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阅读计划与阅读素养培育/林国安

日前,教育部长马智礼博士主持“国家10年阅读计划”推介礼,表示该计划将于2020-2030年落实期间致力培养国民阅读兴趣和喜爱知识的文化素质,形塑大马阅读国。

马智礼部长指出,当局将鼓励中小学、大专院校、医院、购物商场、快餐店、公共交通设施、社区中心等设置“阅读角落”,推动阅读活动,提升国民对阅读重要性的认识,随时随地自觉阅读。



实质上,“国家10年阅读计划”的推展,不仅在于形塑大马阅读国,更是提升国民“阅读素养”的重大举措。因为,根据国家图书馆的调查数据,我国国民年阅读量约20本书,是先进国40本书的一半而已。再看2009年“国际学生评价(PISA)”的“阅读素养”测试结果,我国学生的表现低于OECD平均水平!因此,这项计划的提出与推展,对提升国民“阅读素养”是适时的,是全社会领域的大事,学校教育教学更扮演着重要角色。

国家竞争力重要指标

阅读是一种素养。阅读素养是语文学科素养和国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它学科阅读、理解和学习知识,发展学科能力的基础。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曾志朗教授说过:“阅读是教育的灵魂。”台湾中央大学柯华葳教授强调:“阅读是新世纪必要的学习管道。”

中国政府从2014至2018连续5年把“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以在全社会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文明风尚和文化氛围,更好地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确,在全球化的国家竞争中,阅读能力除了是个人终身学习的基石,也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厚植阅读力政策更是各国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政策之一。



2015年,成立60年历史的“国际阅读协会”正式更名为“国际素养协会”,并把“提升全民素养,改变人类生命”列为协会下一个60年的新目标。因为“现代教育,必须从传统强调的阅读、写作与算术能力,进阶到能善用语言、数字、图像、计算机等多元的工具,帮助大众理解、沟通、获得有用知识与使用特定文化的象征符号”,以发展面对全球的基础能力与素养。而培育素养的关键就在“阅读能力的进化”。

由此可见,阅读并非单指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阅读能力也不是仅限于解码、理解书面语言文字的要求。根据PISA 2009的定义,“阅读素养”主要是指“学生为了达到个人目标、增进知识、发展潜能以及参与社会活动而理解、运用、反思书面文本的能力以及阅读参与度的状况”。其要义在于读者依照自己的阅读目的、兴趣与学习特性,通过文字、符号、图表等不同类型资料的读取和解读,反思与批判思考文本的内容与形式,丰富个人的知识与思想,拓展理解力与判断力,发展潜能,提升运用阅读所得能力,为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根基;也能从文章中建构意义、通过阅读进行学习,确认阅读作为学习、为生活做准备的工具。

教育部“国家10年阅读计划”的实施应以学校教育教学为基础,带动全社会领域阅读风尚。不过,当前学校阅读教学需要改革,转型“素养”导向教学模式。

阅读教学是中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式主要是以教科书编选一定数量各类题材和体裁的文章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语文的凭藉,附加少量的形式自由的课外阅读和相关阅读社群活动。这是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学生一般局限于教科书数量有限的课文阅读,而且这些课文大部分是文学作品,“非连续文本”(学科知识短文、说明书、指引、各式统计图、各种图表与解说等)付之阙如,难以提供学生多元文本阅读情境与经验;课外阅读方面自由放任、随意性大,虽有阅读心得写作要求,但流于形式;学生阅读层面难以拓展,阅读教学效率不彰显,较难培养“阅读—理解—应用”能力。我们常听到数理学科教师向语文教师抱怨“学生看不懂课本内容,也无法很好地运用文字表达”;看来学生并没有掌握好语文阅读工具,以学习、理解其它学科知识内容。

阅读是一切学习基础

毕竟,阅读不单单是读一篇课文或一本书,它是一切学习的基础。教育领域培养21世纪人才,面对未知的未来,阅读理解应用能力,被视为关键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阅读生活,理解世界,创造未来”的能力,是各学习领域关注的要素。

因此,语文学科阅读教学须要在解码语言文字信息的基础上,提升到“意义建构”的素养教育。PISA“阅读素养”评测程式:“撷取信息”、“统整解释”、“省思评鉴”,有助于学生分析文本信息,连贯脉络、领会意涵,辨析观点、反思批判,实现文本阅读的意义建构,落实“阅读素养”培育;可予我们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参考借鉴。

