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预料升息也算诽谤?/林志斌

数字通讯部长法米最近找上了马来报章《每日新闻》的麻烦,仅仅是因为这家报章引述了经济分析员的看法,预料国家银行还会在短期内升息,就认为这是对国行和政府的诽谤。

当时脸书上的标题写着“隔夜政策利率预料最早在7月再次提升”,没有注明话出自何人口中,结果就撞在部长的枪口上了。

这事带出了几层的问题,首先最受法米关注的是个小问题,法米认为句子没有列出说话的人,让人误以为这是政府或是国行的立场。

不应草率解读标题

这未面也太自大了吧,报章不过为了标题精简而省略主语,部长凭什么认为背后说话的人就是国行或是政府呢?

媒体本身就是从社会的角度出发来看问题,而不是成为政府的喉舌;媒体省略主语说出来的句子,本也应该理解成某些社会群体的集体看法。如果希盟真的提倡新闻自由的话,至少要养成一个基本观念,媒体没有义务为政府涂脂抹粉说尽好话。

接下来,才是新闻自由层面的问题,我们的部长,真的需要回到以往那个让媒体人闻风丧胆的“喝咖啡谈新闻操作”的模式吗?

执政百来日,就学会了兴师动众传召媒体编采主管的文化,向媒体界,向社会表达的是怎么样的一种信号?是告诫媒体必须要听话吗?希盟到底还记不记得曾经承诺好的新闻自由?亦或是新闻自由也不是圣经,偶尔可以渡让的?

而且在这件小事上,法米的表现不只让新闻自由这个理想幻灭,在具体政治经济层面的理解也看着让人心寒。

部长的指控中,《每日新闻》的标题不是“有误”,而是“诽谤”。诽谤是何意?诽谤指的不仅是有关言论不实,还带有该不实言论会对他人名誉带来负面影响的意思。问题是,国行真的升息的话,到底对国行和政府的名誉,带来什么样负面影响?

宏观调控是国行本职

国家银行本来就是根据宏观经济环境,来制定货币政策。市场上热钱太泛滥,经济过热,就升息为经济降温;市场缺乏生气一片死寂,就用降息来刺激经济的运转,在宏观层面调控,就是国家银行的本职。

诚然,升息了一定有人欢喜有人愁,但希盟对升息的抗拒,似乎已经到了歇斯底里的程度。

像我们的前财政部长林冠英,最近又对升息发表看法,说我国不应该升息,反而应该帮助团结政府稳定政局,专注控制生活成本。

只能说,这话说出来是可笑之极。国行之所以要升息,就是为了在需求端避免经济过热,控制通胀;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鼓励金钱的大量流通,正是导致市场上需求增加,物价上涨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况且,有着高度独立性和专业性的国家银行,并不服务于稳定哪个政党或政府,而是服务于稳定市场经济;期待国家银行帮忙稳定政局,这个才算是“诽谤”吧。

团结政府百日,我还在衷心祈祷媒体和国家银行,可以超越政治立场地独立运作。

反应

 

言论

优柔寡断·魄力尽失/林志斌

掐指一算,团结政府任期也已将近一半,可举着改革旗号上台执政的这个政府,在财政改革中依然举步维艰。

像农历新年期间,政府原本打算开始不再于佳节期间给予大道路费减免的优惠,但在民意压力下,最终只能半妥协地,给了一个半价优惠。

可实际上这应该是团结政府2022年上台之后,2023年就该斩钉截铁实施的举措。但在优柔寡断,过于担心每一步棋会激起反弹之下,最终拖到了今天。

其他财务上的改革,例如燃油补贴机制,也还是处于只闻楼梯响的阶段,一年复一年地拖延下去。

催生民粹赤字走高

虽然这会让人民荷包更收紧一点,但我一直认为,政府在管理财务的时候,不应该过于着重在终端给予人民太多消费补贴。对于人民而言,这不仅仅形成财务上的依赖,更糟糕的是,这让人民失去了对所谓“市价”的理解,以及催生出民粹。

而更重要的是,这些补贴并不是“免费”的。我们需要了解到,当政府多出了这样一项“民粹”开销,就需要从其他地方找钱来填补,或是继续让财政赤字持续走高。

看得出那个高喊改革旗号改朝换代上台的政府,已经了解到长时间的民粹式补贴和负责任财政政策是相违背的,所以这几年来一直在不断重提需要减少补贴。但是任期来到第3年,除了针对性柴油补贴去年终于落实之外,其他多数关键的财务整顿政策,却都一拖再拖。

这一再凸显了当今政府对财政改革的决心并不太足够。

我在之前的评论也说过,对于新任政府而言,最适合大刀阔斧推动改革议程的,是在方才执政的前2年。这个时候,挟着刚刚获得人民的信任和委托,更能快速推动新政。

避免阵痛期延至大选

而新的改革措施往往会带来阵痛,尤其对旧有政策的既得利益者来说。政府需要避免这种阵痛期延续到下一届的大选,才能让新政最终惠及社稷家国。

而如今,政府任期已经过半,新政却还在酝酿期。很快地,选票压力就已经来临,优柔寡断的经济改革,很快就需要被快速有效的民粹政策给取代。

这个优柔寡断,也成为了团结政府应对经济议题的一大缩影。现当下的国际政经局势快速变化,小至大道过路费免费议题,大至如何应对美国接连推出的芯片限制令和关税,目前政府都没让人看出有解决这些问题的魄力。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