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马华与行动党未能“冰释前嫌”/林恩霆

6州州选预计将在7月举行,团结政府各成员党将会组成一个团队,在不出现对打的情况,以同一个姿态面对国盟的绿潮。

由于举行州选的6个州属都在马来半岛,因此团结政府内的两大政治联盟,即希望联盟和国阵将会是这场战役的主角。

在这一场战役中,可是团结政府以一个团队的姿态,去面对选举的挑战,国阵与希盟在政党组织及动员上,是否可以做到完善的配合,是这一场6州州选的其中一个焦点。

民主行动党与马华或国大党之间有着长达超过半世纪的恩仇录,行动党与马华及国大党目前无论在基层或政党合作方面,都没有发挥出“团结一家”的势力。

以马来西亚现有的非马来人政治版图来看,其实团结政府理应在非马来人选票上,拥有绝对的优势,因为两大对立且实力最强的非马来人政党都在团结政府内。

然而,如今行动党与马华及国大党仍然没有办法释怀过去的恩怨,试图希望看到对方的弱势,才是对自己最好的结果。

这一种思维与人民公正党、国家诚信党及巫统之间的合作,有着很大的差别,这三党可以同时出现在同一场政治讲座,出席彼此政党的政治活动,但行动党、马华和国大党仍未有如此的配合和信任。

为何会这样呢?

追根究底,公正党、诚信党和巫统在国盟拥有实力一样强大的敌对政党,那就是土著团结党和伊斯兰党。团结政府内三大主要以马来人占大多数的政党,都有共同的敌人,他们的政治目标清晰,就是要抗拒绿潮,避免土团党和伊党取而代之,除了夺走现在稳坐的江山不说,可能还在马来社会占据更强大的政治话语权。

最强对手都是自家人

回看行动党、马华及国大党,最强的对手都已经是自家人了,对岸代表着非马来人的政党就只剩下微不足道的民政党。连一个议席都没有的民政党,不仅是行动党看不起他们,连只有两席的马华都嫌民政党不足以成为他的对手。

不仅如此,问政能力乏善可陈的民政党领袖也无法打出漂亮的政治论述,以撼动行动党执政的威信,也因此让行动党仅派二三线领袖去应对民政党领导。

对于马华来说,马华名义上是执政成员之一,但却没有任何的角色可扮演。马华即不在政府内阁内,施政的好坏,马华没有义务承担,更没有资格分享。因此,马华只会作壁上观,冷眼旁观。

总结来说,行动党与马华至今无法融洽配合,多半是上述两个原因,其一是共同敌人的民政党太弱,其二是马华与团结政府之间的距离甚远。

视频推荐:

反应

 

言论

居家服刑疑云悬而未解/林恩霆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在前首相拿督斯里纳吉特赦之居家服刑附加谕令存在与否的事件中,其处理方式存在改进空间。根据安华的说法,总检察署曾收到一份来自国家王宫(前国家元首任期内)的特赦附加谕令。

但总检察署或许认为其正当性存疑,这或许跟附加谕令是否符合宪法有关。虽然安华没明说,但总检察署的确把此附加谕令交回给国家王宫,让新任元首定夺。

部长回应矛盾重重

此外,他提到前国家元首多次展延特赦局会议,直到1月29日才召开。

安华没有明确指出责任人,但暗示如果早在前国家元首任期内处理,可能还有机会重新讨论这份附加谕令是否符合宪法,或在特赦局会议中将前国家元首提出的居家服刑建议进行深入讨论。

安华强调,他本人和参与特赦局的扎丽哈医生并未提到居家服刑的建议,而居家服刑的附加谕令是直接交给了总检察署。

尽管安华表示政府没有隐瞒附加谕令,但政府高官的回应却矛盾重重。通讯部长法米、内政部长拿督斯里赛弗丁、联邦直辖区事务的首相署部长扎丽哈医生、首相署部长(法律及体制改革)拿督斯里阿莎丽娜等人对附加谕令的存在表示“不知情”,尤其是赛弗丁将其称为“传闻”,令人质疑政府的透明度和协调性。

作为总检察署的主管部长,阿莎丽娜理应知晓此事,而总检察长作为政府的法律顾问,一年来频繁与安华会面,却未提及附加谕令的存在,这种说法难以令人信服。

安华政府在此事上,可以通过更透明的方式处理此事,以减少政治伤害。首先,他应坦承总检察署已把这份附加谕令交回给国家王宫,坦承可以显示政府对宪法的尊重,也能向公众传达政府在法律问题上保持专业与独立的立场。

模糊规避引发质疑

其次,在承认附加谕令确实存在之后,才说明政府已将此事交由现任国家元首处理。这种直接而坦率的态度,可以有效消除公众对政府隐瞒事实的疑虑,同时也表明这是一个由国家元首决定的宪政问题。

最后,若纳吉的律师团队决定挑战总检察署的决定,安华应表态支持通过司法程序解决争议。

尽管这一行动可能涉及挑战王宫决定的风险,但通过法庭审理的方式,不仅符合宪政程序,也能避免政府被指控干预司法或试图掩盖事实。即使舆论出现,纳吉也可能需要承担挑战王宫的责任。

由于涉及宪政争议,包括前任和现任国家元首对附加谕令的不同看法以及总检察署的立场,通过法庭解读宪法可能更为妥当,让司法程序决定附加谕令的合法性,可以避免政府背负隐瞒的指控。

安华的处理方式未能展现应有的透明度,安华政府通过模糊程序或语言技巧规避责任,反而引发更多质疑。尽管他声称无隐瞒,但政府内部信息不对称和高官的矛盾表态已严重损害其公信力。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