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污与煽动 —两者皆恶各取所需/章龙炎
贪污与煽动,都是恶。但在马来西亚华人社会,贪污贿赂,特别是政治人物,更加特别就是某族群的政治人物涉及贪污贿赂,几乎都是不可容忍的。虽然与贪污贿赂同样是恶,不节制的为国家带来祸害,但对政治人物煽动(挑拨情绪),大家相对而言容忍度相当高。
因为两者皆恶,根据不同标准各取所需,表面无法容忍贪污的人士,实际上很多也助长了贪污;对煽动的“宽宏大量”,让煽动乃打贪的“必要之恶”被合理化与“神化”,而忽略煽动所带来的祸害,不亚于贪腐。
持平而论,大家实际上也心知肚明,贪污贿赂涉及公私界,也涉及普通老百姓。举例来说,如果在路上不小心因为交通违规被交警截下,我想一般人近乎自然的反应会是求情,而最有效的方法大家都知道。交警或者其他执法员“吃钱”(讲人情)还好,“不吃钱”(依法办事)就麻烦了!但是,受谴责的往往是“吃钱”的一方,而不是“给钱”的一方!
放在高标准来看,不贪污贿赂,不管是高官及企业高管,还是普通老百姓,显示高度廉正,也就当作是个人尊严的事儿,言行上都对贪污贿赂嫉恶如仇。
现实是,人类的风俗习惯也可能涉及贪污贿赂的成分,例如送礼与人际关系,是“约定俗成”,因此以法律规范什么是贪污贿赂,变成必要,以便大家有法可循。这不完美,但聊胜于无。
长期煽动日久见功
在很大程度上,马来西亚华社从2008年之前的“醒目选民”,变成政治的“易燃品”,稍微看到听到“浪费“或者“偷窃”人民的钱,给某些有心人煽一煽就“火滚”。这与某些政党领袖长期煽动日久见功不无关系。教育程度并不是可靠的“解药”。
所以,华人对完全不入脑的“改朝换代,告别腐败”可以在开始信心满满,随后也接受某种程度上的腐败,“少吃”是可以接受的,说明了所谓华人厌恶贪腐,是被炒作的,是假消息与谎言。
为什么自诩聪明世故的华裔同胞,可以对完全不入脑的口号与其他宣传,深信不疑?答案可能很复杂,而是2018年全国大选后初期的状况,现在有没有改变说真的我不知道,但是某些政治人物继续煽动却是毫无疑问的。
可以大胆地说,华社的厌恶贪污是虚情假意,但是被煽动(怂恿)到成为习惯倒是真的,因此在做出政治决定,特别是投票时,首先就是完全不理民主制衡,族群政治有平衡的必要。
其二就是纯粹以情绪(或者说煽动者的“编码”)投票,过分突出特定课题作为投票决定,完全不顾虑后果。
其三,被误导误信华人已经超越族群(种族)政治。
其四,可能最严重的,做出与第三个因素截然相反的动作,像神风敢死队一样去鸡蛋碰石头。
乡区部前秘书长及儿子贪污案 上诉庭判父脱罪儿维持罪成裁决

莫哈末阿里夫
(布城20日讯)前乡村及区域发展部秘书长莫哈末阿里夫上诉得直,获上诉庭推翻他在串谋贪污案的罪成判决,使其获得无罪释放。
以上诉庭法官拿督瓦哲阿兰为首的三司,今早一致批准阿里夫的上诉申请,也推翻他此前被判监禁3年及罚款300万令吉的刑罚。
另2名法官是拿督林宗方和拿督阿兹祖阿兹米。
根据控状,阿里夫被指在2016年,教唆儿子阿末祖卡里接受太阳能公司Eramaz (M) 私人有限公司的20万新元(约61万4000令吉),作为乡区部把沙巴山打根县4个偏远岛屿的供电工程(总值5750万令吉),直接颁给后者的“报酬”。
然而,三司一致驳回阿末祖卡里,针对自己被判1项索贿和3项收贿罪成而入禀的上诉申请,维持罪成的裁决。
三司是于2024年10月22日聆审上述父子二人的上诉申请后,择定在今日下判。
据网媒“当今大马”报道,上诉庭仅批准阿末祖卡里的部分上诉申请,即把监禁期从5年缩短至4年,刑期从今日起算,960万令吉罚款则维持不变。
法官阿兹祖在宣读三司一致的判词时指出,吉隆坡地庭在裁定阿里夫罪成时犯下错误。
他指出,控方未能证明阿里夫表罪成立,但针对阿末祖卡里的证据确凿。
“我们认为,针对第一上诉人(阿里夫)的间接证据,不足以证明其有罪。”
他补充,整体证据并不支持串谋罪名成立。
吉隆坡地庭于2018年裁定父子二人罪成。随后,吉隆坡高庭于2021年驳回二人的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