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马币贬值谁之过?/骆志辉

马币贬值的原因不难理解,要解决马币贬值问题也不是单凭政客一张嘴就能成事。

不仅只是马币贬值,全亚洲的货币都面对同样遭遇。可能马币对某些货币贬得相对较多,主要是我国的政治环境与货币政策有关。

冠病疫情、俄乌战争、中美博弈等重创全球经济,虽说冠病疫情稍微平息,但俄乌战争尚未停歇、中美地缘争霸、科技战、金融经济战正方兴未艾,正好印证“两只大象打架,周遭蚂蚁无一幸免”。 

基本上,大马是出口导向的国家,国家经济偏重依赖原产品、制成品出口赚取外汇,本来马币适度贬值对大马出口经济是有利的(价格相对便宜),无奈屋漏偏逢连夜雨,全球经济正处于混沌不清的状态。

马中牵一发动全身

就以大马最大贸易国中国为例,今年首季,大马出口到中国的商品总值比去年同期下跌12%,从中国进口则维持不变(惟大马对中贸易仍然保持顺差)。

虽然全世界都看好中国的经济增长,它也确实取得增长,但并不如预期中的理想,尚未回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它仍然面对经济放缓及通缩问题,这肯定对大马经济和马币贬值有所影响。

暂且不谈马币贬值带来的通货膨胀,让我们分析一下马币贬值的成因及未来的走向。

马币贬值主要由3个因素造成:

(1)出口不振:大马是中国在东盟里最大的贸易国,而中国则是大马最大贸易国。

大马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系。2005年,中国宣布取消人民币与美元挂钩,不到半小时,大马也随即放弃实行了7年与美元固定汇率制度。 

简而言之,中国的经济复苏将牵动大马的经济与马币回稳。中国无条件的巨额投资,使大马成为它海外投资的桥头堡,大马就能立竿见影马上获利。

不像美国,它的投资都预设前提,指手画脚,稍有不满,就会祭出取消“优惠关税”、强加“倾销税”、货物“扣关”等手段。

短期内看不到大马出口有迅速猛增的趋势,投资者还在揣摩大马的政治走向。

(2)货币政策:造就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莫过于货币政策了。

中国最近降息,大马按兵不动,双双都采取“货币宽松”政策,人民币进一步贬值,对一个拥有完整“产业链”国家而言是有利的,使得它的商品更有性价比。

相对大马而言,影响就微乎其微了。

美货币紧缩衍生问题

美国为解决它通货膨胀及美债到期赎回等问题,继续采用“货币紧缩”政策,维持它升息的态势。

由于美元是世界首要货币, 短期而言,对世界各国经济都造成负面影响,包括本币贬值、通货膨胀、资金出逃、债务成本增加等众多问题。

然而美国这番“货币紧缩”政策,衍生出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即出现“利率倒挂”危机,其短期利率比长期利率还高,表示它短期资金非常紧迫,如果情况恶化(继续升息),预计两年内美国经济将会面临衰退。

因此货币政策将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

(3)债务比率:大马的负债,悲观中带有一些庆幸。

根据财经网站的资料,大马负债已超过1兆400亿令吉,占国内生产总值(GDP)63%左右, 而国家每年平均收入只有2000多亿令吉,等于说大马政府每赚1令吉,其中18%是用于还债。

值得庆幸的是,大马国债97%属于国内债务,以令吉计算,而且可延长偿还期限,其余3%是外债,以美元计算,其中一个马来西亚发展有限公司(1MDB)、阳光策略能源公司(SSER)这些外债都不具有生产力。

难以想像如果大马债务都是国外债务, 以美元计算,大马的惨状可想而知。

摒除意识形态振经济

今年马币都会呈现“欲振乏力”的局面,我国必须紧密关注美国与中国的货币政策,配合国内作出进一步的市场开放,塑造一个善意的旅游及经商环境,摒除一切意识形态,利用人文地理环境的优异,大量招徕中国游客和中国投资者,加速大马经济复苏的脚步。

欲要高楼拔地而起,过程是很困难的,浪费时间跟宗教狂热、种族主义者缠斗,不如站在巨人的肩膀,迎头而上。

反应

 

言论

汇率加剧人才流失/潘政麟

近年来,随着新元对马来西亚令吉的汇率持续走高,许多马来西亚人选择越堤前往邻国新加坡工作。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两国之间日益扩大的薪资差距,也揭示了马来西亚在留住本国人才面临的挑战。

马新之间的“人才争夺战”正逐渐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经济问题。

近期,新元兑令吉的汇率达到了1新元兑换大约3.29令吉,此前最高时可兑换3.55,这使得同样一份工作的薪酬,在新加坡可以比在马来西亚多出数倍。

例如,一名工程师在马来西亚的月薪约为3000令吉,而同样的职位在新加坡则能赚取超过1万令吉。对于许多马来西亚打工族来说,这样的薪资差异无疑是巨大的吸引力。

因此,在新元飙涨之后,国内一些领域如餐饮业、零售业和技术行业等,迎来新一轮的离职潮,尤其是在靠近新加坡的柔佛州等地更为明显。

各行各业中,受影响最严重的莫过于中小企业。由于无法提供与新加坡相匹敌的薪资水平,这些企业面临着员工流动性大增的问题。以轮胎行业为例,尽管熟练工人的薪水已经涨到了4000至6000令吉,但依然难以吸引到足够的求职者。

此外,修车行和餐饮业同样遭遇了类似的困境,许多年轻技工和厨师纷纷选择到新加坡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为了应对这种情况,部分企业不得不采取措施提高员工福利,比如发放额外的花红或提供住房补贴等。

人力资本的流失不仅仅是企业层面的问题,它还关系到整个国家的长远发展。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总财政拿督孔令龙指出,如果连本国公民都对自己国家的经济缺乏信心,那么要吸引外资将变得更加困难。

他认为,政府需要传递积极的信息,展示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良好的投资前景,才能吸引更多投资者到来,并稳住马币汇率。

同时,他也强调了工业4.0的重要性,即通过数字化转型和自动化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从而缓解因人才外流带来的生产压力。

马新合作互利共赢

尽管存在竞争,但马新两国之间仍然存在着合作的空间。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的李活安博士认为,“柔佛—新加坡经济特区”计划有望成为连接两地经济的桥梁,创造出更多高技能、高薪资的工作岗位。

他相信,随着该计划的推进,不仅能够为新加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能促进马来西亚本地经济的增长,最终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综上所述,汇率变化所带来的薪资差距确实加剧了马来西亚的人才流失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解决之道。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产业升级以及改善国内就业环境等多种方式,马来西亚或许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更多优势,重新吸引并留住宝贵的人力资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