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还会朝令夕改吗?/楚汉

生活于资讯与媒体发达的新时代,我们每天都避免不了需要面对与承受各种新闻与报道的密集轰炸,尤其是一箩筐的连篇官话或训令;久而久之,这类味同嚼蜡而令人难受的官方语言模式,就形成一种特有文化,只要对方一开口,我们就知道此人若非政治人物,也必与其官场地位关连密切。

盖官话者大抵千篇一律,类似官方公函那般有板有眼,却又枯燥无趣,很难有草根味和人情味那种触动人心的情感洋溢出来。这还不是最乏味的形容,更糟的是有人将之比喻为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把官大人的宣示谕令形容至此,恐怕也太刻薄了吧。



其实念经是件挺严肃的事。各个正信宗教组织都把念诵经文作为一门人人需懂、日日必行的修炼功课。

如果任何有资格讲官话者,都能像出家人那样修炼正业,将该说的与不该说的、该做的与不该做的,都能黑白分明地给大众开迷解惑,则是功德无量也。

为人诟病依然故我

如同献身于宗教组织者发扬其信仰精神、修德行善利益众生那样,那些献身为社会人民服务的各级官吏,与誓言为国家谋求进步发展的议员部长们,皆能为国为民效劳而倍感荣幸才是。

然而,我国与众不同的政治生态环境,造就了一个人多好办事的庞大公务体制,以及善打官腔和朝令夕改的行政作风等特殊的官场现象;实际上这些早为商家民众诟病的不良情况,非但至今依然故我,有时候更变本加厉地成为突发事件,引起整个社会的不安。



日前外劳人头税政策突生枝节,引发工商界哗然与强烈不满,就是最新例子。受命为这项“雇主强制承诺”(EMC) 方案出现“罗生门”事件的一名首相署部长,谓将与工商界对话解释也同样受到质疑。

讲官话下政令两码事

此事件的发生无论是因误解或时间点不对而起,其源头因出于相关部长斩铁截金的一声号令而生,乃为不争事实,也反映出我们的政治生态这类特殊现象,确有其生存之道。

讲官话和下政令原本就是两码子事,其实效性和严肃性在本质上就有所不同;然而,讲官话时容或有灰色地带或模棱两可的情况出现,下达政令时则绝对言出如山、不容有误。

过去,我们这里曾发生太多次误导性事件了,所以才有朝令夕改的嘲讽之评;如今朝里人事几番新,这种现象依旧存在。看来,这回的 EMC事件,也许又是另一宗朝令夕改事例的前奏?

反应

 

言论

以全民春节来说爱你/南洋社论

春节的传统精萃与文化情怀,凝聚着全球华人的人伦情感,今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把“春节”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因为春是一年伊始,“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在很多饱含深情的咏春诗词中,就有“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还有“春雪消融,润泽万物”,让人看到勃勃的春意,以及对春天美好的企盼。

然而,面对地缘政治动荡,大国博弈愈演愈烈,科技冷战加剧,还有因经济疲弱,债务危机、通货膨胀问题带来的焦虑,都是全球面对的严峻挑战。

不要动辄作乱

在国内,我们还有各种无谓的争扰,奸佞政客的贪婪馋秽,还有很多追臭逐腐、散播病菌、嗡嗡乱叫的苍蝇,都必须通过捕杀,趋光驱除,及清新整洁的环境来净化根除。

其实,客观世界里的风险与机遇是并存的,重要的是要如何应对和作出选择?

当然要有好的期盼,才有“百般红紫斗芳菲”,有好的预案,才有“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有好的引导,才有“化作春泥更护花"。

蛇的蜕皮提醒我们,不要为琐碎小事动辄作乱,不要只顾“风波袜”、火腿的争扰随声吠影;不要只顾吃进肚里的东西净不净,却不顾放进袋里的东西脏不脏,将贪腐说成是可以被原谅的技术犯错。

冰消雪融的春日,蛇从冬眠中苏醒,我们的领导必须以贤者的智慧,去做促进马来西亚进步的大事,以加速推动体制改革。

坚持正心正念

因为国际社会愈趋激烈的竞争,考验我们的韧性与创新能力,我们还须努力推动生产力的提升,求新求变,创新工具,才能赢在未来。

向阳就是成功者的吸引力法则,就像植物的叶子和茎干向阳生长,要以刚毅得正的德行和人格感召,坚持正心正念,所有一切美好都会“心像”那样发生。

马来西亚的春节是全民的,团圆、和谐、富足,都是全民要努力实现的生活理想。

只要我们能以精准的绩效管理和策略应用,对管治的“痛点”及“难点”用对方法,找好标杆,澄清政治,艰困终将会是远逝的往昔。

2025的乙巳蛇年,马来西亚正以团圆、亲情、祥和、民族的凝聚力与亲和力,向世界展示春的欢呼,以及人间浩瀚的春意,并以马来西亚全民春节来说爱你。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