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越反对越扩张/陈钊伦

种族化、宗教化政治近来大行其道。在华社,捍卫宪法赋予华人平等地位与自由的言论,几乎在所有华团活动场合,台上都有人讲,台下也都人人叫好。



奈何,你这边厢高调谈论种族与宗教平等自由;极端政治人物另一边厢继续玩弄种族宗教课题,而且乐此不疲,变本加厉。如今,坊间以种族宗教隔离的商业方针,如回教徒专用洗衣店、卖啤酒却不能以啤酒为名的美食节等等。

越反对,种族主义越扩张,徒呼奈何!此情此景也促使一些标榜开明的政党或政治领袖,尤其是友族,在这个全国大选随时举行,千钧一发的时刻投鼠忌器,不敢轻易表态,以免大意失荆州。

当局者知易行难

尽管政策、程序与法规允许,谈到关乎种族宗教的课题,领袖大部分抱持模棱两可的立场,举棋不定也让下官进退两难。这也难怪,毕竟支持这一方,必定会引起另一方的不满,两边都不讨好,说多错多,不如不说。

在大选逼近之际,一子错全盘皆落索;这步棋,更可能关乎选情,凡事以大局为重,这才是政治。当然,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旁观者,绝对可以很潇洒地说,凡事必须依法而行,只有大权在握的当局者,方知知易行难。



追根溯本,最初以种族立党是为捍卫各自族群的权益,之后再促使了三大种族结盟向英殖民地政府争取独立。这是让大马国人最引以为傲,也是最向心、最团结的历史。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以种族分而治之的方式,这60年来,未见打造出“一个马来西亚”的团结景象;反而加大了各种族之间的距离与鸿沟,甚至促成以多欺少,或人多势众,便代表民意的不平等政策,以种族挂帅的政治,走到今日已不合时宜,更与民主背道而驰。

民主的前提是民智必须先开,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并不适用于仍以选种族、看宗教投票的国度。在3·08大选后,不容置疑,民智逐渐开启,但在5·05后,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与政治乱象确实让人民大失所望,甚至导致一些人想要放弃,打退堂鼓,抱持还是以不变应万变好。

种族政党体系须变

变,一定要变,而变的过程中,有希望,便会有失望,但不变,肯定会让人民绝望。先不说改朝换代的变,因为最先要变的应是种族政党体系的改变。

种族政党已是过时的政党,必须开放走向全民政党,而现有的全民政党应当更努力,以真正体现出全民政党的实力,人民才能信服;同时,人民也必须更有智慧地,跳脱种族宗教的框框投选实干的候选人,以促使种族政党不得不低头,改弦易辙,顺应民意。

唯有大家都不再以种族分党派,议席的分配才不会种族固打化,政党结盟便不会出现依据种族多寡的尊卑或君臣之分,执政推行政策时也才能更公平,依法依程序,而不是看种族的脸色。到了这个时候,我们不再为种族而斗争,而是捍卫马来西亚人的权益,各族真正平起平坐,凭着各有所长,各司其职,为国贡献。

反应

 

要闻

瑟丽娜:非诉诸恐吓或威胁 应通过对话处理宗教敏感课题

(八打灵再也3日讯)民主行动党升旗山国会议员瑟丽娜强调,宗教课题不应用来谋取政治利益,并呼吁包括巫统在内的所有政党通过对话来处理宗教和敏感课题,而不是诉诸恐吓或威胁。

她在接受网媒“自由今日大马”访问,回应巫统宗教司理事会提醒非回教徒部长在评论回教及回教徒课题应更加谨慎一事时指出,应采取建设性的回应来促进理解而非不和,并提醒不要发表分裂言论。

“我们决不能陷入让我们相互对立的负面叙述中,宗教课题自然会引起强烈的情绪,但我们必须确保我们的回应是谨慎的、有建设性的,并且不会进一步将我们分裂。”

她指出,马来西亚是个多元的国家,而能够进行有意义及互相尊重的对话,正是我国的特征。

早前,巫统宗教司理事会提醒,非回教徒部长在评论与回教和回教徒有关的问题时应更加谨慎。

尽管该理事会并未在文告中指名道姓,但提及了马大校园售卖涉嫌滥用清真认证的“火腿芝士三文治”以及在怡保回教徒聚集地售卖酒精饮料事件,而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倪可敏都曾针对上述两个课题发表意见。

与此同时,国大党国会上议员拿督西华拉指出,基于人们对宗教课题更加敏感,因此各方因谨言慎行。

“我们必须照顾好我们的关系。如今一切都从宗教的视角来看,因此双方都必须谨慎。”

行动党武吉免登国会议员方贵伦说,大马属于所有种族与宗教的公民,每个人都必须致力于支持国家团结与相互尊重的对话。

方贵伦说:“大马人必须选择智慧而不是冲突。”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