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遗憾马智礼不闻不问/郭碧融

马大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大专学府,除了其杰出的学术表现,学生所展现的社会关怀典范也占有举足轻重的份量,因为这反映马大的校园民主精神,体现马大是一所能够引领社会进步,提倡文明思想的学术殿堂。

回顾学生运动的纪事,马大学生均参与其中,站在社会前线与草根阶级一起斗争,以实践社会改进的理想。



1967年,直落昂的农民在当地开拓森林进行耕种,却遭政府摧毁他们的农作物和房子,触发了马来亚大学的学生与讲师们的满腔郁愤,为处在水深火热中的农民请命,公开支持农民的斗争,并严厉谴责政府的暴行。

1969年的全国大选,马大学生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在全国各地举办群众大会,发表一份学生竞选宣言,包括呼吁人民支持适合的政党、呼吁选民理智投票、要求平分土地、人人皆享有言论自由等。

1974年,打锡乌达拉居民的家园被政府摧毁,马大学生声援居民,数度走上街头向政府施压;同年,华玲的农民因橡胶价格大跌,无法应付昂贵的生活负担,因此走上街头要求政府提供合理的援助,当中包括马大学生及讲师,当时许多学生及讲师在校园内遭警方逮捕,包括目前是人民公正党主席的安华、讲师赛胡申阿里等。

遗憾的是,随着政府通过《1975年大专法令修正案》,学生运动日渐式微;马大在国阵掌权期间也不断钳制学生的活动,包括曾因技术问题而冻结马大华文学会一个学期、禁止马大学生会邀请安华进入校园演讲等。这种权威式的管理手法抑制言论自由,难免引人诟病。



倘若马大控制学生的原意是为了执行大专法令,避免学生与政治活动挂钩,但为何马大校长拿督阿都拉欣可以明目张胆地与其他三所大学举办马来人尊严大会?这并不是纯粹的学术研讨会,因为出席者包括政治领袖,且充斥浓浓的种族主义氛围;最令人难以接受的是,一校之长竟然在大会上发表深具种族意味、分裂族群、附庸政治的言论,严重摧毁马大的声誉。

制造寒蝉效应

莫怪学生看不过眼校长的举止行为,其中,马大学生会署理主席叶纹清就直指校长是种族主义,并要求校长辞职;之后,马大新青年前主席黄彦铬也在毕业典礼上,手持纸牌要求校长下台,结果,校方扣押黄彦铬的毕业证书、报警对付黄彦铬及指示其他学生举行集会支持校方;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马大禁止马大新青年前主席官华恩出席毕业典礼,理由是发现他试图煽动其他毕业生加入呼吁校长辞职的行列。

马大在这起风波上并无法体现学术殿堂的风范,不仅没有采取开明的态度来处理异议,还以强硬的手法惩罚学生,试图杀一儆百,制造寒蝉效应,让其他学生往后再也不敢造次,即使不同意校方的政策也静静不出声。

遗憾的是,之前信誓旦旦说要恢复校园民主的教育部长马智礼博士对学生的遭遇不闻不问,予人感觉他认可校长打压学生的手段,这又再与希盟要实现的民主精神背道而驰,进一步削弱人民对政府的信心。

反应

 

言论

穿件长裤有问题吗?/江振鸿

马大校园再次闹出服装风波,一名中国留学生控诉,因穿着短裤进入马大图书馆,遭工作人员怒吼及录像,甚至扣留其证件和记录学号,导致他可能将面临被开除的风险。

首先,到目前为止,校方尚未就此事作出回应。

但是如果控诉属实,相关工作人员肯定要被谴责,因为穿着不苻合规则,小事一桩,有关工作人员不让穿着不苻合规则的人士进入相关场所即可,何必弄至录像及扣留证件和记录学号如此“大费周章”呢?

第二,此控诉工作人员态度恶劣的事件,因为源自于服装规则的问题,引起不少人的“带风向”,指责马大的学生着装和仪表指南宗教化,甚至指责当朝政府与在野党竞争保守云云。

仪表礼仪无关宗教

马大图书馆不准穿短裤的规则,20多年前即我于马大求学时代就已存在。那时可没什么绿潮。

而此不准穿短裤的规则,更绝对是符合目前大部分世俗社会的商场或职场及社交仪表礼仪,恐怕与什么宗教保守化是无关的,因为此规则只是要求不准穿短裤,而不是要求戴头巾及罩袍遮脸或黑色长袍这些拥有宗教色彩的服装。

其实,不管喜不喜欢,在职场及商场上,相关的仪表礼仪是很重要的。

一些讲究创意的科技公司,为了激发员工的创意,而制造的无拘束工作环境,包括不限制员工的上班着装,甚至有网民举例的所谓穿睡衣上班,固然令人乐道,然而每逢新产品的发布,或一些记者招待会时,相关公司的高管却也得“乖乖”穿上符合商场仪表礼仪的着装出席。

而在年度晚宴上,这些所谓平时不限制员工上班着装的公司,其员工不也盛装出席,而非穿短裤拖鞋?

我更是不相信,这些所谓平时不限制员工上班着装的公司,其员工出席一些与主要客户会谈的会议时,会穿短裤拖鞋。

最后,我也发现到近年来有越来越多,尤其是华裔年轻人似乎不懂得基本的职场及社交仪表礼仪。

包括有人身穿T恤出席工程及执行阶级的工作应征,更是有人穿短裤拖鞋出席隆重的婚宴,不尊重自己之余,也不尊重场合及主人家。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