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马哈迪应归隐山林/利亮时教授

马哈迪医生日前发表他的“伟论”,对这位掌权四分之一世纪的老人而言,不断的发言,除了刷存在感外,也想继续影响国内的政治生态。

首先,马哈迪表示“马来政府对华商的态度比英国政府更为宽松,因此非马来人不应害怕斗士党”这是真的吗?华人在19世纪中晚期南下马来亚谋生,当时英殖民政府是如何对待这些外来的华人劳工或移民?我们不妨回过头来看真正历史的发展,顺便对照一下马哈迪这位老先生的言论。

在马来亚地区(含新加坡),英殖民政府大力鼓励商业活动,为这些南来的华人,尤其是商人,提供了良好的经商机会。部分华商遂逐渐形成一个富人阶层,也有部分成为了华人社会的领导层。

华人南来固然不是很舒服在工作,他们面对不少的困难,然而在这块土地上由于英殖民政府的自由政策,再加上英殖民政府看到华人的勤奋,给予许多机会,让他们创造无数的奇迹。我们亦不要美化殖民者,他们是希望华人和印度人的辛劳可以提升经济,以便他们可以在马来亚取得更多的资源带回英国。重商主义,让华人可以在马来亚有了出头天,例如陈嘉庚、姚德胜、郑景贵、李光前等等,就是在此环境下致富。

英国教育没歧视华人

马哈迪又说,英国人歧视本地人,尤其是有进取心的华人。笔者对此说法有不同的意见,首先英国仍是有意识培养一些本地华人精英,以协助他们管理马来亚。我们可以看到多位拿英女王奖学金的先贤:宋旺相、林文庆、伍连德等,他们都是拥有华人血统的土生华人。英国的教育没有严重歧视华人,也没有扼杀华人升学的机会。反观从1970年代实施的教育政策,到底是培养全体马来西亚人,还是牺牲了一些人呢?这个留给我们广大的读者来思考。

马哈迪很多言论都是充满矛盾的。他内心世界想着的是自己和家族,历史只是其工具。历史告诉我们,在英国殖民管理下,马来亚地区繁荣富庶,经济在亚洲也是位在前端班。如今呢?2020年是泡影,2035年又是另外一个“梦想”,未来的发展荆棘满途,族群政策仍是永远无解,经济发展亦难有突破。

马哈迪的言论已经无法引起民众的注意,他应该退隐在家,享受剩下的岁月,而非继续在做无意义的“呐喊”。

(作者为台湾高雄师大东南亚暨南亚研究中心教授兼主任)

反应

 

言论

希盟与国阵的议席分配/利亮时教授

柔佛州诚信党日前宣布,该州委会议决在来临柔佛州选上阵12至20个州议席,但诚信党副主席拿督斯里祖基菲里阿末认为,如今讨论席位上阵一事还言之过早。

诚信党此举基本上已让巫统柔州的一些领袖有所不满,另外亦突显两个政治联盟未来的矛盾。

目前虽然离国州选举还有一段时间,但下一届如何协调国州议席,成为两个联盟必须处理的重大议题。

希盟和国阵若在未来分配议席,主要的目标应该是考量胜算,并且在半岛的国州议席,能够一举击败国盟。

这是一个理想,因为两个联盟里头的领袖(中央和州级)各自有为本身和派系的利益来思量,根本不可能真的从击败国盟为终极目标作为思考的重点。

不管多少的矛盾和困阻,希盟和国阵的主要领袖,必须从此刻开始部署和协商,以免造成大选将至,各自阵营放话的混乱局面。

两大联盟要如何分配议席呢?如果从各自取得胜利的国州议席来分配,即让目前当选的国州议员,回到自己的选区打卫冕战,这是一种分配的模式。

然而,对国阵三党中的巫统和马华公会来说,如果按照上述的来分配,巫统就无法回到昔日一党独大的局面,沦为二流的政党,而马华更是继续成为“蚊子党”。这对巫统的一些保守派的党领导和党员来说,他们是无法接受的。

考验联盟合作模式

另外一种方式就是采取协调的方式,就是两大联盟从中央到地方来磋商,这种情形需要中央级领袖进行,而且能够说服基层接受。这种分配方式,可能会出现一些派系无法摆平,而以无党籍身分出来竞选,让整个局面复杂化。

还有一种情形就是完全无法协商,最终只好兄弟登山各自努力,如同第十五届大选一般,出现混战局面。这种情况若出现,对国盟最有利,尤其是伊斯兰党,因为在马来选票严重分裂下,伊斯兰党的基层盘就显得稳固,而且获得的支持比巫统和土团党皆来的高。

第十六届大选将考验希盟和国阵的合作模式是否可以延续,如果破局则可能政权会再次更替。安华必须思考未来的布局,继续和国阵合作能否击退国盟,夺回玻璃市、吉打登嘉楼的州政权,并且继续推动有利国家发展的政策。

下届大选才是我国未来走向的关键,并且影响着未来10年的发展。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