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马中携手推动全球发展/黄启成博士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推介“昌明大马”(Malaysia Madani)的国家新政策理念,旨在通过政府与人民之间的信任、透明与合作的政策,将马来西亚转变为奠基于6项公民价值观的繁荣与发达国家。

发展倡议理念相同

当中的价值观涵括了可持续发展、社会繁荣、创造力、互相尊重、变革与信任以及关怀与同情。恰巧的,这6项核心理念也与中国近年来推广的全球发展倡议理念有着诸多相同之处。

因此,倘若马中强强联手,大马必能稳定地发展及能够顺利地实行国家变革,从而迈向社会和谐,同时也可实施可持续经济发展以及保护国家绿色环境。

随着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其全球发展倡议也成了国际关注的焦点之一。此倡议对于亚洲国家而言,特别是马来西亚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更是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023年3月3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与大马首相安华会面时表态称,大马提倡的“昌明大马”理念与中国提倡的“以民为本”的政策理念不谋而合。

为了兼顾发展与人民福利,习近平表示愿与大马强手合作,巩固马中政府各项治国经验之交流,以互相尊重、坦诚、与信任为合作基础,为马中发展带来新机遇和提升双方在各领域的共建质量。

中国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都与我国政府提出的“昌明大马”理念高度契合,这亦显示出了两国对国际形势的深刻理解。

在中国全球发展倡议的推动下,两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明显地变得更加紧密,政治和外交关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加深马中政治互信

与此同时,中国和马来西亚之间的政治互信也不断地加深,让双方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也更加密切。这种政治和外交关系的加强为昌明大马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提供了更多支持,并为两国之间的

合作关系奠定了更稳固的基础。此外,中国全球发展倡议还促进了昌明大马在人文交流方面的发展。

随着经济合作的加深,中马之间的人文交流也日益频繁。学术交流、文化交流、教育交流等各个领域的合作也不断加强,为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打下了坚实的根基。这种人文的深化交流不

仅丰富了昌明大马和中国两国人民的文化生活,也为双方的未来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中国全球发展倡议对昌明大马的推动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强经济合作、深化政治和外交关系、促进人文交流等方式,中国的全球发展倡议为昌明大马着实带来了巨大的契机。

昌明大马应更积极参与到全球发展倡议中,并发挥其自身优势,进而实现互利共赢,共同推动地区和全球的经济繁荣与发展。

【东南亚社科研究中心(SEARCH)与拉曼理工大学(TARUMT)商业与政策研究中心,适逢“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联合呈献的社会责任项目。】

反应

 

国际财经

为何中国泡沫仍未破裂

作者:欧乐鹰(彭博经济研究首席经济学家)

2001年,章家敦出版了一本著作,并可以凭借它角逐关于中国的最没有先见之明的书。

在《中国即将崩溃》 中,身为美国律师的章家敦认为,威权政治体制、摇摇欲坠的国有工业企业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激烈的全球竞争将对中国经济构成致命一击。

后来发生的事情恰恰相反。自2001年以来,中国经济体量从1.3兆美元增长到18.3兆美元,先是超过了法国和英国,然后是德国,最后是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二。中国出口蓬勃发展,地缘政治影响力增强,而贸易反而在美国造成了失业。

不甘示弱的我冒着被现实反噬的风险,将自己的书命名为《中国:永不破灭的泡沫》。

自2020年出版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下滑,房地产市场从繁荣走向萧条,对企业家的打压冲击了信心,美国的出口管制阻碍了关键技术,而所有对中国将继续表现出色的押注都亏了不少。

于是问题来了,在这个最没有先见之明的关于中国的著作的竞赛中,章家敦是不是也比不上我了?可能不出你所料,我会说答案是否定的,原因有二。

首先,略带学究气地讲,泡沫破灭是一种突然且极端的、不受控制的冲击。想一想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1992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的破灭。这些时刻都伴随着一些元素的组合:决策者无措、金融市场崩溃、GDP大幅下滑、失业率飙升。但中国的情况并非如此。

让我们聚焦于房地产行业 —— 一度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推动力,现在却成了头号拖累。诚然,是决策者允许了供应远超需求的情况发生,而纠正这种失衡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大型房地产开发商倒下了,投资者亏个精光,老百姓看到他们的最大资产的价值被侵蚀。

房产缓慢崩溃可控

不过,尽管痛苦,也必须承认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缓慢崩溃是可控的。

为什么这么说?可以跟美国次贷危机做个对比。在美国,决策者忽视了房地产行业的过度杠杆,直到为时已晚。在中国,决策者在危机爆发前部署了一系列工具来遏制下滑的速度。

换句话说,泡沫在美国破了。在中国,气泡消气的速度比我想象的要快,但仍然是一个可控的过程。

短痛换来长期收益

短期的阵痛带来长期收益的希望。通过降低房地产投机的利润,甚至让其无利可图,中国决策者正推动工人和投资者远离建“鬼城”这件事,转向更有效的就业岗位。

这种动态变化 —— 忍一时之痛,谋长远之利,恰好就是我的第二个论点:中国的经济发展仍在正轨。让我们想想2020年以来的这段时间里的两项重大举措:打击大型科技公司和收紧金融行业监管。

在西方媒体眼里,中国对科技公司的态度转变是一个灾难性的失误。但中国过去有科技行业垄断的问题。阿里巴巴已经是电子商务领域的主导者,也是电子支付领域的两大巨头之一,旗下蚂蚁金服的IPO则致力于旨在让它成为银行业的一股力量。

垄断可能是个麻烦,它压榨消费者,坑供应商,排挤初创企业。认识到这一点之后,中国领导人开始采取措施加以遏制。尽管这些措施,包括让市场大吃一惊的被取消的蚂蚁金服IPO,确实不显得巧妙,但它们体现出了对抗强大既得利益者以促进整体经济发展的意愿。,就更广泛的经济而言,制止垄断对发展是有利的。

已然奏效

有迹象表明北京的策略已开始见效。中国的电动汽车畅销全球;DeepSeek一举成名,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和美国比肩。中国经济的天平正在迅速发生变化。

2020年,中国房地产占GDP的比重为24%,高科技行业为11%。到2024年,房地产占比已降至19%,而高科技占比则升至15%。到2026年的时候,中国经济将很可能是硅驱动而非水泥驱动了,这是重要的向前一步。

《中国:永不破灭的泡沫》全部说对了吗?绝对没有。部分由于冠病疫情的影响,气泡消气的速度超过了我的想象;但《中国即将崩溃》真的来了吗?也没有。

中国经济正在进化,而不是崩溃。在有关中国问题的没有预见性的著作竞争中,我还屈居第二。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