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迟到的正义比缺席好/林恩霆

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在前首相拿督斯里纳吉入狱之后,发表不满案件拖了4年才有定案,迟来的正义不是正义。

纳吉入狱是迟来的正义,但在马来西亚,人民对迟来的正义还是兴奋不已的,因为迟来的正义总比缺席的正义好很多,所谓“迟到好过没到”。

迟到好过没到

纳吉在高庭被判有罪后,到上诉庭及联邦法院,直到入狱,都是巫统当政府,甚至是巫统人当了首相。

若说把纳吉绳之以法,是5·09的希望联盟胜利,才会得到这个结果。那么在另一个角度看,有些人物和事件在5·09大选前被提控上庭和调查的,但最终也在希盟入主布城之后,导致一些真相永远成了个谜,这些正义悄然地缺席了。

2018年大选后,进入法庭审讯程序半途的林冠英低价买洋房案件遭希盟政府委任总检察长丹斯里汤米汤姆斯撤销控状。时任首相马哈迪还对此发表经典名句:“林冠英无罪,我也很惊讶”!

此外,在国阵时期成立的皇家委员会,以调查90年代的炒外汇亏损高达315亿令吉案件,此案涉及马哈迪本人,皇委会甚至点名时任财政部长拿督斯里安华需负责,但最终也在希盟执政后,整起案子就不了了之了。

行动党曾喊的“白毛不倒,人民吃草”,但希盟政府指,反贪污委员会从国际维权组织布鲁诺曼梳基金会(BrunoManser Fund)和揭秘网站《砂拉越报告》取得多份资料,没有发现新疑点,所以决定不提控泰益玛目。

多宗案件撤销

不仅如此,还有多宗案件遭到撤销,比如时任公正党副主席拉菲兹的诽谤朝圣基金案、公正党巴西古当区国会议员哈山卡林的煽动案,以及淡米尔之虎案,涉及者包括行动党龙城州议员兼森州署理主席P古纳和马六甲行政议员沙米纳丹等12人。

当然,在国盟执政,也就是丹斯里慕尤丁执政时,有一宗案件也是在毫无预警下,被总检察署给撤案,那就是前沙巴州首席部长丹斯里慕沙阿曼。他原本面对着46项贪污和洗黑钱控状,指他滥权,通过发放伐木特许经营权收取贿赂。但,最终在撤销控状下,得以脱身了。

政治人物的案子难以让人不怀疑有政治操控在背后,但纳吉的案子虽然拖了4年,才有如此的最终结果,但总比那些无声无息被撤案,撤得不明不白,正义完全被销声匿迹的案子来得更正确! 

反应

 

言论

居家服刑疑云悬而未解/林恩霆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在前首相拿督斯里纳吉特赦之居家服刑附加谕令存在与否的事件中,其处理方式存在改进空间。根据安华的说法,总检察署曾收到一份来自国家王宫(前国家元首任期内)的特赦附加谕令。

但总检察署或许认为其正当性存疑,这或许跟附加谕令是否符合宪法有关。虽然安华没明说,但总检察署的确把此附加谕令交回给国家王宫,让新任元首定夺。

部长回应矛盾重重

此外,他提到前国家元首多次展延特赦局会议,直到1月29日才召开。

安华没有明确指出责任人,但暗示如果早在前国家元首任期内处理,可能还有机会重新讨论这份附加谕令是否符合宪法,或在特赦局会议中将前国家元首提出的居家服刑建议进行深入讨论。

安华强调,他本人和参与特赦局的扎丽哈医生并未提到居家服刑的建议,而居家服刑的附加谕令是直接交给了总检察署。

尽管安华表示政府没有隐瞒附加谕令,但政府高官的回应却矛盾重重。通讯部长法米、内政部长拿督斯里赛弗丁、联邦直辖区事务的首相署部长扎丽哈医生、首相署部长(法律及体制改革)拿督斯里阿莎丽娜等人对附加谕令的存在表示“不知情”,尤其是赛弗丁将其称为“传闻”,令人质疑政府的透明度和协调性。

作为总检察署的主管部长,阿莎丽娜理应知晓此事,而总检察长作为政府的法律顾问,一年来频繁与安华会面,却未提及附加谕令的存在,这种说法难以令人信服。

安华政府在此事上,可以通过更透明的方式处理此事,以减少政治伤害。首先,他应坦承总检察署已把这份附加谕令交回给国家王宫,坦承可以显示政府对宪法的尊重,也能向公众传达政府在法律问题上保持专业与独立的立场。

模糊规避引发质疑

其次,在承认附加谕令确实存在之后,才说明政府已将此事交由现任国家元首处理。这种直接而坦率的态度,可以有效消除公众对政府隐瞒事实的疑虑,同时也表明这是一个由国家元首决定的宪政问题。

最后,若纳吉的律师团队决定挑战总检察署的决定,安华应表态支持通过司法程序解决争议。

尽管这一行动可能涉及挑战王宫决定的风险,但通过法庭审理的方式,不仅符合宪政程序,也能避免政府被指控干预司法或试图掩盖事实。即使舆论出现,纳吉也可能需要承担挑战王宫的责任。

由于涉及宪政争议,包括前任和现任国家元首对附加谕令的不同看法以及总检察署的立场,通过法庭解读宪法可能更为妥当,让司法程序决定附加谕令的合法性,可以避免政府背负隐瞒的指控。

安华的处理方式未能展现应有的透明度,安华政府通过模糊程序或语言技巧规避责任,反而引发更多质疑。尽管他声称无隐瞒,但政府内部信息不对称和高官的矛盾表态已严重损害其公信力。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