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民心 海底针/王介英
不论是大选还是补选,参选战将总会机关算尽,出尽法宝力求击败对手,取得最后的胜利。但参选战将的气宇与格局有高低之分,心态与战略有正邪之别。
有的人视选战为“君子之争”,胜要胜得光明磊落,败要败得问心无愧;但有的人却把政治看成“肮脏的游戏”,为“求胜”可以昧着良心,不择手段,既往自己脸上贴金,又向对手身上泼屎、抹黑、开空头支票、进行人身攻击等脏招邪著,无所不用其极。
前者格局高、心态正;后者一副“小人的嘴脸”、“满肚子坏水邪气”。理论上谁强谁弱,谁该胜谁该败,不言而喻,但偏偏现实并非如此。因为“选民心,海底针”,当“三人成虎”的流言被选民所听信,那脏招邪着的奸计就能得逞!
这次丹绒比艾补选虽是“6角战”,但有条件“逐鹿中原”的只能是国阵马华的黄日升博士与希望核盟土著团结党的卡敏,其余的4位候选人只能陪跑,刷存在感,他们能扮演的角色充其量只能是分薄黄日升或卡敏的选票,起搅局的作用。
至于民政党主席刘华才博士说要为选民提供“第三选择”,依笔者看,那只是民政党的一厢情愿,至少在这场补选是如此。
因此,当民政党的候选人温蒂日前不顾马华、民政曾是昔日并肩作战的老战友,抛出“投黄日升等于赞同巫伊缔结姻缘”的论调时,许多局外人都认为温蒂失言,大有在为土团党的卡敏拉票助选,为马华的黄日升倒米搞破坏之嫌,因为华人票即使因此而不投给黄日升,也未必会投给温蒂,只能或“不投票”或把票投给卡敏。如此简单道理也看不清楚,温蒂的确是天真但却一点也“不可爱”。
应让反对党多一把声音
“变天”后希盟政府傲慢嚣张,不听民意,任由首相大搞“一言堂”,希盟内部的火箭、蓝眼制衡不了他,在野的巫统领袖又因怕被对付而成惊弓之鸟,只有输剩一国二州的马华总会长魏家祥博士在“舌战群雄”,这令天下有识之士对“改朝换代”却无法促成“两线制”感到遗憾!
但不论是要充当“服务选民”的能手,还是要在国会监督政府施政,都须熟悉法令,对国家各个部门的运作机制要了如指掌,方能把角色扮演好。
温蒂与其他候选人都是政坛新雀,一时之间还无法掌握窍门,只有曾任两届国会议员的黄日升,能驾轻就熟地完成任务,让反对党多一把声音。
如果选民认为大马“多元种族”的政局必须维持下去,又认同反对党的力量不能太薄弱,才能制衡政府施政,那不论是华裔、巫裔、印裔选民都有必要投黄日升一票,不必去理会小道上的那些“有心人”的闲言闲语与说三道四!
一对难兄难弟/谢诗坚博士
今天,两个曾经雄霸一方的华基政党——马华公会和民政党,已经迷失在政治十字路口。
民政党自从2008年输掉槟州政权后,再于2013年及2018年的大选中一无所获,成了没有国会议员的政党。
在当时变化多端的政局中,民政党做出了它的选择,那就是脱离国阵,然而,它敲错了门投错胎,一头栽进国盟怀抱。
这一决定在今天看来是错误的,因为民政没有本钱向国盟讨价还价,也不能借慕尤丁的匡助,起死回生。
民政党算是自取其辱,不但土团党保不了它,当前国盟实际的主导者——伊斯兰党也无心拉它一把,干脆把它当成一个不起眼的政党。

民政两头不到岸
这样一来,民政党已迷失了方向。离开国盟是死路一条,自力更生,更是找不到再生的机会。民政的失策变成两头不到岸。
再者,行动党更不会放民政一马,让它有机会再探出头来。
另一方面,最可怜的是曾经是一大党的马华,风光了几十年,到头来变得几乎一无所有。
就马华来说,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华基政党,在1949年成立后,曾是华社的代表,但经过一连串的考验,不但后劲不继,而且一届不如一届,从拥有至少31名国会议员的政党,到如今只剩下2名国会议员,没有入阁。
今天,我们同样看到马华宁可生存在国阵之间,但明知行动党不会让步,马华又期望什么奇迹出现呢?
如果大选来临,马华依然故我,仍然是分到一到两席,那这个政党的存在就比较有问题了。
我们感到纳闷的是,马华认为除非巫统离开国阵,否则马华不会离开国阵。在巫统拥有6名部长,魏家祥又如何促成巫统与马华共进退?
现在看来,马华只有两条路可走:其一是被困死在国阵中。当别人在飞黄腾达时,它却在一旁哭泣。其二是不妨选用七十年代林建寿的招数,敢敢豁出去,来一个鱼死网破,或与民政连成一气,做最后的斗争,看看能否翻身?否则马华和民政拿什么来翻身?
虽然马华和民政是两个不同的政党,但它们的命运已被绑在一起,成了难兄难弟。如今要改变命运,也就只能靠自己。政治的残酷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