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陈美枫

我和内子甫在中国湖南省闯荡了3个多星期回来。在韶山,我们参观了毛泽东故居和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对这位一代伟人有了较深入的认识。

毫无疑问,毛泽东是新中国的奠基者。他胸怀大志,积极参与中国共产党的活动,凭个人才智和实力克服重重障碍,进入党的核心组织,成为最高领袖,领导红军在内战中击败国军,取得最后胜利,而于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虽然后来发生在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给他光辉灿烂的一生留下了一个大污点,却不足以撼动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崇高地位。



毛泽东不单在政治上和军事上是个公认的一代伟人,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也同样傲视群雄,尤其是他的诗词,非但经常被人引用,行家甚至认为,即使拿来和中国历代著名诗人词家比较,他也毫不逊色。

才华横溢 文武双全

毛泽东的确是个才华横溢、文武双全的人。

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生在韶山的一个农民之家,下有两个弟弟;他从小就爱读书,经常手不释卷,即使成了党的高级干部以后,也还是从不放弃任何读书的机会,每次外出公干必定带着一大箱书本随行;他的阅读兴趣又十分广泛,除了和马克思列宁意识形态相关的书籍,举凡天文地理、上下古今,无不涉猎。然而,他绝对不是书虫,因为他同时也十分注重运动。他常说要做大事,就必须拥有强健的体魄。

他童年在住家附近的南岸私塾读了6年书后,到湖南省会长沙去读中学,期间经常和一班朋友到湘江中的橘子洲头去聚会和运动,度过许多美好时光;1925年初,31岁的毛泽东从上海回来长沙,站在橘子洲头面对锦绣山川回忆往事,即兴写了《沁园春·长沙》,留下了脍炙人口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毛泽东之善于诗词创作,早在他7岁那年已现端倪。1901年春节,他随母亲去外婆家拜年,看到舞狮的热闹场面,自创童谣脱口而出:“狮子眼鼓鼓,茶菜子,煮豆腐,酒放热些烧,肉放烂些煮。”

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红军抗日先锋队从陕西北部渡过黄河,前往华北前线抗拒日军入侵,途中大雪纷飞,触景生情,写下了气势磅礴、雄浑豪放的《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很多人以为最后那3段是在暗示毛将来的成就会盖过历代伟人,但他自己的解释却是,那3段指的是无产阶级。

此外,毛泽东也勤于书法。他习惯以毛笔写字,公文批示几乎全用毛笔。他的狂草书法龙飞凤舞、行云流水,自成一格;中国各处的街头巷尾都可看到他的笔迹,就像在俄罗斯处处与列宁碰面一样。毛泽东十分好学,身为国家领导人,经常接待海外贵宾,知道英文的重要,百忙中抽空学习英文。

毛泽东一生节俭,身居高位也公私分明,绝不以权徇私。

新中国政府在1949年成立后,于1954年召开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全是票选出来的呢!可惜那是新中国仅有的一次选举;同年,他推出中国第一部宪法草案,在短短两个月内有1.5亿人次参加讨论。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去世,享年83岁。

撇开毛泽东的政治思想不谈,他确是有许多值得人们借鉴学习的地方。

反应

 

言论

从毛泽东茶壶看社会矛盾/林恩霆

我国脱离共产主义威胁已有33年,今天的共产主义仅是历史与伤痛的象征,犹如日本侵占带来的记忆。然而,历史是记忆,现实中仍需理性面对,如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外交关系。

近期,巴生一家餐馆因使用印有毛泽东肖像的茶壶而掀起争议。一名华裔博主将此拍摄并发布到社交媒体,引发马来社会反共情绪。

毛泽东肖像是否象征共产主义取决于解读:它既可视为历史人物形象,也可被解读为共产主义符号。然而,狭隘的偏见忽略了更广泛的事实:法国、意大利等民主国家至今仍存在共产党,但并未因此引发社会恐慌。

这种情绪背后或许并非单纯的反共,而是混杂了对华人的抵触。一些情绪化的反应,未必清楚不满的具体对象,而是借机宣泄长期积累的情绪。

只是噱头无关政治

事实上,一个茶壶只是噱头,与政治无关。但通过放大这一事件,某些人可能无意间将其推向族群议题。

类似的情绪化行为在我国并不少见。伊斯兰党等宗教领袖常批评女性着装“过于紧身”,甚至有人宣称女性衣着暴露招致性侵是“活该”。

这种论调与将毛泽东肖像等同于传播共产主义如出一辙:都源于个人定力不足与偏见,觉得自己会轻易被一个外来因素所影响。再者,毛泽东肖像真的等同于宣扬共产主义,那是否连印有其头像的人民币也该抵制?这种逻辑显然站不住脚。

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非马来人博主试图在这种反华情绪中借势取流量,自以为仅是反共,却忽视背后可能滋生的种族关系紧张。

好比敦马哈迪挑起中文招牌议题时,其真正目的并非针对中国,而是煽动特定选民情绪,这种手法对社会和谐构成潜在威胁。

当然,中国投资者和商家来马来西亚经商时,必须尊重本地法律与文化,但矫枉过正只会损害马中关系和国家经济利益。

这场争议的核心,不在于一个茶壶,而是社会如何摆脱狭隘思维。对女性衣着的过度批评与对毛泽东肖像的敏感,其实源于同一种心理:对不认同事物的恐惧与抗拒。

当社会还在为这些无谓的议题争论时,真正重要的问题,如族群和谐、经济发展、国际关系却被忽视。

理性与包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摆脱情绪化,才能避免族群关系和国际外交因小事受损。否则的话,这种煽动情绪的行为不仅损害社会和谐,更会掣肘国家的长远利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