流失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解决之道。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产业升级以及改善国内就业环境等多种方式,马来西亚或许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更多优势,重新吸引并留住宝贵的人力资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