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非华裔公仆学华语的动机/程慧敏

学习外语,对成年人来说不是一件易事,尤其是要学习华语这种有四声的语言,更是困难。但是,国家公共行政学院(INTAN)办的华语课程,从2014年到2016年间,收到的申请次数高达7891人次。

设置在EPSA(E-Pembelajaran Sektor Awam)的网上华语课程从2013年开始到2017年3月,参加的人数也高达7398人。国家公共行政学院的华语课程都是基础课程,凡是不谙华语的公务员,都可以根据他们的级别申请其中99巴仙是非华裔。那,为什么非华裔公务员对学习华语那么有兴趣呢?



第一,公务员在工作上需要与不谙马来语和英语的人接触,掌握华语能让工作更顺利。例如,不谙英语的中国游客入境我国时,移民官要查看游客的护照、机票等都需要花时间表达他们的要求。有时候甚至是无法沟通而需要其他人帮忙翻译才能完成检查的程序。所以如果移民官学懂了“护照”、“机票”、“排队”等的字眼,即使他们不能说整句的华语,这些单词也能够帮助他们表达意思,缩短办理手续的时间。

提升能力增加信心

第二,公务员想提升自己的能力,为未来做好准备。来学习华语的非华裔公务员认为,多懂一种语言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并增加自己的信心。有些部门的公务员经常有机会到中国出差,例如,联邦农业促销局会派员到中国去推销马来西亚的农业产品,公务员懂一点华语,向中国人推销产品时也比较容易。

另外,有些部门经常要招待外国代表团,例如博物馆,旅游与文化部等。招待从中国或台湾来的外宾时,非华裔公务员能说上一两句华语,除了可以增加亲和感、表达诚意,更能加强个人的表现。

第三,有学习华语的环境。例如在华小工作的公务员,他们每天与华人相处,常常听到老师和学生们说华语。他们认为懂一点华语,在办理事务时可以跟华裔家长有更好的沟通。其次,有些非华裔公务员服务的地方居民以华人占大多数,能够说华语,将让他们更容易融入该地的华人社会,当然办起事来也会事半功倍。



另外,现在非华裔入华校就读的情况越来越普遍,非华裔公务员把孩子送进华校就读,可是自己不懂华语,对孩子的学习生活有无从参与的感觉。

面对这样的情况,父母希望自己能懂一点华语,借着这些知识与孩子在学习生活上作互动。

非华裔公务员学习华语是值得鼓励的,因为通过语言的学习,一方面可以提升办公能力,另一方面则可增加非华裔对华族文化的了解,散发对华族的善意,缔造一个和谐的社会。

(作者为国家公共行政学院高级训练顾问)

程慧敏

反应

 

言论

以全民春节来说爱你/南洋社论

春节的传统精萃与文化情怀,凝聚着全球华人的人伦情感,今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把“春节”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因为春是一年伊始,“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在很多饱含深情的咏春诗词中,就有“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还有“春雪消融,润泽万物”,让人看到勃勃的春意,以及对春天美好的企盼。

然而,面对地缘政治动荡,大国博弈愈演愈烈,科技冷战加剧,还有因经济疲弱,债务危机、通货膨胀问题带来的焦虑,都是全球面对的严峻挑战。

不要动辄作乱

在国内,我们还有各种无谓的争扰,奸佞政客的贪婪馋秽,还有很多追臭逐腐、散播病菌、嗡嗡乱叫的苍蝇,都必须通过捕杀,趋光驱除,及清新整洁的环境来净化根除。

其实,客观世界里的风险与机遇是并存的,重要的是要如何应对和作出选择?

当然要有好的期盼,才有“百般红紫斗芳菲”,有好的预案,才有“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有好的引导,才有“化作春泥更护花"。

蛇的蜕皮提醒我们,不要为琐碎小事动辄作乱,不要只顾“风波袜”、火腿的争扰随声吠影;不要只顾吃进肚里的东西净不净,却不顾放进袋里的东西脏不脏,将贪腐说成是可以被原谅的技术犯错。

冰消雪融的春日,蛇从冬眠中苏醒,我们的领导必须以贤者的智慧,去做促进马来西亚进步的大事,以加速推动体制改革。

坚持正心正念

因为国际社会愈趋激烈的竞争,考验我们的韧性与创新能力,我们还须努力推动生产力的提升,求新求变,创新工具,才能赢在未来。

向阳就是成功者的吸引力法则,就像植物的叶子和茎干向阳生长,要以刚毅得正的德行和人格感召,坚持正心正念,所有一切美好都会“心像”那样发生。

马来西亚的春节是全民的,团圆、和谐、富足,都是全民要努力实现的生活理想。

只要我们能以精准的绩效管理和策略应用,对管治的“痛点”及“难点”用对方法,找好标杆,澄清政治,艰困终将会是远逝的往昔。

2025的乙巳蛇年,马来西亚正以团圆、亲情、祥和、民族的凝聚力与亲和力,向世界展示春的欢呼,以及人间浩瀚的春意,并以马来西亚全民春节来说爱你。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