语文学科阅读教学转型,牵涉课程教学理念更新、教材建设、教学实施调整、学习方式转变、教学评价改革、教师培训等重大议题。这些都应作为“国家10年阅读计划”的配套项目,助力国民“阅读素养”培育。

反应

 

言论

美国政治领袖教育担当/林国安博士

1月20日,特朗普宣誓就职美国第47任总统。2024年美国总统竞选期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贺锦丽分别发表政见,包括阐述对教育课题的观点和立场,尽见大国政治领袖的教育担当,以及胜选后美国教育政策的可能走向。

联邦集权与地方分管,向来是美国教育管理制度的矛盾。特朗普主张关闭美国教育部,将教育主导权下放各州政府,以减少联邦政府对教育机构的监督与财政开支。

同时,通过“学校选择计划”,恢复家长教育选择权,以利用公共教育资金,将子女送到公立、私立、特许学校或在家学习。

贺锦丽支持保留教育部

贺锦丽则支持保留教育部,重视联邦政府支持发展公立教育系统的作用;反对公共教育资金用于私立学校,主张将教育资源集中于公立学校,以提升其教育质量。

除了对国家教育管理制度持不同意见,特朗普和贺锦丽在推进美国各阶段教育发展方面,也各有观点。

特别是贺锦丽,注意到减轻家庭幼儿照护负担,赋能学前教育的可及性和经济性,具体包括为家庭提供长达12周的保育有薪假,为有新生儿的家庭提供6000美元的税收减免;扩大Head Start 项目,为低收入家庭儿童提供学前教育。

关于学校教育改革,贺锦丽支持通过政策和资金投入,促进学校教育内容多样化,吸引不同社会背景的学生,减少学校中的种族和经济隔离问题;反对学校限制种族和性别议题教育的政策。

特朗普则主张在学校推广符合“爱国价值观”的教育,禁止在课堂上教导批判性种族理论、跨性别意识形态和结构性种族主义的内容;支持将基督教价值观重新引入公共教育课程。

为此相应的教师队伍建设,特朗普倡议废除教师终身制,推行基于教学绩效的教师薪资制度;并提出设立新的教师认证机构,以确保教师符合“爱国价值观”教育的需求。贺锦丽则认为教师多样性对学生成就至关重要,主张通过教师培训和招聘计划,为少数族裔服务院校提供资金,以培养更多少数族裔教师。

贺锦丽和特朗普都非常重视美国高等教育发展。贺锦丽认为“大学教育是通往中产阶级的主要途径”,致力于推动高校奖助计划、学生贷款减免和实现社区大学免费教育,确保学生能从高等教育中获得价值。

具体包括支持提高助金额,为弱势中学生、大学新生和残疾人士提供资助;支持低收入家庭学生免费就读社区大学;延续推动拜登政府的“有价值的教育储蓄”计划,为大学生减免或宽免大学债务,利惠学生基本生活需求、创业和购房;支持增加对少数族裔服务院校(如传统黑人大学和部落大学)的投资。

不过,特朗普反对大规模学贷减免,仅支持“收入驱动还款”计划,让学生根据个人职业收入和家庭经济调节支付还款。

为增加高等教育办学的可负担性和灵活性,特朗普打算通过“征税、罚款和诉讼”,从大型私立大专的捐赠基金中获取资金,以设立名为“美国学院”的免费线上大学,作为设立传统4年制大学的替代方案。

对于美国大学的营运,特朗普在意的是制订新的认证标准,避免其受左派政治意识形态和异议份子的干预。

蓄意增国际学生门槛

美国是教育大国,难以规避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但是,特朗普“一刀切的移民歧视”,蓄意增加国际学生在美国接受高等教育的门槛。

他曾于任职总统期间签署“回教徒禁令”,限制来自回教徒占大多数国家的个人入境美国,导致大量国际学生的签证暂停签发。

贺锦丽是反对特朗普“回教徒禁令”的,她赞赏国际留学生对美国的贡献,而拜登政府教育部也恢复推进国际教育。

综上所述,特朗普的教育政见倾向教育管理去中央化,教育内容凸显爱国价值和西方文明传统,恢复家长教育选择权,反对大力投资公共教育。

贺锦丽则倾向通过联邦政府的支持以改善公立教育系统,推进教育领域的多样性、公平性和包容性。

特朗普宣誓就任总统,雷厉风行签署了近百项行政命令。他的教育政见是否付诸落实,落实到什么程度?他可能吸纳贺锦丽的教育观点吗,抑或把它当作拜登政府留下的“垃圾”,一并清除干净?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