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马政府的警钟/南洋社论

根据政策措施研究中心(Invoke)的民调:对首相敦马哈迪医生领导的满意度,从6月的72%挫跌至53%;华人的满意度更从87%剧跌至2星期前的65%;马来人则从66%下跌至45%,印裔则从84%滑跌至64%。

民调数据反映,马哈迪的光环褪色,希盟政府渐失民心;为壮大土团党而向藏垢纳污的敌对政党招降叛将,才是这个暴风眼,也敲响希盟政府的警钟。



可是,对舆论的批驳,马哈迪却气定神闲回应,说明巫统因为仍然获得乡区马来人的支持,因此还需招揽巫统的加入。

他似乎忘了,在5·09的选战,是谁动了谁的乳酪?他忽略了一个事实,变革的力量源自民间,也忘了大选前他在微电影《希望》的泣诉,及为纠正错误去寻找救赎后的复活。

虽然马哈迪尝遍权力的酸甜苦辣,但,他却依然无法从所经历的过错,去辩证个人作恶?还是体制作恶?

过去,面对别人恣意的鞭挞及狠批,及背负卑劣的骂名,他似乎并不在乎;现在,剥去权谋的伪装,显露出让人为之骇怕的阴暗,马哈迪还保留着《君王论》里以权术仲裁一切的本色。



虽然93岁的马哈迪早已经过权力的测试,他却因惧于巫统与伊斯兰党掳获大多数马来选票的支持,而自甘被种族宗教意识绑架。

对于民调支持度挫跌的警示,只有行动党武吉牛汝莪国会议员兰加巴星敢说出 “希盟政府正走向失败”的真话。

其实,戴星而朝,夜分而寝的马哈迪,理应以新思维去引导及改变马来人;以清明正道,利国利民的决策原则,勤勤苦心,济度百姓;还要以适可而止的严厉,温和的威严,从强权威势的领导蜕变为希盟政体的中流砥柱;以创新体制与法治,镇抚国家。

俗语说:一念山河成,一念百草生;希盟的浮沉与成败,还在一念间。

只要希盟政府能以精准治国及绩效管理的策略应用,对管治的“痛点”及“难点”用对方法,找好标杆,根除治理“盲点”,马哈迪才能在有生之年纠正过错。

 

ADVERTISEMENT

 
 

 

反应

 

言论

纳吉真正的朋友/南洋社论

前首相拿督斯里纳吉在涉及一个马来西亚发展有限公司(1MDB)洗黑钱及滥权案被判的25项控状全部表罪成立,必须出庭自辩。

71岁的纳吉随后在脸书贴文说,“要找到真正的朋友太难了。许多人在你风光时支持你,有些却虚情假意。”

他感叹地说:“真心诚意,才是真正的朋友。”

他所谓的真正的朋友,必然是那些仍坚信他是被蒙蔽,是无辜的人,就像他的女儿认为那样,“只有父亲一人承担后果,是不公正的。真正的幕后黑手却逍遥法外,未受到惩罚。”

只认错没认罪

纳吉在高庭对他作出作出判决前还撰文对因涉及此舞弊丑闻公开道歉,然而,他只是认错,却没有认罪,为开脱罪责、逃避惩罚、他将罪责归咎于那个仍在匿逃者,还喊冤自己被蒙骗。

显然他并没有自知之明, 也没有判断能力;那些还力挺他是无辜的,是与他有情感联系的亲人,或是逢迎他的利益相关者。

要是他还能观察精细,头脑清醒,还能看到客观现实,就不会有被蒙蔽。

要是早些时候,他真正的朋友不是由于畏,而敢于直说,或不是由于对他有所求,而要讨他的欢心,就不会落此下场,也不必在法官作出判决前“幡然悔过”。

巫青团前团长凯利不就声称,他曾建议相纳吉对在逃富商刘特佐采取行动,可是纳吉并未这么做,而且还要内阁成员噤声,甚至对持有异见的质疑者采取撤职行动。

要是早些时候他能听从别人的劝诫,不论是亲疏远近,明辨是非,认清形势,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也许是为了力图掩饰,甚至还不惜起诉吹哨者,最后却欲盖弥彰,因此法官会判断被告对汇入的巨款“故意视而不见”。

掌权者应被问责

其实,就算被蒙蔽,作为一个掌权者也应该要被问责,就像一个负责制定战略,减降风险,维护公司利益的企业总执行长,要是公司营运不善,收益不佳,他还须被解雇,就算外部环境影响,市场低迷,形势下滑,他同样要受到严格考察,要被问责。

古语曰:“亡国之主似智,亡国之臣似忠”。

那是告诫掌握权势的在位者,对事理要思虑周全,要见闻广博,要能辨察真伪;谁是鼓励你上进的益友,谁是直言规劝你的诤友,谁是害你的损友,的确要擦亮眼睛呀!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