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马华国大党的默契/林恩霆

国阵主席拿督斯里阿末扎希博士曾表示马华和国大党在6州选举一定会拿到上阵议席,而且是有胜算的议席。

一周以后,马华中委会议决不在来临的6州选举上阵,而印度国大党则比马华早5天做了这个决定,然后几乎选择同一时候发文告,完全不领扎希的情。

马华与国大党的文告有相似之处,简直就是如出一辙。两党表明将履行作为国阵成员党的责任及扮演其角色,而马华更声明会在6州选举中为国阵成员党候选人提供协助。

上述声明是很有蹊跷的,马华强调仅仅履行国阵成员党的责任,并为国阵成员党候选人提供协助。换句话说,马华并没有打算为希望联盟成员党助选,而国大党也只字未提会协助希盟助选。

不愿再当“活蜥蜴”

在州选所扮演的角色,两党都使用了很保守的字眼带过。国大党更在文告中指成员党未被尊重,即使在议席谈判期间,都未与成员党商讨。

两个建国政党与巫统目前的领导层不和睦,看似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巫统最高理事洛曼阿当曾指马华和国大党是“活蜥蜴”,如今的马华和国大党不愿再成为“活蜥蜴”,也不乞讨上阵的机会。

两党此举显然是明智之举,毕竟非马来人选民不认为两党应该抢夺希盟的席位,希盟各党也表明不让出赢着的选区,那么他们退出州选举,一方解决两党被视为乞讨和争抢席位的不好印象,另一方面也让巫统知道,两党有自主权,两党宁可不要上阵,也无需施舍,国大党甚至连在森州胜出的一席州议席都不要了。

恐动摇国阵基本盘

然而,解决了议席分配问题,两党的不参选,也将可能动摇国阵所拥有的党员或支持者基本盘。两党退出选举之后,国阵支持者的投票意向如何,变得难以猜测,毕竟国阵成员党不睦将导致原有的30%基本盘分崩离析,让国盟坐收渔人之利。

原本支持国阵数十年的30%基本盘会有所变动,或许不会出来投票,但也可能全数转向国盟。原是三足鼎立,双方合力势必强大,但其中一方却支离破碎,也让原本不容易做到的“一加一等于二”的想法,变成根本不可能了。

国阵的选票势必“自由”出走,寻找更能委托执政的联盟,而国盟将是收获最多的一方。

马华与国大党退出此次的州选举,可视为一种无声的抗议,也是一种对巫统主席扎希的不满宣泄。阿末扎希在去年大选后,已与马华和国大党渐行渐远,扎希持着国阵主席身分,以令诸侯的做法,让马华和国大党极度不满,而马华如今退出选举不失为“有种”的做法。

反应

 

言论

居家服刑疑云悬而未解/林恩霆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在前首相拿督斯里纳吉特赦之居家服刑附加谕令存在与否的事件中,其处理方式存在改进空间。根据安华的说法,总检察署曾收到一份来自国家王宫(前国家元首任期内)的特赦附加谕令。

但总检察署或许认为其正当性存疑,这或许跟附加谕令是否符合宪法有关。虽然安华没明说,但总检察署的确把此附加谕令交回给国家王宫,让新任元首定夺。

部长回应矛盾重重

此外,他提到前国家元首多次展延特赦局会议,直到1月29日才召开。

安华没有明确指出责任人,但暗示如果早在前国家元首任期内处理,可能还有机会重新讨论这份附加谕令是否符合宪法,或在特赦局会议中将前国家元首提出的居家服刑建议进行深入讨论。

安华强调,他本人和参与特赦局的扎丽哈医生并未提到居家服刑的建议,而居家服刑的附加谕令是直接交给了总检察署。

尽管安华表示政府没有隐瞒附加谕令,但政府高官的回应却矛盾重重。通讯部长法米、内政部长拿督斯里赛弗丁、联邦直辖区事务的首相署部长扎丽哈医生、首相署部长(法律及体制改革)拿督斯里阿莎丽娜等人对附加谕令的存在表示“不知情”,尤其是赛弗丁将其称为“传闻”,令人质疑政府的透明度和协调性。

作为总检察署的主管部长,阿莎丽娜理应知晓此事,而总检察长作为政府的法律顾问,一年来频繁与安华会面,却未提及附加谕令的存在,这种说法难以令人信服。

安华政府在此事上,可以通过更透明的方式处理此事,以减少政治伤害。首先,他应坦承总检察署已把这份附加谕令交回给国家王宫,坦承可以显示政府对宪法的尊重,也能向公众传达政府在法律问题上保持专业与独立的立场。

模糊规避引发质疑

其次,在承认附加谕令确实存在之后,才说明政府已将此事交由现任国家元首处理。这种直接而坦率的态度,可以有效消除公众对政府隐瞒事实的疑虑,同时也表明这是一个由国家元首决定的宪政问题。

最后,若纳吉的律师团队决定挑战总检察署的决定,安华应表态支持通过司法程序解决争议。

尽管这一行动可能涉及挑战王宫决定的风险,但通过法庭审理的方式,不仅符合宪政程序,也能避免政府被指控干预司法或试图掩盖事实。即使舆论出现,纳吉也可能需要承担挑战王宫的责任。

由于涉及宪政争议,包括前任和现任国家元首对附加谕令的不同看法以及总检察署的立场,通过法庭解读宪法可能更为妥当,让司法程序决定附加谕令的合法性,可以避免政府背负隐瞒的指控。

安华的处理方式未能展现应有的透明度,安华政府通过模糊程序或语言技巧规避责任,反而引发更多质疑。尽管他声称无隐瞒,但政府内部信息不对称和高官的矛盾表态已严重损害其公信力。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