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马华要我找火箭/蔡维衍

一则新闻的标题吸引了我:森美兰州某村民家被豪雨淹没了。这位村民第一时间向马华投诉,马华领袖立即前来拍照及了解情况;但过后马华人士却改口了,这位村民说:“马华要我找火箭。”这位非华裔村民在遇到难题时,首先想到的就是马华。这种为民服务的形象主要还是由马华总部服务中心拿督斯里张天赐建立起来的,而且已深入民间。



平面媒体报道村民投诉过后,马华服务中心改口让村民向行动党投诉;查实内情,原来所在选区是反对党的堡垒;2013年大选选出的民意代表、国州议员都是来自行动党。或许一场聚雨成灾已是多年来未能有效处理的难题,马华的市议员(若有)在市议会没有办法发挥为民解困的功能;或者发生豪雨成灾的课题不仅涉及市议会,也与州政府甚至联邦政府的权限攸关。这村民后来根据马华服务中心的建议,找来了国州议员,原来他们早在2015年就接获投诉,并且多次向市议会反映,但未获得解决;后来又将问题带进州议会的书面问答,所得到的“官僚式”答复是该区的排水沟符合规格,沟渠没有阻塞。这么看来,国州议员也尽了代议士的责任,只是没有取得成果吧了!

在马来西亚的政治环境下,民主选举的结构对华人社会十分不利。2008年和2013年两次大选,反对党在华人选区大胜,马华在森美兰州没有一个州议员,也没有国会议员;华人社会广泛地对“朝里有人好办事”的说法嗤之以鼻,可是,马来西亚的政治史必然记载马华两次不入阁,损失的是华人的权益,加添了华人的困境。第一次在1969年大选过后,马华不入阁,《新经济政策》让华人社会深受其害,饱尝苦头,真是往事不堪回首;第二次,蔡细历医生当马华总会长时,再三强调马华输了大选不入阁,却被指为是在威胁华人。实际上,证明了马华不入阁,巫统可以委任其他人士负责处理华人特别事务。回想当年,由于负责的部长非华裔或对华社困境认识不够,难以沟通,华人的权益因此一再受损,而且是一去不可追。宁不叹息乎?

马华两次失去内阁的重要职位,华人参政权更趋式微。华社也再次尝到朝中无人难办事的事实。可以打赌现在槟城华裔选民绝对担心行动党输了,就再也没有华人当槟城州首席部长的机会了;为了保住华人首席部长职,别无选择,必然得投林冠英一票,让巫统(和国阵)再次付出失去槟州政权的代价。保住了华人首席部长,就是应验了“朝里有人好办事”的道理。

公务员才是掌握实权者

回头看豪雨过后水淹住宅的事件,马华服务中心人士让村民找火箭,在情也在理。选民没有把票投给马华候选人,当然是相信有更好的人选可以替他们服务;受委托及信任的反对党议员,在选举期间,必然也信誓旦旦说要为选民服务,他们中选了,服务社区比起马华绝对“师出有名”。一个负责任的政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民代议士必须言行一致,绝不能在向华人社会要选票时声称维护华人权益,待面对华社问题时却推称“那不是代表多元种族的我党所应处理的课题”。



森美兰马华让村民有难题找火箭协助是天公地道,一点也没有错,而火箭的州议员将问题带到森美兰州议会也是正确的;如果反过来,火箭的国州议员叫村民去找马华,那才是莫名其妙,不负责任的行为!

马来西亚公共行政机构层次重叠,官场错综交杂。政治人物虽然立志为民服务,但不能确保官老爷的办事效率;无论执政党(尤以非巫统为甚)或反对党议员都要敬畏(怕)公务员三分。因为人民代议士,最久每5年都须面对大选和人事更替,唯独捧着金饭碗的公务员才是主宰浮沉真正掌握实权者。

反应

 

政治

“外人”要国阵踢走马华?扎希:巫统绝不开除马华

(吉隆坡4日讯)马华总会长拿督斯里魏家祥博士此前指有国阵以外的政党和巫统关系特别要好,甚至建议巫统把马华“踢出”国阵,但国阵兼巫统主席拿督斯里阿末扎希博士今天否认此事。

他表示,马华、国大党和沙巴人民团结党(PBRS)都是国阵的主要成员党,而国阵精神非常坚定,非常坚决地维护主要成员党一起同在此联盟的关系。

“我们绝不会受到任何一方的压迫影响,开除国阵的任何成员党。”

阿末扎希今日在国会大厦主持其部门、旅游部、旅游局与民宿及甘榜住宿业者之间的协调会议后,在记者会上询及魏家祥此前发表的上述言论时,作出上述回应。

他说:“没有,不曾,只有他们发白日梦的人才会主张有此事发生。”

此外,巫统最高理事成员拿督阿都拉曼达兰此前也证实,该党内部并没有任何关于把马华除名或逐出国阵的讨论。

根据《阳光日报》,他说,无此必要,因为没有任何政党,包括民主行动党,都没有要求这么做。

“马华作为国阵创始成员,我认为马华没有理由退出联盟。

他说,马华和民主行动党在维护华社权益和福利方面所扮演的角色,对于争取他们的支持至关重要。

阿都拉曼达兰说,任何政党只要有明确的政策,为社区的发展和利益服务,都会得到华社的支持。

魏家祥此前配合农历新年接受中文报联访时,以不点名的方式指一些在国阵外的人和巫统的关系特别好,但这些“外人”当年却指责马华太过亲近巫统,因此是背叛华社的叛徒。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